“金牌”小管家
2022-07-11余婉兮
余婉兮
班级是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养成的重要“基地”。大班幼儿已经进入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顺利融入集体完成“小社会”的适应。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我想,这句话用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同样合适。让幼儿成为自己班级的“金牌”小管家,既可以通过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同时收获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同伴的榜样,又可以培养服务他人的能力,获得良好的班级归属感。教师抓住幼儿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的“高频”问题,挖掘其背后的教育契机,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兒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1:管理时间——上学日的花式请假
刚进入大班时,教师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收到各种请假信息,如:雾霾假、旅游假、懒觉假、车辆限号假……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们和幼儿聊到“请假”。
贝贝:“生病了就要跟老师请假。”
多多:“参加比赛可以请事假。”
彬彬:“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可以请假。”
小九:“不行,你可以周末去逛啊。”
男男:“对啊,可以不请的就要坚持上幼儿园。”
分析: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大部分幼儿清楚地知道什么事可以请假,什么事不可以请假。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抽象的时间概念、家庭的教养方式、自制力的发展等因素令幼儿在时间管理方面会有一些难度。
问题2:管理情绪——我也想听悄悄话
庭庭和依依在说悄悄话,仔仔很想加入,可是被庭庭和依依拒绝。仔仔用手拽依依的袖子,还举起手比划开枪的手势惹怒了依依。依依提出打架来解决矛盾。
仔仔:“我们来比赛蹲吧,我们靠墙半蹲,看谁坚持得久。”
于是两人靠墙半蹲,看谁能坚持得久。最后,因为仔仔半蹲坚持得久,赢得了比赛。
依依不服气地说:“你要给我道歉,你刚才拉了我。”
仔仔:“我赢了。”
依依:“我承认你赢了,可是你刚才拉了我,你要向我道歉。”
仔仔:“我赢了你,凭什么道歉?”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谁。
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及自主思想,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意见不合,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
问题3:管理行为——回不了“家”的U型槽
钢琴广场投放了一些U型槽、积木和海洋球。幼儿都喜欢在户外自主游戏时,借助钢琴广场的台阶和坡道搭建一条条的轨道进行游戏。由于班级幼儿特别感兴趣,这学期我们也申购了一些U型槽放在班级的区域里。户外时间,幼儿把U型槽带到户外去玩。
飏飏:“U型槽怎么少了呀?”
芃芃:“我们的U型槽跟外面的材料弄混了!”
分析:幼儿进入大班后,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完成,也逐渐开始主动管理自己的物品。但是,幼儿物品管理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又受到个人兴趣和环境的影响,还处于不稳定的发展过程中。
(一)支持幼儿自主管理时间
为了让幼儿学会管理时间,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避免随意请假。我们开展了一次“今天我来了”的活动,引导幼儿坚持来园、按时入园。
1.自绘请假条
我们将请假事宜从家长代办调整为由幼儿完成,幼儿画请假条也是思考的过程,不仅要理清思路,同时需要再次思考自己的请假理由是否合理,老师是否会同意。
2.自主签到
与此同时,教师尝试转变思路,将“登记考勤”的“公事”调整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为幼儿提供“自主签到”的时间和场地。签到活动不仅激励幼儿坚持入园,也有效促进幼儿观察、判断、数学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支持幼儿自主管理情绪
类似的冲突每天都会在幼儿园里发生,教师面对幼儿的冲突有时会觉得“麻烦”“伤脑筋”,解决矛盾也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何变“日常麻烦”为“教育资源”,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学会与同伴交流,还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会与自己和他人友好相处呢?
通过开展“朋友圈”系列活动,和幼儿共同制定出一系列解决同伴冲突的办法。
1.自主谈判,促友好解决
(1)幼儿间采取约定俗成的方法,如:石头剪刀布、“班级公约”、少数服从多数等。
(2)和平谈判桌
冲突双方在一个场地(有无实物桌子均可),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或接纳对方的观点。
2.第三方介入,助和平解决
(1)班级调解员
这个方法需要矛盾双方重述冲突事件,矛盾双方及第三方通过事件重组的方式收集信息,共同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前幼儿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教师立刻变身紧张大师,会用最快、最直接的办法防止进一步产生伤害的可能性。而班级调解员需要教师从“裁判官”变成记录者和观察者,让幼儿自己来解决。
(2)儿童辩论
大班幼儿通过经验的积累,已经对规则有了自己的认识,所以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他们会开始用自己的规则评判事件的正误及应该如何处理。
(3)情景还原
教师通过视频形式回放冲突事件,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看到自己及他人的行为,从而重新去评判自己在矛盾产生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这样的解决方式比生硬的说教更直观、更能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的动机。
“朋友圈”活动开始前,幼儿大多只考虑自己的处境、情绪,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随着活动的推进,幼儿逐步通过交流讨论分享一些社会交往小技巧,或是与教师一起制定有利于解决冲突的方法,以更为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或是避免冲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三)支持幼儿自主管理行为
从活动室的区域规划到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繁重的班级环境创设总是令“独揽大权”的教师们苦不堪言。教師制作完成后,只需要让幼儿被动熟悉活动室环境及各区角游戏材料即可,却很少关注幼儿作为班级“小主人”的主体地位。所以,常常会出现教师“吃力不讨好”的现象,例如,幼儿找不到游戏材料,幼儿游戏后无法将游戏材料放回,游戏区角无人问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我的区角我做主
教师应该倾听幼儿的声音。组织、鼓励幼儿围绕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准备、区域规划和物品摆放、幼儿游戏和取放材料等问题一起来讨论。师幼一起根据大部分幼儿的意愿对活动室游戏区角进行调整。
2.活动室设计师
以往节庆时,活动室布置也常常是由教师设计,幼儿只需要根据教师安排的活动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参与,最后作品再由教师布置呈现。虽然活动室处处都能看到幼儿的参与,但也仅仅只是机械式的参与。如果将设计的权利交给幼儿,你会发现他们可能还给你一张活动室平面设计图,也可能是一张装饰物品清单……每位幼儿都会呈现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创意。
3.创意标识
和幼儿一起整理材料,清“家底”的过程能让幼儿对班级物品做到心中有数。幼儿参与制作和投放标识,借助自我表达、自我体验,让标识既充满“趣味性”,又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一)教师退位,唤醒“小主人”意识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看似普通,却不简单。教师从管理“前线”退居二线,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不仅可以通过一点点的改变在“自主”中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还能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在“自主”中唤起“小主人”的意识。
(二)给予机会,激发幼儿自我管理行为
我们常常觉得幼儿还小,能力太弱,就算让他做也做不好,最后还得自己再做一次。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放心、不信任剥夺了幼儿发展社会生活能力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的选择权和思考权。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了解周围的现实世界,去建构对周围人、事、物的理解。在探究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围绕“金牌”小管家,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三方面开展实施,旨在树立幼儿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对时间、情绪、行为等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幼儿在主观意识和行动上做好进入小学生活的准备。当教师转变视角,倾听幼儿的声音,给予幼儿多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不仅能管理好自己,还能成为教师的小助手,更能成为班级的“管理员”。
(三)适宜支持,培育幼儿“爱他人”的情感
通过“和平谈判桌”“标识制作”“自主签到”等策略让幼儿成为班级的小管家。幼儿在完成一件件小事中主动融入班集体,享受权利又承担责任,感受拥有集体归属感的幸福。归属感的建立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受安全与舒适,从而愿意主动与周围的人及环境互动,并发自内心地产生爱他人的情感。幼儿在班集体中感受到爱与被爱,逐渐养成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并发展了同理心。从爱他人到爱大家,从爱班级到爱幼儿园,这也将成为他们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生发的根基。
(责任编辑: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