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的能力
2022-07-11张文燕
张文燕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辨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3-0069-02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越俎代疱,用自己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考或课堂教学徒有活跃形式而缺乏深度思考等现象,这反映了当下阅读教学的低思维含量和学生的象征性参与等问题。摆脱浅层次的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充满思辨的色彩,是当下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培养质疑能力,为思辨性阅读打好基础
质疑能力是阅读思辨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四上第二单元提出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呵护学生思辨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在解读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筛选与整理有价值的问题,初步掌握提问的方法,以便在之后的阅读学习中迁移运用。
2.借助表格和导图,为思辨性阅读搭设支架
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表格填写和思维导图绘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通过与文本对话,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六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为使学生弄清真理诞生的过程,笔者借助表格(见表1)设计并实施了探究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将表头的内容,即事例的写作顺序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梳理每个事例的发展过程,通过比较三个事例的发展过程来归纳其共同的发展节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大体脉络,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力。
六下《表里的生物》有这样一道课后习题——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印证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表达自我观点。简洁的思维导图背后隐含着学生复杂的比较、分析、归纳等过程,为学生阅读思辨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坚实支架。(见图1和图2)
3.巧设思辨表达点,为思辨性阅读蓄力护航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和表达经由相互转化而相互促进。所以,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的表达能力,以为思辨性阅读蓄力护航。
首先,课文中的矛盾点是培养学生思辨性表达,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抓手。例如,在教学四下《“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时,文章结尾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时,有许多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船长完全可以自救,为什么一定要与轮船沉入海底,他这样做值得吗?教师应巧妙抓住这个矛盾点,让学生通过再回顾课文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表达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运作过程,在这样的思辨性表达中,学生不仅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对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经历了思维的深化与提升。
其次,课文中不乏文字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思考空间的地方,在这些文章的空白处,巧设思辨表达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五上《父爱之舟》一文在“……醒来,枕边一片湿。”这句话处戛然而止。笔者在教学中设计思辨的表达点:作者醒来时,枕边为何会一片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父亲关心自己的相关事例的回顾,进行观点表达,这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融会贯通,还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體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再次,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叙事性文章往往有着吸引人的故事高潮,在这些地方巧设思辨表达点,往往也会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四上《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时,笔者带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方法(故事的高潮)后,巧设了一个思辨的表达点:西门豹既然早就知道巫婆和官绅是骗人的,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杀了,而是上演了一出河伯娶媳妇的戏码?问题一经抛出,学生的探究兴趣被迅速点燃。通过进一步结合文本内容和其发生背景,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西门豹这样做,不仅能够惩治恶人,而且能威慑其他官绅,同时,还能起到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效果,让他们不再相信河神娶媳妇的事。在此基础上,兴修水利就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得以顺利推进。由此,学生更深刻地透过西门豹问题解决方法的巧妙,体会了西门豹的足智多谋。
(作者单位:南京市太阳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