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观念视角下的英语单元教学探析

2022-07-11赵芳

江苏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摘要】大观念能为教师准确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选择单元主题、筛选大观念群、确定关键概念、识别主要问题、编写单元目标、开发学习活动、设计评价工具等步骤开展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教学。

【关键词】大观念;英语单元教学;深度学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3-0034-06

【作者简介】赵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100)副校长,高级教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大观念(亦称“大概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学科本质和内涵,有效统整学科核心内容,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碎片化教学样态,指向结构化的学科大观念形成。近年来,围绕大观念进行英语单元教学设计已成为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但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需要更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从学科本质的角度看,大观念是深层次的、有意义的、可迁移的核心观念,指向学科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的内容,体现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核心观点。学科大观念可以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大观念是处于课程体系中心地位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各个学科的基础结构,并将这些基础结构有意义地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看,大观念能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指明方向和途径,促进深度学习。

通过对大观念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大观念具有中心性、网状性、抽象性、持久性和迁移性等显著特征。它是归档小观念的“文件夹”,是单元教学设计的“主线索”,是学生“能带回家的信息和能力”。

大观念的提出,要求单元教学从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对知识的理解,由碎片化的知识获取转向清晰的学科大观念的形成。基于对大观念内涵的认识,单元教学可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内容整合为基础,以核心概念习得为目标,引导学生围绕单元教学所涉及的概念及概念体系进行深度学习,进而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迁移能力的活动。换言之,大观念要引导学生从learning to know(学会知识),到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最终达成learning to be(学会发展)。

(一)大观念对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具有靶向作用

總的来看,英语课程内容可以归纳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单元内容涉及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文化习俗、科学技术等主题。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须以这些主题为依据,提炼主题意义,整合学习内容,形成学科大观念,引领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融合发展。

(二)大观念对选择单元教学内容具有指导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上某一单元的板块与内容,而应该是基于大观念的大单元内容。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既定内容进行增减、调整,确定单元教学核心内容、重点内容和补充内容。在选择单元教学内容时应当将大观念的习得放在教学的优先位置。

(三)大观念对实施单元教学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确定了单元大观念,教师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让单元教学围绕大观念的习得进行有序组织和开展。如译林版《英语》教材设置了Story time、Fun time、 Sound time、Culture time、Grammar time、Song time、Rhym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等板块,教师要知道的是板块顺序并不意味着教学顺序。基于大观念理念,教师需要打破板块界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生活经验等进行考量,挖掘各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教学过程。

(四)大观念对评价单元教学的效能具有参照作用

大观念的习得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种概念,更能让学生掌握一种认知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应把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多少词汇、句型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而应该把学生能否在单元大观念的引领下内化迁移知识,获得应对新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

(一)选择单元主题

选择单元主题是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单元主题提炼的依据除了教材上的固有单元内容外,还有现实生活、学生兴趣、热点问题等。一切来源于真实情境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话题、概念、问题、语篇等都可以作为提炼单元主题的素材。

如译林版《英语》五年级和六年级四册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均为中外经典故事,内容包括Go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Cinderella,The king’s new clothes,Yugong and the big mountain,The lion and the mouse等。基于大观念理念,教师可以将这些相对独立的小单元整合成一个以经典故事为主题的大单元,形成“阅读经典故事,有益终身成长”的大观念。教师可以立足大单元主题拓展课程内容,如组织学生研究经典故事的作用与意义,选择更多中外经典故事进行阅读并理解其主题意义,引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类别,如中国成语故事、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且这些内容又可以作为教师自主开发的独立的单元主题。基于大观念的经典故事教学既可以渗透于五、六年级每册教材的教学中,也可以在六年级下学期进行深度融合教学。

(二)筛选大观念群

许多大观念是可以直接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用书等文本材料中获取的,也有些大观念是从专家征询、高频概念、自主归纳总结中获得的。外部获取的大观念并非总是合理的,教师必须针对单元主题对大观念群进行合理筛选、整合,遴选有效的、恰当的大观念。

例如译林版《英语》四下前三个单元主题为Our school subjects、After school、My day,如果每个单元都确立独立的大观念显得有些琐碎,因此可以和Project 1 My school life整合成一个大观念,即“过有品质的学校生活和课余生活”。

(三)确定关键概念

关键概念是由大观念延伸而来的特定概念。它的作用是确立探讨和思考的方向,避免大观念由于内涵深且广而带来的概念抽象模糊和缺失教学实用性的弊端。换言之,关键概念也可以称为小观念。大观念是由一个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小观念构成的,而小观念的习得也会反作用于大观念的形成。

以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 6 What time is it?为例,“批判性地评价主人公的时间观念”和“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遵循生活和时间规律”“正确地询问和表达时间”等为本单元的关键概念。为掌握本单元大观念的知识基础,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和语篇的学习来习得关键概念。而关键概念的习得能促进学生对本单元大观念“形成对时间的科学认知,学做时间的主人”的学习。

(四)识别主要问题

无论是大观念还是已经缩小了范围的关键概念都不够具体直观,不太适用于指导实际教学活动。因此,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教学需要设计相对应的主要问题,并使主要问题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进而深化学生对大观念的学习和理解。主要问题是单元学习内容的核心问题,也是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和深度思考,能够连接学习经验并产生迁移的问题。主要问题不宜过多,要聚焦教学重点,并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表达。

以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例,本单元中的三个故事都涉及一个核心观念——如何脱离困境。Story time板块中当老鼠遇到狮子,当狮子被困网中,如何求生?Cartoon time板块中,当乒乓球掉入深洞,如何想办法解决?Think and write板块中当Su Hai遇到迷路的小男孩,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因此,基于大观念理念,该单元可确立如下主要问题、关键概念,见下页表1。

(五)编写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从学生的学习行为角度对大观念、关键概念和主要问题的融合及阐述。教师可以依据提炼出来的主要问题设定单元目标。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为例,本单元的大观念为“具有环境危机意识,保护地球,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主要问题是“What ar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of the Earth?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单元目标可设定为:(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相关基本词汇和句型等,能正确使用“We use... to... We should/should not...”描述地球上重要资源的作用和保护地球的具体措施。(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到环境问题,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3)通过本单元的學习,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认知和行为形成保护地球的具体措施。(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制作海报、宣讲、写倡议书等形式进行环保呼吁。可见,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教学目标更具综合性、可操作性和迁移性。

(六)开发学习活动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教学需要围绕主要问题以及单元目标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讨论、探索、展示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对单元大观念的深度认知。下文,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为例,介绍以下四类单元学习活动。

1.初级活动(Initial activities)

该类活动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单元主题,可以通过简短的陈述、网页、视频、歌曲等让学生熟悉活动的背景,保证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展开的。

以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为例,教师在lead in环节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学生所生活的城市的短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该城市的印象,初步接触大观念“保护环境,让城市更美好”。

2.核心活动(Key activities)

核心活动一般以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可以通过讨论、演示、演讲、表演、汇报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的效果。在学生对本单元主题背景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通过一个主要问题“Is our city clean and beautiful everywhere?”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城市环境的现状,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学生得出初步结论“Our city is always clean and beautiful. But some places in our city are not very clean.”。基于此,教师和学生确定班级研究课题Keep our city clean,展开对本单元的系统学习,从问题、来源、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拟用汇报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3.探索活动(Inquiry activities)

为了帮助学生运用大观念超越思维局限,教师需要设计内容或结构相似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注意到学习内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建立大观念和不同活动之间的认知联系。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由于受书本的限制,思维常常局限在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上,如在“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这个主要问题的探究上,学生的反馈基本为“We can plant more trees. We can move som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We can take the bus and the metro to school.”。这些想法虽与本单元的大观念吻合,但是均属于常规思维,且大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够实现。此处,教师需要设计与教材文本有差异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微辩论“Do you agree with Wang Bing’s idea‘We can move som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让学生认识到把工厂从城市搬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What can we do when we find someone throwing the rubbish on the ground?”,学生先经历小组讨论,总结一些常规做法,随后教师播放一段视频《物归原主》(讲述一位摩托车手狂追一路,将一辆汽车里扔出的一包垃圾送回其车中的事),一个辩论和一段视频让学生在探索活动后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对本单元的大观念有更深入的认知。

4.合成活动(Comprehensive activities)

此活动一般在学习活动结束阶段进行,其主要目标是进行总结讨论,让学生使用大观念进行思维超越和学习迁移,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服务,合成活动可以通过教师主导来进行有效推进。经历了本单元的学习后,学生从Miss Li及其学生关于城市环境的讨论、Bobby随地乱扔香蕉皮导致Billy摔跤住院的故事、私人空间和公共场合脏乱不堪的图片、制作主题为How to keep our school clean的海报中对本单元的大观念有了深度認知。最后,教师通过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拍摄城市一角并进行英文解说”来引导学生通过大观念进行思维超越和学习迁移,将课堂学习与生活进行链接,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分小组或制作PPT进行演讲,或用短视频汇报自己对所生活的城市的认知,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并真正建立起“保护环境,让城市更美好”的大观念。

(七)设计评价工具

为了了解学生对大观念的学习情况,单元教学还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价活动。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教学评价工具应该与大观念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相一致。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Collect、Present、Demonstrate三种类型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1.收集(Collect)

所谓收集,即收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的作品,用于记录活动进展情况,包括阶段性总结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习类App收集学生的朗读、演讲、歌曲演唱、小制作、思维导图、小报、海报等的视频或图片。

如基于“英文歌曲演唱能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大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推荐歌曲、集体学唱歌曲、演唱作品分享、评选最佳歌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英文歌曲学习过程。教师通过App“班级小管家”收集学生录制好的英文歌曲作品,并设置“互相可见”功能,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作品搜集既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可以作为评价的过程,学生在提交作品的过程中就已经实现了潜在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在搜集作品的过程中完成初步评价并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筛选,以便用于更大范围的展示评价。

2.展示(Present)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英语学习成果的机会,包括对设计方案的介绍、故事演讲、假期生活分享、作品展示等。

如教师可以整合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4 Holiday fun和六下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的内容,确立“合理规划,享受假期,享受生活”的大观念,引导学生将单元学习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学习制定假期计划,享受假期乐趣,并用照片、视频等方式留下精彩瞬间,制作假期生活PPT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分享。展示环节大多是建立在项目式学习的基础上的,是学生单元学习成果最直接有效的产出方式之一。

3.论证(Demonstrate)

论证即使用观察、访谈、测试、操作等工具确认学生对大观念的理解程度。以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5 A party为例,本单元的大观念为“做好节日准备,畅享节日生活”。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和度过“六一”儿童节之后,教师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大观念的理解程度。教师抛出话题“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last Children’s Day?”后,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生的观点与教师的预期不同,学生认为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儿童节:“It was a bad day. /We had to take so many photos and we had no time to watch the film./ The food for lunch was not so good. /We played some boring games...”通过访谈,教师发现在真实情境中学生对儿童节的规划没有真正的自主权,所有的游戏、创意照片拍摄、节日加餐等都是教师安排的,因此学生无法获得对本单元大观念的深度理解。但这样的评价真正产生了学习成果的迁移,让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办让学生满意的派对,必须让学生参与策划和决策。

大观念的习得过程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大观念为单元教学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保障,同时对教师的单元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期待通过对大观念视角下英语单元教学的粗浅研究,使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基于大观念开展英语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地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

[1]崔超.大概念视角下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0(4):42-45.

[2]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Z2):35-42.

[3]姜健.基于单元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外研版新教材英语必修第三册第五单元为例[J].天津教育,2021(7):34-35.

[4]王蔷,周密,蒋京丽,闫赤兵.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1):99-108.

[5]王喜斌.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意义及获取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8(24):86-88.

[6]张宏丽.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学历案编制例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3):65-72.

[7]张宁飞.大概念视角下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以译林版牛津英语九上第三单元“Teanage problems”单元教学为例[J].校园英语,2021(4):217-218.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文化品格培养
在《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英语学科素养的探析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