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寅恪看名利

2022-07-11方怀银

做人与处世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央研究院奖励金傅斯年

方怀银

1936年11月,陈寅恪致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云:“弟好利而不好名,此公所夙知者也,但中美文化教育基金重在提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其创始之年未必给奖,以此不能不踌躇也。”原来,1936年基金会修改章程,自下一年度起,扩大其资助领域,社会科学也被囊入其中。于是,傅斯年便提议陈寅恪申请该项科学奖励金。在申请之初,陈寅恪还颇为犹豫,其时陈寅恪所在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正欲南迁,陈寅恪家累重,南迁需要一笔费用。在他而言,让一家人吃饱穿暖才是正事,家人安定了,才可以安心做学问。所以,他需要奖励金这个“利”,这是当下之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陈寅恪立即辞职闲居,日子十分困窘,“得一鸭蛋五人分食,视为奇珍”。学问大、名声在外,广州汪伪组织诱迫,北平之伪北京大学也来诱招,以军票20万让他办东亚文化协会及审定中小学教科书之事,他坚决拒绝。对比当时一些文化名人标榜自己散淡却纷纷“落水”的表现,陈寅恪是君子固穷,他孤高自赏,矜持自律,也很坦诚。

不独对不义之财,对虚名陈寅恪从来就没看上眼。其侄陈封雄问他:“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陈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他游学西方十余年,奔走数万里,会说八种语言,但未曾获得一个学位之“名”,對此他说拿学位对做学问无利,故而不去追求。正是这厚实的学问功底,他在清华的课堂上才敢说“四个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这是何等霸气!

(责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

猜你喜欢

中央研究院奖励金傅斯年
福州增设班主任奖励金 最高每学年1.2万元
试析朱家骅对中央研究院的贡献
开创学术的自主空间:蔡元培与史语所
大学生参军一次性奖励5000元
信立方小蜜蜂奖励金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傅斯年:我们不是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