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祛痹汤对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07-10张秦永

甘肃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胃炎内镜炎症

张秦永

(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白银 730900)

慢性胃炎(C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胃黏膜的炎症状态。在可能的病因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胃炎病因,其余病例是由于吸烟、饮酒、十二指肠汁回流、食物过敏、遗传、药物所致损伤、免疫、克罗恩病、其他传染病或辐射引起[1]。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上海2012),慢性胃炎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G)的特点是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黏膜层无萎缩。CNG患者可能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胀、打嗝、酸反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而有些患者则无症状。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重点包括根除Hp、抗酸剂、前动力和黏膜保护剂,以改善症状[2]。然而,即使采用上述标准治疗,有些患者症状未得到有效好转。中医药是近年来在特定背景下成为研究热点的一个领域,它可以拓宽CNG的治疗途径[3-4]。中医药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包括CNG。中医治疗依靠正确的辨证论治,再通过中药制剂作用人体,达到阴阳平衡。本研究采用扶正祛痹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扶正祛痹汤)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70岁,平均(52.9±9.7)岁;对照组(常规三联疗法)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68岁,平均(53.7±11.8)岁。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以《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为基础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18~70岁;(2)根据CDC标准确诊CNG;(3)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确诊的精神疾病;(2)孕妇或哺乳期妇女;(3)药物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4)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包括下列情况之一: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2正常上限(ULN);②血清肌酐>2 ULN;(5)心电图有明显异常、严重精神障碍或诊断为恶性肿瘤者;(6)3个月内服用过能损害胃肠道的药物的患者,如非甾体抗炎药、茶碱、口服抗生素或补钾;(7)3个月内因胃肠道疾病接受任何药物或其他干预的患者;(8)不愿意提供个人信息或无法理解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口服20 mg,2次/d;阿莫西林每次口服0.5 g,2次/d;克拉霉素每次口服250 mg,2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扶正祛痹方加减治疗,组方:给予中药煎服,1剂/d,分上下午服用,每次200 mL。处方:黄芪20 g、黄连10 g、白术10 g、薏苡10 g、半夏10 g、三七5 g、蒲黄5 g、蒲公英5 g、厚朴10 g、甘草6 g。

1.4 观察指标

(1)内镜积分及病理积分:内镜积分根据内镜下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无糜烂计0分,Ⅰ级单发糜烂计2分,Ⅱ级多发局部糜烂,糜烂直径<5 mm计4分,Ⅲ级多发糜烂,糜烂直径>6 mm计6分。病理学积分结合慢性炎症程度、活动性炎症程度进行评估,正常计0分,轻度炎症计2分,中度炎症计4分,重度炎症计6分。

(2)Hp根除率:治疗前采用C14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情况。

(3)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L-6、IL-10、TNF-α进行检测,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和仪器说明书进行。

(4)SF-36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SF-36评分生活质量评估。

(5)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主症包括8个项目的评估(餐后饱腹和腹胀、早饱、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灼烧、恶心、呕吐、打嗝和乏力),每个项目有4个选项(无=0,轻度=1,中度=2,或严重=3)。

(6)安全检测:为了评估4周治疗的安全性,在随机分组前和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血样、尿液和大便样本的常规检查,以及心电图(ECG)和血液生化测试(ALT、AST、BUN、Scr)。

1.5 统计分析

根据分布特征,采用参数Student t检验或非参数Wilcoxon检验对变量进行定量比较。定量变量以平均标准差表示。统计学显著性在P<0.05。

2 结果

2.1 内镜积分、病理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内镜积分、病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镜积分、病理积分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镜积分、病理积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镜积分、病理积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Hp转阴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有28例Hp转阴,转阴率为93.3%,对照组的Hp转阴率为66.6%,观察组的H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IL-6、IL-10、TNF-α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明显降低IL-6、IL-10、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10、TNF-α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10、TNF-α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SF-36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5 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6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无不适症状。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胃腺结构的丧失或腺结构的化生性萎缩[5]。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腹、打嗝、厌食和其他非特异性症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CAG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2010年发表的一篇系统综述报告指出,HP感染与CAG发病率之间的比率在2.4%~7.6%[6]。在某些情况下,一小部分CAG病例最终进展为胃癌[7]。日本一项为期1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CAG的严重程度是胃癌发生的关键危险因素[8]。因此,正确处理CAG有助于胃癌的预防。

CAG作为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癌前病变,是临床和基础领域研究人员十分关注的重要胃病之一[9]。然而,很少有治疗药物被证明是有效的,重点转向传统药物。在可行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然占主导地位,并已广泛应用于CAG的治疗。这些药物经常用于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包括抑酸药物、Hp根除疗法、黏膜保护剂、胃肠促动力药物和消化剂[10]。另外,对于有明显紧张和情绪不稳定倾向的CAG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11]。黏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是中国治疗慢性胃炎最常用的药物[12]。然而,这些药物在疗效方面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13]。长期服用西药(如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弥漫性或线性/微结节性嗜铬细胞样增生[14]。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开始选择中草药治疗胃炎症状况。作为最受欢迎的替代医学形式之一,中国古典方剂和中药逐渐被不同的文化和地区所采用[15]。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方面优势明显,也起到保护患者胃黏膜、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

根据研究,CAG可分为几种证型。准确的辨证是合理治疗的基础,即不同的证型需要不同的处方。事实上,许多中医药和方剂已被证明对CAG有效[16]。一种疾病的处方太多,虽然症状和体征各不相同,确实令人费解,尤其是对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人员。这种情况会给建立一个统一、简明和准确、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标准带来障碍。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研究出一种对大多数不同证候有效的方剂。另一种方法是选择对客观和可测量的体征或检查有影响的药物[17]。

在中医学上,CAG属于“胀满”“胃痛”等疾病。六邪、情志失调、饮食内伤等都能损伤脾胃,引起脾胃升降失调,进而导致脾虚湿湿、湿浊瘀阻胃络,胃营养物质供应丧失,胃黏膜萎缩。因此,脾胃虚弱、气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扶正祛痹方由黄芪、黄连、白术、薏苡、半夏、三七、蒲黄、蒲公英、厚朴、甘草等中草药制成。本方来自于张仲景著的《金匮要略》,可追溯到1 800多年前(中国东汉)[18]。它已被用于临床情况下的病人腹部不适或疼痛,有或没有打嗝,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疏松或感到饱胀,上腹灼烧,或寒冷和四肢无力。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和结肠癌等疾病。本方的组成遵循了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即该方以平衡为第一位。药物的选择从整体上特别注意阴与阳、热与寒、燥与湿的平衡,以适应大多数不同证型的病例。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CAG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将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评价CAG疗效的客观指标是合理的。

本研究采用扶正祛痹方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内镜积分、病理积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临床症状评分升高,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猜你喜欢

胃炎内镜炎症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