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地区中药材种植调查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2-07-10周有海
周有海
(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天祝 733209)
中药材是天祝藏族自治县八大产业“牛羊鸡马菜菌藜药”之一,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之一。2013年以来,全县发展以羌胡、秦艽和乌药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产业,2020年已种植中药材3 500 hm2,招商引资中药材规模加工企业3家,生产各类鲜药5.0×108kg,产值达1.5亿元。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东段北麓浅山区,大部分耕地位于海拔2 400~2 800 m,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为半农半牧,农林牧交错分布,且大部分耕地濒临森林和草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远离城镇和工矿企业,环境纯洁,是发展中药材绿色和有机栽培的优势产区[1]。
天祝县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同其他产业一样受政策、市场、种植技术等变革的影响,种植面积、市场销售、种植效益和农资投入等方面都在发生动态变化,有些年份甚至波动很大,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准确掌握天祝县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扶持政策,为农技部门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以及为加工企业提供更好的加工和销售渠道,最终使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协调发展,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对天祝地区2013—2020年的中药材种植、管理和经营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各类指标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1 调查方法
调查范围为天祝藏族自治县的14个中药材集中种植乡镇(82个行政村)。被调查对象以中药材种植户为主,还包括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相关中药材收购加工企业。调查内容包括中药材种植面积、品种、效益、投入、销售渠道、技术培训、优惠政策、种植者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等方面。调查前先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册、卡,问卷调查表打印后装订成册发放给各相关乡镇农技人员进村开展入户调查。调查完成后,将问卷调查表、册、卡汇总,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中药材历年种植面积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天祝县2013—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种植面积的增长明显分为两个阶段,2013—2017年为缓慢增长期,种植面积由140 hm2提高到1627hm2,平均每年增长297.4 hm2,2018年,种植面积突然抬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3 500 hm2,分析其原因是2013—2017年政府对中药材种植还没有出台相关补助政策,种植面积的扩大完全是种植户自发行为,也可称这一阶段为自然增长期,2018—2020年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快,政府出台了中药材补助政策,每亩补助400元,随着补助政策的激励,更多的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也可称这一阶段为激励增长期。
图1 中药材历年种植面积变化
2.2 中药材历年种植效益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天祝县2013—2020年中药材净效益呈锯齿状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是中药材的净效益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收购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收购滞留,净效益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出现抢购,净收益上升。因此,中药材净收益的变化受国内及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图2 中药材历年种植效益变化
2.3 中药材历年生产投入变化
中药材生产投入的组成部分包括肥料、农药、用工和其他(种子、种苗、地膜和农机等)[2],由表1可以看出,天祝县2013—2020年中药材种植投入中肥料、农药和其他均呈上升趋势,分别由1 500元/hm2、750元/hm2、2 250元/hm2上升到3 450元/hm2、2 800元/hm2和3 600元/hm2,每年平均的增长分别为243.75元/hm2、256.25元/hm2和168.75元/hm2,而用工则呈下降变化趋势,由4 500元/hm2下降到2 700元/hm2,每年平均减少225.00元/hm2。分析其原因是人们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提高肥料的用量和施用次数,从而增加了肥料投入成本。其次,随着人们对病虫害防治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和化学除草技术的广泛应用,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和次数增加,从而增加了农药投入成本。用工投入的下降主要受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化学除草逐步代替人工除草,从而降低了播种、施肥、浇水、除草和采收等环节的用工量。
表1 中药材历年生产投入变化
2.4 中药材销售渠道变化
中药材的销售渠道可分为个人订单、商贩收购、集市自售和其他渠道[3]。由表2可以看出,天祝县2013—2020年中药材销售渠道个人订单、商贩收购、集市自售和其他渠道均呈近似直线变化趋势,不同销售渠道中商贩收购的比例居首位,销售产量比例由86.4%变动到85.5%,最高值89.2%(2018年)与最低值85.3%(2014年)的变幅为3.9个百分点。个人订单的比例位居第二位,销售产量比例由8.6%变动到8.1%,最高值8.6%(2013年)与最低值6.7%(2015年)的变幅为1.9个百分点。其他渠道的比例位居第三位,销售产量比例由3.7%变动到4.7%,最高值5.5%(2015年)与最低值0.9%(2017年)的变幅为4.6个百分点。集市自售的比例最低,销售产量比例由1.3%变动到1.7%,最高值2.5%(2018年)与最低值1.3%(2013年)的变幅仅为1.2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是中药材市场仍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还没有形成,商贩收购多为跨地区流动收购,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户之间组织货源机动性强。而个人订单仅限于当地的招商引资企业祁连藏药、裕成和高原净土3家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加工和收购能力有限。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消费群体特殊,不像大众商品拿到集市上就可以销售。因此,集市自售的销量和能力极低。
表2 中药材各销售渠道占比变化
2.5 中药材历年种植技术变化
由表3可以看出,天祝县2013—2020年中药材种植品种、机械化应用比例、培训人次和受培人员年龄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种植品种由3个增加到10个,机械化应用比例增长了30.2个百分点,2020年培训人次是2013年的14.8倍。分析其原因是市场对中药材品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受网络信息和周边种植区的影响,新的品种逐渐被引入试种,机械化应用比例的提高使雇工成本越来越高,新型机械的不断出现可明显降低种植成本。培训人次的提高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不断加入中药材种植行业,对技术重要性认识和需求量不断提高。受训人员年龄的提高是因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农村多为留守老人,且老龄化程度逐年提高。
表3 栽培技术变化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中药材种植以户为单位,规模小,经营分散,实施标准化生产困难,且种植地多为山区,远离城市,信息闭塞,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2)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成为中药材种植主力军,文化素质普遍低,思想保守,创新意识差。
(3)中药材种植成本明显提高,雇工难和雇工成本居高不下,新型实用的中药材播种、采收和加工机械的研发滞后。
(4)种植中片面追求产量,农药和化肥用量超标,给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食用品带来安全风险。土壤连作障碍不断突显,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发生和蔓延速度加快。
(5)栽培技术和良种引进照办照抄周边地区,销售渠道单一,销路不畅没保障,药贱伤农时有发生,栽培效益提升困难。
4 对策
4.1 加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规模化生产进程
通过出台土地流转、良种、农机和收购补贴等政策,鼓励种植大户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统一生产标准。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更多外来企业和资本进入,培育具有完全市场化的加工和营销主体。尽量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职能专业化,从土地、资金、人力、物力各方面保障土地出租者、种植者、收购者、加工者和流通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来扩大生产规模和统一生产标准。
4.2 推广机械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
充分改进和研发中药材种植机械,充分利用播种机、开沟机、覆膜机和喷药机等机械的省力、省时功能,能用机械的地方尽量使用机械,将有限的人力用到要害环节,同时普及化学除草、地膜除草等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4.3 立足当地气候条件,充分挖掘野生资源
充分挖掘祁连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展驯化引种栽培,立足当地冷凉的气候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打生态牌,走绿色和有机栽培路。选育和引种多年生中药材品种,通过变一年生长为多年来延长生长期,增加生长量。
4.4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多渠道拓宽视野
借助现代网络、多媒体、现地观摩等形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编制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宣传册卡等,多层次多渠道拓展种植户的视野,激发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