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探微
2022-07-10陈海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提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这些内容渗透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古诗词,它们不仅有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生活的情境,而且还常常蕴藏着深厚的情感,教师要基于情感教育视域,设计古诗词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人高尚的情怀、典雅的志趣,并借此积极反思,提升自己的人生态度。
一、联系创作背景,感受雄壮情怀
不少古诗词中怀有雄壮的情怀,但是学生不知道作者为何会有如此远大的雄心抱负,不明白他们在看到自然美景的时候,为何会在自己的心中生发出壮烈的情怀。这个时候,就要给他们介绍一下作者的创作背景,让他们看到作者生活的年代,感受当时的社会状况,然后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考他的人生,体会他的进取状态。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作品中为何会有雄壮的情怀。
在阅读《观沧海》的时候,有学生提出疑问:
为何作者看到沧海,会生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雄壮的情感呢?为何他的感想不是“天地苍茫”等其他的感受呢?
要理解这一点,就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了一些背景信息,学生了解到当时乌桓对北方有很大的威胁,乌桓攻克了幽州,俘虜了不少汉民,而且袁尚等人又和乌桓的首领勾结,导致民不聊生。曹操是一个有着救国济民想法的人,他在这个时候不得不挺身而出,带领士兵北上征伐乌桓,由于他谋略得当,所以最终得到了胜利。在胜利回朝的时候,他看到了壮烈的自然景物,由于他此时刚刚得胜,自然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憧憬,因此才会产生雄壮的内心情怀。在阅读了本诗的创作背景以后,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自然也有所认识,他们明白正是因为曹操有着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才会在看到自然景物的时候,产生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他们表示自己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退缩,而要勇敢面对困难。
不少古诗词中都蕴藏雄壮的情怀,有的是因为作者看到了大自然雄浑的景色,结合社会现实,激发了内心的抱负,有的是因为作者幻想曾经的军旅生活,有了一丝感慨,也有的是作者思今怀古,产生了想要劝说统治者励精图治、收复河山的情感。不管是哪种原因引发的壮烈情怀,如果能结合背景信息深入理解,都能把握住关键点,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阅读者也能得到感悟,激发自己的积极情感。
二、研磨炼字艺术,体验雅致情趣
寄情山水的田园诗常常展现出雅致的情怀,这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想要脱离现实束缚的精神寄托,表现了他们向往自由、超然物外的情怀。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品中雅致情感,教师组织他们细细品味作品中的某些词句,看看能否从表面意思深入下去,挖掘理解更深层的内涵,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游山西村》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莫笑、浑、足”等字词,从中可以感受到农家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一些浊酒、肉食,能得到丰收,衣食无忧,他们就很满足了,而“莫笑”一词,也足以看出作者对这种生活是十分认可的,他并不觉得农村的生活过于简陋,反而觉得这样能帮助自己追求纯真,他最后表示“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从“无时”一词中,也能看到作者的态度,他十分认可这种生活,希望能长久居住。在品味字词后,教学者又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吗?
我们都享受着都市生活,体会快节奏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便利,那么,如果一直生活在农村,过着简朴的生活,还觉得能够接受吗?
再进一步地想,作者追求的简朴生活,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简朴吗?在精神世界上,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认识到作者不仅赞美了简朴的生活,而且还暗示自己对争名夺利的事情不感兴趣,追求雅致的精神趣味,而这才是自己在品读这首作品的时候,真正应该体会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感悟,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雅致情怀,并让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有所提升,认识到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要以超然物外的心态面对各种纷纷扰扰。
在品味字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作者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能,而且还被古诗词中蕴藏的返璞归真的雅致情趣所感染。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人们要如何融入大自然中,怎样摆脱虚名、俗事的困扰,追求简朴纯真的人生。
三、加强整合联讲,调整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顺风顺水,必然会遇到一些风浪,如果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在古诗词中有一些作品展现了作者在逆境时的心态,体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整合联讲的活动中,了解一下这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积极情怀,同时也说说自己是否面临过困境,要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人生。
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古诗词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怀,思考作者为何会在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慨后,最后又生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希望。“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当时作者的生活状况如何,然后思考一下,他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如有学生感慨:
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不好,他会产生一些悲观的情绪,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他的性格就是那种很豁达的人,所以才会在悲伤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那么,我们在人生中是否也会遇到挫折呢,是如何应对的呢?可以在演讲中说说自己战胜困境的过程,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揣摩一下作者当时面临了怎样的处境,内心感受是什么。
在演讲中,学生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古诗词理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认识到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生的挑战,勇敢面对风雨。如有学生表示:
我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就会诵读一下苏轼的这首词,他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态度,是我应对人生挑战的动力。
在演讲活动中,学生不仅将自己对古诗词的个性化理解融入到了表达中,而且他们还能从古诗词中获得启迪,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演讲内容,并结合其中的一些负面情绪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调整人生态度。
情感教育指在教育影响下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让他们形成积极情感体验,并促使其逐步健全人格,成长为智力、品德、审美能力都全面发展的人。
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们,挖掘各种情感因素,促使学生深入感悟、体会,进而培养积极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审美趣味。
陈海燕,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双甸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