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梦回繁华》为例看自读课文的教学

2022-07-10孙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说明文自学课文

统编版教材编写的出发点之一是让学生爱上读书、多读好书、学会读书,这也是其教读、自读、以及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语文阅读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自读课文的设置在这个体系及学生阅读学习和实践中起到了“关键链接”的作用,反映了叶圣陶先生所說的“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根本内涵。

一、立足学生学情,加强预习指导

自读课文的学习不该仅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是起始于课前。自读课文的预习是课堂有效训练的保障,甚至是进行深入探究,提升自读效果的基础。为此,预习之于自读课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预习要求

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一般被安排在一个单元的最后,突显出了编者主张让学生利用教读课文所学来解决自读课文学习问题的用意,而教师在自读课文教学中要思考的是:被分解到教读课文中的单元学习目标能力,如何恰当有效地得到检验和提升。所以,自读课文的预习任务的安排必须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前面教读课文所学。

《梦回繁华》一文的预习,不仅有字音、字形,重点词义的学习,文本内容的把握,还有在本单元说明文文体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特点,说明顺序、方法及语言特色等。

(二)预习方法

自读课文的预习,既注重扎根文本,又突出对本单元中教读课文的关照。一是强调动笔。做到“一标、圈,二概括,三批注”,即“标注小节,圈划生字,概括文意,在课文文句旁批注自己的疑问、困惑,以及独到的体悟”。二是比较思辨。引导学生将自读课文与之前的教读课文进行对比,尝试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通过有目的的比较,促进深入地阅读。三是参考助读。参看单元学习要求、课文预习提示、文下注释、文旁批语、文后练习和阅读提示,学会运用教材的助读系统丰富前置学习的资源和路径。如:本文文后的阅读提示就浏览全文、细读重点段落、抓住关键语句梳理主要内容等作了很好的建议。

(三)突出预习检查

在自读课文教学中,预习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对学情的诊断。预习检查应该体现出多样性。不必拘泥于一问一答的形式,而往往采用选择、判断、填空等方法,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检查应该体现针对性。根据预习要求,结合自读课文的特点来设计问题,如谈一谈说明文阅读的基本常识、《清明上河图》创作的背景、张择端人物简介等。预习检查不能忽视过程性。在学生预习成果交流中出现的蕴藏着教学价值的因素,需要教师把握时机,有效追问。如学生指出“《清明上河图》人物众多,场景复杂”就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依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了解学生真实的预习的效度,也能培养他们在文本阅读中“言之有据”的思维习惯。这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尤显重要。

二、紧扣文本价值,实施自读辅导

在《梦回繁华》教学中,必须紧扣自读课文的教学价值,在教师的辅导下开展学生自读活动。

(一)聚焦文本特点

文本的特点未必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教学的重点一定来自文本的特点。其一,本文与本单元其他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相比,所介绍的是记录了北宋汴京城内及近郊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繁华之景的《清明上河图》。繁华之“繁”具体在了人物之繁多、场景之繁杂。而课文却介绍得繁而不乱又细腻具体,这既是本文的特点,又是学习的重点。其二,本文的说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历史内涵、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和本单元其他说明文有所不同的,而这恰恰是这幅画卷无法取代的价值,人物之繁多、场景之繁杂、社会之繁华都恰恰反映了画卷所寄寓的盛世危景。其三,本文大量使用四字短语,使说明语言雅致而富有韵味,这与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风格协调统一,甚至是相互辉映,这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文本特点应该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个主要依据。

(二)优化问题驱动

紧扣说明对象特点,结合文章思想内涵,注重思维的层层深入,本课教学预设“再现‘繁华’——透视‘繁华’——品味‘繁华’”的总体思路,引导学生欣赏画卷内容、解读历史人文、探究文本价值。在问题设计上,旨在让学生从适当的切口进入,探讨文章的语言内容及形式,如:作者主要介绍了画作的那些内容?说明顺序是什么?使学生在明确课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画作的背景、作者、内容及其艺术形式、历史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突出文本主体部分对《清明上河图》画卷的描绘。如:课文抓住了《清明上河图》的什么特征进行介绍的?请结合文句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注重思考、梳理,自觉训练说明文阅读的信息提取和概括的能力,将介绍的内容聚焦提炼到“繁华”一词上。如:文题为“梦回繁华”,你认为是谁“梦回”?为什么?促使学生联想画作的创作背景,体悟南渡北宋遗民对故土的怀念,从而去思考画面背后所隐藏的价值。

(三)促进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教学根本上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要确保“自读”有充裕的时间。教师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入阅读环境,才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如思路梳理采用默读,信息收集采用找读,语言品味采用朗读等。要注重“自读”有思维的质量。如通过“说说文章以《梦回繁华》为题有什么好处?”这类开放的且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提炼信息得出答案,提高他们在说明文阅读中关键词句分析和整合的意识和质量。

在对学生回答的追问中,答案得到不断充实:突出了画卷所绘北宋时期社会风貌的特点,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揭示了画作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等等。要突出“自读”有独特的感悟。如设问:文章第三小结为何将画作比作乐章?你还能将它比作什么?引发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对《清明上河图》画卷布局的个性化体认和解读。

三、强化实践运用,注重拓展引导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对于统编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来说,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自己去读、去思、去构建和完善自己的阅读经验,才是教学中应该持有的基本理念。这种发现不仅体现在与文本的阅读理解中,还存在于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运用上。

(一)增强自练意识

自读课文是教材提供给学生开展自学训练的工具,而课堂目的则是对自学能力的检测与提升。在自讀课文教学中,应该树立学生自我训练和检验的意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过是一个个例子,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吃透课文,并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有效提升阅读和作文的本领。

由此而论,如果把教读课文作为教学阅读与写作的例子,那么自读课文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方法来进行自学的例子。所以,自读课与教读课在训练上就应该有明显的区别,自读课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练”,而教读课重在教师通过指导实施对学生的“教练”。

(二)坚持学用结合

设置自读课文的意义是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文本提供了抓手,为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提供了助力。为此,自读课文的学习强调与同类教读课文的连接,与课外同类文本阅读的通融,以及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有其宏观的视野,体现了大语文学习观。自读课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学用结合,学为所用,用以致学。如本课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做了这样的设计:大屏展示姚文瀚的《岁朝欢庆图》,要求运用恰当的方位词,使用空间说明顺序,条理分明地介绍画面内容,挖掘画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三)落实反馈评价

既然自读课文教学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察和检验,就更应该突出课堂的反馈与评价。教师要注重反馈的信度与效度,要把课堂教学作为自学反馈的阵地。增强问题意识,不仅要优化问题的设计,通过主问题带子问题的问题链的形式对学生的自学行为做好引导,对他们的自学结果进行有效考察,还应关注课堂中其他问题的生成与解决。此外,还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同伴的评价,尤其是学生自我评价,如在本文的自学中存在的不足与收获,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深入反思和不断提升。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自读篇目的教学,应是在教师科学的指导、辅导、引导下,将自读、自思、自练相结合的,学生自主学习式语文阅读活动。教师以真问题驱动教学活动开展,点拨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通过他们的自读实践来达到放手阅读的目的。

孙建,江苏省丹阳市珥陵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说明文自学课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