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10朱海平杜琪方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普通话影响因素

朱海平 杜琪方

摘 要:通过对2020年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分布及其与考生性别、地域等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高校大学生85%以上具备二级甲等及以上普通话水平,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考生性别、生源地、考试形式等是影响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因素。

关键词: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影响因素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第四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普及水平和质量。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在2021年全市语言文字年度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北京市要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全面提升語言文字工作质量。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手段,测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话普及水平和质量。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一亿人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力助推了我国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80.72%,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1]。高校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阵地,在普通话推广普及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始于1994年,截至2020年底,保守估计至少有50万名高校大学生参加测试。高校大学生既是普通话推广的对象,也是推广普通话的主力军,提高这一人群的普通话水平是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及影响因素是精准制定普通话推广策略、提升普及质量的基础。因此,本文将以“北京市2020年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数据”为基础,对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与性别、地域等因素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北京高校开展普通话教学,提升普通话普及水平和质量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人工测试”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简称“机辅测试”)两种形式。“人工测试”的测试对象为报考“一级甲等”的考生;“机辅测试”的对象为申请“一级甲等”以外其他测试等级的考生。“机辅测试”成绩由前三题和第四题两部分成绩相加构成。前三题由计算机进行评判后给出三个题的总分,第四题由测试员进行评判。“机辅测试”的实施主要依托于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全国唯一官方认可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开发、维护。该公司存有全国所有省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数据。本研究使用的“北京市2020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原始数据”(不含“一级甲等”)由科大讯飞提供。原始数据包括考生性别、民族、证件号码、报考单位等基本信息和准考证号、测试分数、测试等级等测试相关信息,共有数据57,085条。根据需要,笔者将“报考单位”显示为“大学”“学院”的,利用人工标注的方式标记为“高校”,共提取北京高校考生数据44,081条。同时,根据研究需要,笔者依据原始数据中考生“身份证号”信息,按照身份证号编排规则对考生生源地进行标注。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考生所在高校包括北京市92所在册高校中的91所,考生生源地包括全国全部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测试数据具有广泛代表性。

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依据得分情况分为三级六等,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甲等(97分~100分)、一级乙等(92分~96.99分)、二级甲等(87分~91.99分)、二级乙等(80分~86.99分)、三级甲等(70分~79.99分)和三级乙等(60分~69.99分)。此外,得分不足60分的,判定为“不入级”。据此标准,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分布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主要集中在二级甲等,超过总测试人次的一半,其次为一级乙等和二级乙等。二级甲等及以上的测试人次约占参测总人次的85%。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被评定为二级甲等的考生,在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也就是说,北京高校大学生中有近85%的人能说比较标准及以上水平的普通话。为了进一步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所处位置,笔者将上述数据与全国相应数据进行对比[2],数据显示:相较于全国考生的测试成绩,北京高校大学生的测试成绩在高等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尤其在一级乙等层面,高出全国近32个百分点。二级甲等也具有较大的优势,高出全国近16个百分点。由于高等级人数较多,相应地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人次所占比例就远低于全国水平。对比数据显示:北京高校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对照普通话定义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标准,身处北京良好普通话环境中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普通话水平符合逻辑。

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受性别、生源地、测试形式等因素影响。

1.性别因素

笔者以“性别”为标准,将全部高校考生的普通话测试成绩按等级进行统计。统计数据显示:在“机辅测试”的最高等级“一级乙等”考生占比中,女生高达37.18%,男生为22.2%,女生占比高出男生近15个百分点;而在“二级甲等”等级层面,男女生差别不大;由于在“一级乙等”层面,女生具有较高的优势,所以在相对较低等级的“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层面,男生人数占比均高于女生。因此得出结论:性别是影响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因素,这与已有语言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结论一致。

2.地域因素

为了解北京高校考生生源地与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关系,笔者以考生身份证号为标准,按照身份证号编写规则,对考生的生源地进行了标注,并按地理上的区域划分标准,将考生来源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地区,并按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进行分类统计(见表2) 。

统计结果显示:在“机辅测试”最高等级一级乙等分布占比中,华北、东北地区占比最高,均超过40%。东北地区一级乙等比例接近东北地区总参测人数的一半,且超过华北地区近5.5个百分点;其次是华中和华东地区,占比在26%至30%之间;华南、西南、西北地区一级乙等占比最少,在12%至17%之间。二级甲等占比最为集中,在七大地区中,占比均在50%左右。因东北地区一级乙等占比接近50%,故在相邻的二级甲等占比中,比例相应减少。由于各地区二级甲等占比较高且比例接近,故在二级乙等的占比中就呈现出与一级乙等相反的比例分布,即原来一级乙等占比最高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在二级乙等中占比最小,仅为6%左右。在一级乙等中占比最小的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在二级乙等中占比最大,均超过20%。华东和华中地区仍然居中。三级甲等的占比情况与二级乙等相似。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级乙等和不入级考生占比中,西北地区统计数据异常突出,总人次比其他六个地区人次之和还多。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高校考生普通话成绩在较低等级的分布特点及规律,笔者继续对三级乙等和不入级考生的具体来源省份进行统计(见表3) 。统计结果显示:三级乙等和不入级考生分布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且人数高度集中在新疆維吾尔自治区,占比分别达到全部北京高校考生相应等级人数的91.1%和73.9%。综上,考生生源地是影响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3.其他因素

在对三级乙等和“不入级”考生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不入级”考生中,北京亦有24人,占全部“不入级”考生的12.6%。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24名来自北京的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前三题成绩就是最终成绩。也就是说,这些考生的第四题没有得分。原始数据中第四题“零分处理”的原因显示为“没有语音或有效语音不足30秒”。没有语音可能是测试设备的问题,也可能是考生根本没有说话;有效语音不足30秒,说明考生所说的与测试题目相关内容的时长不足30秒。以上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考生不熟悉测试系统、不了解测试规则,同时又缺乏及时的现场引导。这在传统的“人工测试”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测试形式也是影响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因素。此外,考生是否参加考前培训及测前模拟等都是影响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因素。

结语

本文第一部分就数据来源及相关情况进行说明。第二部分通过对北京高校大学生2020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数据的初步分析,从总体上描述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通过和全国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北京高校85%以上大学生具备二级甲等及以上普通话水平,整体水平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第三部分研究了北京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等级分布与考生性别、区域等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考生性别、生源地、考试形式等都是影响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因素。

本文系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20AAA0109700)资助

参考文献:

[1]刘朋建.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J].语言文字应用,2020(4):2-6.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21)[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94.

(作者单位:朱海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杜琪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语言文字工作处)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普通话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情况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科研人力情况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2008奥运北京高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