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莫泊桑《项链》中的叙事心理

2022-07-10冷倩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玛蒂尔莫泊桑项链

冷倩玉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流行于世界的短篇小说,小说中围绕“项链”这个道具的应用,展开了一系列曲折动人的故事讲述,将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事件进行勾连,其中重点塑造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她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知道真相(项链为假)”将故事情节铺陈开来,结局的“反转”出人意料而又符合情理,震撼人心。当然,如果读者仔细阅读和思考就会发现,在这篇小说的内容之中,还潜藏着很多的“数字”,这些“数字”的应用,更加巧妙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独特而又真实的心理,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也彰显出莫泊桑高超的叙事心理技巧和他对该人物形象的独特哲思。可以说,这些具体“数字”的背后,是作者的“有意而为之”,是作者心理的“隐秘呈现”,增加了该小说的魅力,使其成为世界经典。

小说设置情节要有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而想要体现这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就必须选择一些细小的事物作伏笔。该小说中情节的推动和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项链”这个细小事物的使用,围绕着该事物,一系列神秘的“数字”和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以及作者独特的创作意图一一浮出水面,让读者目不暇接,读完后感到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一、“七个梦想”——借项链——噩梦的开始

莫泊桑在小说《项链》的开始就通过主人公的“七个梦想”来刻画出她想要融入上流社会的虚荣心理,为接下来情节的深度发展埋下了伏笔。小说中“七个梦想”采用了排比的手法进行处理,通过梦想的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涉及到“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全部。当然这也非常符合整个小说人物形象的设置,从全文内容来看,小说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位充满虚荣心和不安于现状的家庭主妇,向往上流人的社会和生活,并不惜“借项链”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这种心理也是人之常情,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内容可知,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更高级别的欲望,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向往更高级的需求,这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特征。但是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也要结合自己的實际情况,玛蒂尔德的悲剧就在于无法正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出现“逾矩”行为,因此造就了她滑稽的悲剧人生。

这里不难看出作者莫泊桑对情节进行设计的心理,通过对玛蒂尔德爱做白日梦的内容安排,将一个不满足于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摆在”读者面前,为接下来“借项链”和“丢项链”埋下伏笔,让剧情读起来更加顺理成章,增加了悲剧的“必然性”。

二、“四个陶醉”——丢项链——噩梦的推进

弗洛伊德指出“梦是人心理的映射”。小说中的玛蒂尔德开始就是以一位爱做白日梦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极度虚荣和虚伪的心理促动了她的行为机制,在“梦”的不断诱惑下,她最终没有战胜自我,向邻居伸出了借的双手,“梦”的使然带来悲剧的诞生,推动了情节的深度发展,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小说中作者使用“四个陶醉”来深度展现和还原了玛蒂尔德在舞会现场的状态。她出尽风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连“部长也注意到她”,这一切的疯狂和满足都来自于她的坚强“武器”——项链。陶醉的背后是她虚荣和空虚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是她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她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这一切的心理状态与她没有佩戴项链之前形成巨大的反差,再次对她虚荣的内心进行强化,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性。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窥探出作者莫泊桑的创作心理,“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疯狂的行为正是作者需要看到的结果,也是作者有意刻画的结果,他希望运用对比的手法,让观众看到玛蒂尔德疯狂背后潜藏的巨大危险,为接下来的悲剧设置铺垫。“陶醉”的背后不是天堂,而是地域。“项链”成就了玛蒂尔德的高光,也将她带到了低谷,马上她就会为自己的虚荣付出所有的青春,这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作者的创作心理也浮出文字表面。

三、“十年艰辛”——赔项链——青春消散

“我们终将会为自己的年轻气盛付出惨痛的代价”,将这个道理用在玛蒂尔德身上再合适不过,由于自己的虚荣和不安分,导致了项链的丢失,小说中的她用了“十年”来赔付项链,青春耗尽,家产全无,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小说中通过三个具体的方面来展现玛蒂尔德的代价和付出。第一,精神的崩塌。项链丢失以后,玛蒂尔德“整天在惊恐的状态里”倍受折磨。第二,经济的损失。小说中的玛蒂尔德和丈夫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甚至签订了各种高利贷欠条,最终才凑够了钱财,买了一条真的项链,这条项链几乎让她倾家荡产。第三,青春的消散。在小说中莫泊桑对她的青春消散进行了详细地刻画。“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原来的“白天鹅”变成了如今的“丑小鸭”。十年是一个女人最宝贵的青春阶段,而玛蒂尔德则由于自己的一时虚荣耗尽青春,让人不由唏嘘。

作者在这里用一个“长时间(十年)”让玛蒂尔德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具有独特的创作心理。一方面展现出玛蒂尔德遵守信用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则是在批评她这种虚伪和虚荣的内心,给读者带来警醒,具有现实意义,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四、“一个回想”和“一串项链”——揭示真相——梦醒人未悟

作为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莫泊桑在该小说中发挥出独特的艺术天分,制造出出人意料的结局,成为小说处理的典范。耗费十年青春的玛蒂尔德并没有真的大彻大悟,在看到自己用十年的青春换来的“一串项链”的时候,她“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一个“回想”将她的虚荣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可谓“十年辛苦不枉然”。莫泊桑完美地把握了读者的内心所想,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应该是玛蒂尔德懊恼、悔恨和不甘,但是莫泊桑并没有按照读者的想法写下去,没有让读者影响到自己的思绪和创作,采用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处理方式,再次证明了他的大师地位。

莫泊桑此时将自己融入到了小说艺术当中,当他看到自己塑造的人物依然没有悔恨,依然怀念过去的虚荣和虚伪时,内心深处既愤恨又心痛,于是将结局“反转”,项链是“假的”。在玛蒂尔德的内心上再次捅了一刀,让结局呈现出一种荒唐和滑稽,增加了该小说的艺术魅力。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创设,是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最好惩罚与嘲讽,也是对现实的无情嘲弄,梦醒人却未醒,应该得到更大的教训,这就是作者莫泊桑结局设置的良苦用心。

总之,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莫泊桑的《项链》不以紧张的矛盾和冲突来取胜,凭借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完成对人物性格和形象的精心勾设,并且在剧情的发展之中,融入作者自身的心理内容,带来短篇小说创作新的手法和技巧,为世界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玛蒂尔莫泊桑项链
丢失的项链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项 链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读《项链》有感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找项链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真心假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