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武何以不怨?

2022-07-10刘尊东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汉室班超班固

刘尊东

人教版必修四中的《苏武传》选自于《汉书·李广苏建传》。这与我们的预想有些偏差,想当年项羽并未一统天下,但却被收录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享受与帝王同等的待遇。实际上,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責,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这样一个在太史公笔下并不完美的人,都能位居本纪,实在有些让人为苏武鸣不平。

苏武在边塞苦苦坚守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他的坚守,是我们心中民族大义的一面旗帜,他的身上体现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在电视节目《感动中国》中,后世人给予他的赞词比比皆是:“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这样的苏武虽青史留名,却寄居于《汉书·李广苏建传》中,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他只是苏建的儿子,冠以父姓,因父之名而为朝廷效力。如果说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注定了班固不会为他单独作传。可是,后来苏武的背井离乡,苏武的永不退缩,难道不值得班固大书特书?不值得班固为他单独作传?难道苏武本人没有一点埋怨?

十九年的坚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铮铮誓言。可是,他的妻子呢?“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她早已忘记了曾经的海誓山盟,背弃了曾经的诺言。渺无希望的等待总是遥遥无期,她的行为也无可厚非。可是,铁血男儿的苏武听到李陵的叙述时,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他何以如此大度?何以心中无怨?

等待苏武的不仅有妻子的变节,还有家破人亡的惨象。李陵云:“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哥哥伏剑自刎,弟弟饮药而死,一家忠烈,最终却未能善终。母亲已逝,两个弟弟,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生死未卜,苏武一家支离破碎。在李陵看来,苏武抵死不降,为国尽忠尽义。汉帝应念及此,厚待他的弟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苏武的坚贞并未替他获得封妻荫子的筹码。汉帝似乎也未念及苏武的恩义,对苏家人青眼有加。面对如此不幸,苏武却毫无不满。他坦言:“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忠君而死,死得其所,这是苏武的拳拳忠心。这忠心日月可鉴,皇天后土可明。看看卫律,看看李陵,两相对比他的坚定是多么难能可贵?这家族破灭的惨景,这人间不团圆的抑郁,他何以如此云淡风轻?他为何没有一点点怨恨?

他的坚如磐石,让多少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不太符合我们对人性的普遍构想。想必班固也想到了这一层,为了让之后的故事情节显得合情合理,他在开头便埋下了伏笔。“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在得知起事失败,自己可能被牵连时,他想的不是如何自保,如何置身事外,而是担心有辱国家,累及汉室,一心求死。这样的舍生取义,这样的视死如归,怎不令人肃然起敬?更别说,卫律劝降时的以利相诱。一个看淡生死的人,对于威逼利诱必定刀枪不入。这何异于“臣死且不避”?

苏武回归汉时,家人早已离散。曾经下落不明的儿子因参与谋反而死,苏武也差点被捕,而后终因其十九年对汉的忠贞而保住性命。儿子死后,晚景凄凉的苏武得到了汉宣帝因“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的钱财。可是苏武将“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十九年的边塞苦寒,十九年的艰苦卓绝,换来的免死金牌与家财万贯又有何用呢?儿子已死,钱财何意?“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于汉室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帝体其气节,终能惠及子孙,得一子送终。这也算君臣的一段佳话。“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这个一生忠于汉室的男子,走完了他的一生。“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着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 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越是读到这里,越觉得情难自抑,心里的疑惑也更大,苏武何以不怨?

《汉书》的创作目的十分明显,班固极力为汉王朝的合理性做辩解,他十分自觉地以汉臣自居。《汉书》中多次出现“我汉道”等语,又避明帝之讳,过分尊显汉室。在这大的思想背景下,班固笔下的苏武就成了一个忠君爱国的典范。他没有个人的小我之见,甚至除了爱国之情,再也没有其他的情感。他就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目之所及都是家国大义,心之所系都是汉室天下。不管汉帝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不论家破人亡多么让人肝肠寸断,与家国天下相比,自己的个人之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他要借苏武表达自己的忠君之心。就像太史公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体现的明君贤相的理想一样,班固在苏武的身上寄予了自己对君王的忠贞不二。

回顾班固修史的过程,我们不难理解苏武的人格何以完美无缺,也能明白班固何以让苏武不怨。永平五年,正当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写《汉书》的时候,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修国史”,汉明帝下诏扶风郡收捕,班固被关进京兆监狱,书稿也被官府查抄。“私修国史”罪名很大, 同郡人苏朗曾被人告发伪造图谶,被捕入狱后,很快就被处死。面对这种严峻形势,班家上下十分紧张,害怕班固凶多吉少。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署考逼,无法表白,便骑上快马赶赴京城洛阳,打算上书汉明帝,替班固申冤。班超策马穿华阴、过潼关,赶到京城洛阳上疏为班固伸冤,引起汉明帝对这一案件的重视,特旨召见班超核实情况。班超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全部告诉了汉明帝,扶风郡守也将查抄的书稿送至京师。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异,称赞他所写的书稿确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释放,并召进京都洛阳皇家校书部,拜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图书。

班固与陈宗等同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了《世祖本纪》 的修撰,得到了明帝的赞扬,被晋升为“郎官”(校书郎),负责整理校雠皇家图书。所以,这种正统思想在《苏武传》中显露无疑,苏武就是贤相的代名词,也是班固的毕生所求。

苏武所做的一切,在班固看来不过是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不应以此邀功讨赏。因为班固只是在借苏武表达自我,表达自己忠于汉室的正统思想。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汉室班超班固
班固救马
从班固的礼乐观看汉代乐论思想的重建——以《汉书·礼乐志》为例
班超坐镇丝绸之路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祝贺汉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班超出使西域
参观诸葛亮隆中遗址
祖逖闻鸡起舞
班超投笔从戎
孝继父业的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