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大学“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综述*

2022-07-09王朝平

甘肃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基金项目

王朝平,石 楠,孙 烜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1 兰州大学概况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 年,在110 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构建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先后入选“211 工程”“985 工程”建设高校,2017 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 类)。

学校秉承“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优化发展。学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47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涵盖了12 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 个国家重点学科,2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 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 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

2 “十三五”期间兰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

2.1 “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总体情况

科学基金是兰州大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和科研经费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鼓励原始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财政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同时,随着兰州大学基础科研力量的不断积累增加[1],“十三五”期间兰州大学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和资金总数保持稳定增长。

“十三五”期间兰州大学共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200 项,获批项目957 项,获批总经费6.93亿元,平均资助率为22.79%。2016—2020 年,科学基金的申请数、资助率、资助资金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 年达到最高,申请项目数首次超过1 000 项,获批项目数首次突破200 项(表1、图1)。

表1 兰州大学2016—202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

图1 兰州大学2016—2020 年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

2.2 “十三五”期间资助项目类型情况

兰州大学获资助项目类型丰富,基本涵盖了科学基金项目类型,各项目类型占总数比重与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资助分布大体一致。2016—2020 年,学校获批科学基金项目共涉及13 个项目类型,以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为主,占总获批项目的82.97%,资助总数分别为479 项、315 项,其中面上项目获批最多,占50.05%;其次是青年基金,占32.92%。有5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2 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5 年来,获批重大项目1 项,重大课题3 项,重点项目18 项,重大研究计划9 项(其中集成项目1 项),联合基金13 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交流项目18 项,专项项目8项,应急管理项目11 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 项,见表2。整体来看,在重大、重点项目凝练和整合上仍比较薄弱,在联合基金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继续挖掘与兰州大学优势学科有更多契合点的项目。

表2 兰州大学2016—2020 年科学基金资助类别分布

2.3 “十三五”期间资助项目学科分布情况

2016—2020 年,兰州大学获批科学基金项目涵盖了基金委全部8 个科学部,学科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数理科学部,共占资助总数的3/4,体现出兰州大学在基础研究中的优势。其中,地球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分别占21%左右,化学科学部和数理科学部分别占16%左右,医学科学部获批数近两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占资助总项数的14.52%。

2018 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成为独立依托单位,自2019 年起可以申请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019 年,兰州大学的科学基金申请数和获批数均达到历史最高,医学科学部获批项目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校医学学科的科研竞争力。工材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管理科学部获批项目数较少,相关学科较薄弱(表3)。这一分布总体符合兰州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征,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引进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今后需加大工材、信息、管理学科的建设力度,促进各学科协同均衡发展。

表3 兰州大学2016—2020 年科学基金资助学科分布

2.4 “十三五”期间青年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情况

2016—2020 年,全国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申请数逐年大幅提升,资助数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科学基金申请竞争日趋激烈,全国青年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率下降趋势明显[2]。兰州大学青年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资助率,在全国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青年基金资助率略有提高。青年基金平均资助率为27.33%,面上项目平均资助率为23.74%,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资助率变化趋势相同,均在2017 年达到最高,分别为29.28%和25.72%,2018 年有所降低,近两年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图2、图3)。

图2 兰州大学与全国2016—2020 年青年基金资助率情况对比图

图3 兰州大学与全国2016—2020 年面上项目资助率情况对比图

2.5 “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年龄分析

2016—2020 年,兰州大学获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年龄显示:30 岁以下的占9.09%,31~35 岁占34.90%,36~40 岁占23.20%,41~45 岁占12.54%,46~50 岁占7.00%,51~55 岁占8.36%,55 岁以上占4.91%(表4)。兰州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分别为32.11 岁、41.98岁、50.88 岁。兰州大学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为39.36 岁,40 岁以下青年教师已成为获得科学基金的主力军,这体现了青年教师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和进行科研创新的能力,也彰显了基金委和学校对青年教师人才的大力支持。

表4 兰州大学2016—2020 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年龄分布情况

3 科学基金项目过程管理

3.1 项目申报组织

为做好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高申请书质量,保障资助率,兰州大学科研院(以下简称科研院)提出“强化辅导、稳量提质、突出重点”的基金工作思路,对各部门职责及时间节点做出具体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做好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科学基金申请准备阶段,由各二级学院对本单位科研人员进行动员,对于申报人才类项目及重点级别项目进行提前摸底。

科学基金申请组织阶段,科研院组织校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会”,总结上一年科学基金申请资助情况,详细解读基金委当年新政策,邀请专家进行申请书撰写辅导,并向二级单位及相关人员发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科学基金申报阶段,科研院根据指南要求对每一本申请书进行审核,并组织多轮形式审查,保证初审通过率,对于人才类项目及重点级别项目,组织专家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

科学基金答辩前阶段,对于进入答辩的优青、杰青及重点类项目,科研院组织预答辩,邀请校领导及同行专家帮助申请人完善、修改答辩内容,争取顺利通过答辩。

3.2 项目过程管理

兰州大学在科学基金项目过程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助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科研院制定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计划表,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条例和管理办法进行项目过程管理,按时组织提交项目计划书、中期报告、年度进展报告以及结题报告等,实现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学校充分利用院系科研管理人员,建立二级科研管理队伍,赋予其独立的科研管理权,使二级学院自主地开展科研活动,形成“科研院—二级学院—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模式,通过二级科研管理纽带连接学校和科研人员。在科研管理信息化方面,利用“学校科研—财务—人事信息”全面对接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学基金的立项、入账、执行、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功能的线上操作,将信息化融入管理过程中,提升管理效率。

3.3 经费及制度管理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根据2016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兰州大学印发了《兰州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科学基金预算管理、开支管理、决算管理、外拨管理、间接费用的管理以及绩效支出的比例等做了明确规定。办法规定间接费用由科研管理部门统筹使用,用于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及科研业绩津贴、科研工作奖励、科研人员培训、重大科研项目的培育、基层单位的科研活动支出等,绩效支出为间接费用的50%,以合理补偿间接成本,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01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的试点工作。学校财务处与科研管理部门协商,制定了《兰州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管理规定》,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承诺制。科研院配合财务处,积极宣传新的资金管理文件,并根据上级部门或基金委相关政策及时修改或制定相关财务制度,保证科研人员知悉经费管理办法和规定。

3.4 科研诚信建设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前提,是营造良好科技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重要基础。基金委多年来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和惩罚并重”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为科学基金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3]。

为推动学风建设,优化学术诚信环境,树立良好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和优良健康的科研生态,兰州大学科研管理部门协同纪检监察、学风委等部门,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制度,出台完善了《兰州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规则及处理办法》《兰州大学学术诚信方案》《兰州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等相关办法,规范学术行为,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在科学基金申请过程中,对科学基金科研诚信要求进行广泛宣传、积极教育,开展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培训,严禁提供虚假信息、夸大不实、弄虚作假。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出现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及时发现,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报告相关部门并配合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4 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思考

4.1 存在问题

兰州大学在“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科学基金申请、获批数、获批资金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 年,全国青年基金资助率为16.22%(兰州大学资助率为28.28%),全国面上项目资助率为17.15%(兰州大学资助率为23.15%),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

4.1.1 兰州大学科学基金与甘肃省整体情况分析

2020 年,甘肃省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50项,获批总经费29979.93 万元,总资助率为15.48%;兰州大学获批项目数占甘肃省获批项目总数的30.62%,直接经费占甘肃省总经费的38.78%(表5)。

表5 2020 年兰州大学科学基金与甘肃省整体对比情况表

从各项目类型看,兰州大学获批面上项目占比50.26%,青年基金占比38.22%,地区基金项目因只能由附属医院申请,故获批较少,占比9.43%;在重点项目及杰青、优青项目方面,兰州大学在甘肃省表现出一定优势(表6)。

表6 2020 年兰州大学科学基金各类项目与甘肃省对比情况表

4.1.2 双一流A 类高校青年基金资助率对比情况分析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兰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分别为29.28%、24.79%、26.98%,在“985”高校中排名分别为23 位、30 位、19 位。2017 年、2018 年、2019 年青年基金资助率排名第5 位的高校分别为46.61%(北京理工大学)、45.38%(华东师范大学)、41.45%(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10 位的分别为41.85%(西北工业大学)、38.6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7.59%(天津大学),排名第20 位的分别为30.79%(中山大学)、29.81%(电子科技大学)、26.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年,资助率排名与兰州大学相近的高校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17 位)、重庆大学(18 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 位)、华南理工大学(21 位)。

4.1.3 双一流A 类高校面上基金资助率对比情况分析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兰州大学面上项目资助率分别为25.72%、20.35%、22.39%,在“985”高校中排名为分别为36 位、37 位、30 位。2017 年、2018年、2019 年面上项目资助率排名第5 位的高校分别为38.82%(北京大学)、34.60%(北京大学)、32.89%(南京大学),排名第10 位的分别为35.26%(天津大学)、31.76%(华东师范大学)、30.41%(北京理工大学),排名第20 位的分别为29.89%(湖南大学)、27.44%(复旦大学)、26.51%(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年,资助率排名与兰州大学相近的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28 位)、华南理工大学(29 位)、四川大学(31 位)、重庆大学(32 位)[4]。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兰州大学是一所具有传统学科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除传统优势学科外,其他学科发展相对薄弱,部分学科领域缺乏引领型科学家,导致科学基金各科学部发展不均衡。

(2)高层次青年科研人才储备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青年科研人员竞争力较缺乏,引进的青年科研人员处在科研积累阶段,还未体现出明显的科研竞争力,青年基金资助率偏低。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在获批青年基金后,向面上项目的跨越较难实现。

(3)部分科研人员对科学基金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需提升申请书质量,以提升青年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率。

(4)学校引领型高层次人才缺乏,在高层次项目的设计与竞争过程中比较劣势明显。重点级别项目、重大级别项目以及高层次团队项目获批少。

(5)学校、二级学院、学科在组织模式上还有欠缺,在顶层设计、项目组织、辅导过程中对科研人员发展阶段与科研项目的协同匹配度上关注不够。

4.3 科学基金发展的思考

4.3.1 落实法人单位主体责任

科学基金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时期,需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法人单位主体责任,在引导科研人员提出高质量申请书、加强过程管理、推动改革精神落实、落地等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首先,要扭转“重申请、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以提高申请书质量为目的,在提高资助率上下功夫。在科学基金申报时,应形成“学校—学院—申请人”三级联动机制,坚持全员覆盖、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持续提高申请书质量,进而提高资助率,推动学校科学基金申请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按照基金委各项条例和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的过程管理,科学规范地服务项目和项目负责人,避免重视项目申请、轻视资金花费、忽略结题总结[5]。

落实法人单位主体责任,要强化工作职责,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用人体系,优化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破除“四唯”,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避免科学基金项目异化使用。要协同财务部门通过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决算管理,优化报销管理,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6]。

4.3.2 注重科研队伍培养

科研人员的自身实力是根本。学校要继续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重视科研人员职业规划,注重发展阶段与科研项目的协同匹配,构建以人为本的基金组织模式,提供量身服务。

各层次科研人员要精准化培养服务。对于本土培养和引进的青年人才,注重培育,挖掘科研潜力,通过校内培育基金提供科研起步“种子”基金,支持前期研究。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学校构建平台、组建团队的方式,协同校内外资源,稳定发展环境,争取留得住、用得好。对于高层次人才分层次匹配重点类型项目,进行点对点沟通,提供精细化服务,重点、重大研究计划、联合基金等项目对标指南领域匹配优势人员组织申报。聚焦学校最优势的领域和顶尖科学家,组织重大类型项目及高层次团队项目。对于其他教师通过职称晋升、绩效激励等多种手段,保持基金申报连续性,保持科研活力,蓄积发展潜力。

4.3.3 加强学科体系建设

学校继续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不断整合学科资源,深化综合改革,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要继续保持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 个一流建设学科和地理学、力学、核科学与技术等优势学科的竞争优势,也要争取在材料与工程、信息科学、管理学科的项目获批上寻求突破。

4.3.4 提升医学科研竞争力

通过分析,目前兰州大学科学基金最有效可行的增长点就是医学部相关基金项目。医学科学部项目及经费占全基金委近1/4,但兰州大学此类基金资助情况较弱[7]。

医学科研队伍力量薄弱,医学项目有较大发展空间。2018—2020 年兰州大学获批医学科学部的项目数分别为21 项、45 项、38 项,医学科学部项目资助率分别为9.17%、10.69%、11.76%,获资助项目少,资助率总体偏低。附属医院以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为主,近两年地区科学基金资助率仅为14%。

学校需要继续加强各医学学院人才队伍和科研实力建设,壮大医学类科研队伍,推进医学学科发展,增强医学领域科研实力。

对于附属医院,需加强指导与服务,帮助培养优秀科研团队,提高附属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加强互通,协助辅导,优化申请书水平[8]。

4.3.5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基金委于2020 年11月成立交叉科学部,体现出国家对交叉科学的重视及发力交叉科学的决心。

兰州大学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的自身优势,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区域资源条件,围绕特色优势学科,构建资源环境、物质科学、生命与健康、融合科学等交叉领域学科;通过组建学科交叉平台与研究团队,强化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涉足新领域,开展研究;持续举办学科交叉论坛,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凝练交叉科学问题,激发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基金项目
省林草局与兰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特征与管理优化
Optimiz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for Dissert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Discussion of Tittle on John Steinbeck’s Of Mice and Men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青年科学基金分布不均衡状况探究
广西今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资助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从2010—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