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2022-07-09胡伟华
胡伟华
【案例背景】
带完毕业班,学校安排我接手五年级,众所周知,“后妈”难当,尤其是遇到比较特殊的孩子。他就是小林——办公室的常客。每次教育引导后,保证下次不再犯错,可转眼又忘记了。刚开始面对他,我常常不知所措。但是内心的责任告诉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试图寻找合适的机会,来了解改变他。
【案例过程】
任何一个孩子,内心都有柔软的地方。表面的倔强,无非是渴望被关注。小林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渴望得到爱,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他却不知如何表达。他调皮同学、叛逆老师,以此来博得关注。
一日,小林又欺负同学被叫到办公室。这次,我不再批评他,直接拿起手机要联系他的家长。说起要叫家长,小林苦苦哀求我:“老师,不要告诉我爸爸,我爸爸会揍我的!”我意识到眼前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
家访迫在眉睫,利用周末,我和他爸妈聊了很久,原来,生了弟弟以后,家庭的重心都放在弟弟身上,弟弟十分讨人喜欢,偏偏他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家里对他更多的是责备。他不服管教,父母又没有时间与他交流,每次犯错非骂即打。没有听他的解释,时间久了,他变得更加叛逆。这样看来,他在校的种种表现也能够理解,这是一个缺爱又敏感的孩子,他的各种举动,无非是想引起他人的关注。当他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我决定好好和他聊一聊,试图走进他的内心,深入了解他。一日午饭后,我把他叫到了操场,朋友般推心置腹。谈心之后的一段时间,他表现不错。可是消停没多久,又有同学来告状。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可静下来想想,其实“反复”本身就是儿童试错成长的一种特性,尤其是特别的孩子。我们不能期待“一蹴而就”。当他犯错时,其实就是教育最好的时机。
而我在等待这样一个时机。一日课上,小林同学竟然趴在桌上睡觉,我拍拍他的肩膀,叫他起来。他眯着双眼,一脸不爽,似乎扰乱他的好梦。“老师,你不用叫他,他之前上课就是睡觉的,其他老师都放弃他了。”旁边的同学提醒我。放弃他?我愣住了!这时,他抬起头,双眼里含着怒气:“没有,你乱说!”我知道此时在他的心里,最宝贵的就是他的自尊心。此时,我应该维护他这颗敏感脆弱的自尊心。“小林应该是人不舒服吧。”我没有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他。
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课上怎么睡着了?”我突然发现眼前的他似乎变了一个人,温顺和气。“老师,我嘴巴痛,昨晚没睡好。”他捂着嘴,我看了一下,原来是口腔溃疡。“你没和妈妈说?”他眼神闪躲:“说了,妈妈说没事。”轻描淡写,掩盖不住他的失落。
第二天,我买了一瓶口腔溃疡喷雾给他,他愣住了,受宠若惊。课间,我看到他一直拿着喷雾,爱不释手,还好几次来办公室告诉我:“老师,我感觉好一点了。”我笑了,消除他疼痛的不是喷雾吧,是那份渴望的被关注。
但是我知道,他更渴望父母的关注。我再次联系了他的父母,深入交谈,父母表示会重视这个问题,会倾听他的心声,了解他的想法。我们约定,如果小林考试及格,带他出去玩一次。听到这个好消息,他眼里闪着兴奋地光。
慢慢地,我看到小林的改变,甚至会来办公室问我问题。单元考成绩出来了,小林考了67分。看着试卷,他充满期待。星期一,当我来到办公室,看到桌上有一个苹果,苹果下面压着一张纸条:“老师,这个周末,爸妈带我出去游玩了,我很开心。这段时间谢谢你如此用心引导我,在大家看来,我调皮不懂事,学习成绩差,但是你没有放弃我,一直鼓励我,我会慢慢改变的。谢谢你,老师。”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他愿意打开他的心门了。
我庆幸,我没有放弃他。所谓“问题学生”同样也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也有被尊重被关注的渴望。只有真挚的、无条件的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所以,班主任应对它们给予更多地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理解、宽容他们。因为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的职责是——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案例反思】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孩子,他是那么特别。恰是特别的他却更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和爱,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迸发积极向上的热情,学会与他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胎家庭背景下的小林,父母的关注减少,在他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爱被弟弟分散,没有得到民主的关爱与教育。导致他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變得敏感,失落,叛逆。影响孩子各种行为规范以及与同学相处的能力。然而家长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忙碌于弟弟的照顾,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渴望,没有对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所以,慢慢地,他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不愿表露。但是,他内心又是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爱,他采取了自认为的方式去吸引他人,却被认为他调皮、不懂事、叛逆。
孩子的问题反映出家庭的问题,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所在,更应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问题所在,共商教育方法。让家长与学校合作,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引导、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与建议,帮助他健康成长。
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教师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问题。当他犯错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批评,了解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问题所在,更有利于我们去解决问题。对于特别的孩子,他更需要老师特别的关爱、关注。只有真心地去爱我们的学生,他才会感受我们的温暖,慢慢打开他的内心。或许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关心的问候、一晚热乎乎的粥,在潜力默化中,孩子的心门会慢慢打开,愿意分享他的喜怒哀乐。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
特别是像小林这样的孩子,他敏感、消极。他的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更不希望他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所以我们要保护他的自尊心,若是公开批评教育他,只会让他反感,疏远,变得更叛逆。给予他台阶,再将问题关起门来解决,适时引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许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任何一个孩子的变化,不是在于一时。要改变一个孩子,需要教师的爱与引导同行。真情方能打动人心,智慧才能引导他更好地前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评价班主任工作:“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的内心需求,明白学生的渴望。给予学生尊重与关爱,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教育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肩负教育的使命。作为教师,应该要心底有爱,眼里有光,用心陪伴学生成长,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