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助力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22-07-09罗得宁王建连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甘肃省三农

罗得宁 王建连

摘要:普惠金融所能更好地助力新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顺利的实施,运用定性分析结合经验研究,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现状,提出普惠金融应在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为甘肃省乡村振兴提供更好服务,从而实现普惠金融有效支持“三农”发展的目的,这对于未来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关键词:普惠金融;“三农”;乡村振兴;甘肃省;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2)06-0022-05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6.005

Thoughts on Inclusive Finance Aiding the Imple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Gansu Province

LUO Dening 1, WANG Jianlian 2

(1. School of Busines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Gansu Ad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Inclusive finance institute would be able to ai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Strategy in Gansu Province in the new era,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Gansu Provinc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at inclusive finance should be more focu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undertakings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so that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could be provided and the goal of effectively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rough inclusive finance could be achieved,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and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clusive Financ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Gansu Province

國内外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充分证明,金融是经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金融机构是服务资金需求双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也是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血液”。随着金融和经济互动融合发展的深入,普惠金融逐步成为在小额信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新形式,旨为破解中小微市场主体(例如需要创业的农村妇女、家庭小型加工的户主、小额信贷需求者等)资金获得中面临的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根据特定国家或经济体的金融法律法规要求、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市场需求,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成果,打通金融服务在地理区隔方面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强边缘群体和偏远地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新型金融发展业态[1 - 2 ]。2016年我国就制定了全国性的五年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各省区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提供顶层设计和基本指南。实践证明,普惠金融强调的普惠性,决定了它能够更好助力新时期欠发达地区的“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1   普惠金融与甘肃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惠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重视消除金融歧视和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但这并不是说普惠金融就成了慈善和救助活动。从本质上讲,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帮助受益群体逐步提升自身的金融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生计和金融发展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政府功能的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导向,发展普惠金融仍然需要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要建立健全长效体制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年城乡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来看,今后一个时期普惠金融发展必须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为促进全省“三农”取得更大成果,甘肃省委省政府会同相关厅局、金融机构,共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措施,为农村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对比较系统完善的政策保障。在政策推动下,构成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优势,立足甘肃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面临的主要矛盾,从加强更加落地见效的政策支持方面,不断完善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有效扩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甘肃省“三农”领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服务覆盖率、金融可得性和满意度均得到极大提升,使得全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3 - 4 ]。

从普惠金融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而言,甘肃省的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领域的科技应用水平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消除地理因素、拉近区域间的物理距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可以凭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为农村地区提供原来无法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5 ]。例如,为了使普惠金融网点能直接与乡镇、村民无缝对接,2020年12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市中心支行在位于甘肃省庄浪县的马湾村和仇沟村正式建立了2个全省第一批农村普惠金融标准化示范点,这就标志着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农村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了更规范更标准的金融服务机构和长效体制机制。第二,随着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逐步增强,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提升和农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内在要求,需要金融资源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配置量要逐步增加,这就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需求刺激。第三,近年来甘肃省紧紧抓住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机遇,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优惠和支持,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从客观上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基础[6 - 7 ]。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2011 — 2020年全国样本下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报告,从2011年到2020年,甘肃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11年间增长了14倍以上,表明普惠金融在推动甘肃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8 ]。

综合以上,步入新发展阶段,甘肃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设置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分支机构,应该紧紧抓住以上各类叠加机遇带来的契机,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于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促进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的强大功能,通过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乡村振兴紧密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农村农业保险,优化适于农村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的多元化服务方式,推动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普惠性金融服务,进而实现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2   甘肃省乡村振兴中普惠金融的现状与问题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农村地区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农牧业耕作养殖的气候非常复杂,农村基础设施体系还存在较多短板,农村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属于全国省域层面“三农”发展领域排名相当靠后的西部欠发达省份[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下,甘肃省金融市场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多元化程度有效提高,金融产品也实现了持续性的创新。例如,2022年以来,邮政储蓄银行甘肃省分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线上业务产品推广,通过多种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确保资金直达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为小微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截至2022年2月中旬,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累计发放小企业法人贷款2.94亿元[10 ]。与此相应,甘肃省农村金融市场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也越累越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农业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一大批各类服务于全省“三农”发展的金融结构相继在全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质的业务,有效推动了甘肃省普惠金融服务服务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普惠金融能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最基礎的金融信贷资源,从而在资本获得性上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性[9 ]。从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整体状况考察,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联合推出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通过“企业互助+政府担保(风险补偿)”的模式,省市两级财政累计出资近10亿元筹建风险补偿金,累计投放贷款138亿元,惠及3 700多家小微企业。2016年,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税易贷、银税通等22个银税互动产品,累计为20 000多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 100多亿元。2017年初,联合制定《甘肃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开展小微企业“双创”金融服务创新试点。2017年末,联合启动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三年专项行动,推动辖内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帮助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实现2 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800多亿元。不仅如此,根据甘肃省统计局2022年1月18日公开发布的数据,面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做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困难约束条件制约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初步核算达到了10 243.3亿元,比2021年增长了6.9%;2020 — 2021年2 a平均增长5.3%,较好实现了预期发展目标。其中,从与乡村振兴紧密相关的农业发展来看,2021年甘肃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364.7亿元,比2020年增长10.1%,2020 — 2021年2 a平均增长7.6%。分农产品类型看,全省粮食总产量实现1 231.5万t,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34.0万t,秋粮产量达到901.6万t,农产品自给能力实现充足保障。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2021年达到11 433元,比2020年增长10.5%,2020 — 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9.0%,增长速度符合预期。这些成果的取得,显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离不开普惠金融的保障。

在财政部甘肃监管局保障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落地见效方面,自2021年起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就被列为直达资金,监管局针对该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要求,及时将其纳入直达资金常态化长效监控机制,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综合运用日常监管、重点监控、现场核查等多种手段,动态跟踪直达资金分配、拨付、管理、使用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 614.6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7.7%,各项贷款余额23 905.3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7.9%。2020年底全省农村地区现已正式设立银行机构服务网点3953个,各类金融机构建成了助农取款服务点达到2.53万个,而且在相关网点均配有ATM、POS机等基础配备总计超过26万台。全省农村累计发行银行卡8 000余万张,人均接近5张,全省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支付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标[9 ]。

但另一方面,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制约因素来看,甘肃经济社会弱势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仍缺少有效保障,特别是普惠金融能够发挥作用的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全省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保险、投资、信贷和信用等各类业务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金融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能力还需要提高,广大农村居民要想非常便捷地及时获得金融市场的多元化服务还存在一定的门槛条件。

从农业领域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甘肃本地所产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存在储存要求较高、质量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农业发展在提供比较有效的抵押方面还存在传统金融要提供服务时必备的一些基本要求,而且农业自身的弱质特点也决定了该领域对金融资源配置和吸引的能力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相对比较弱。从发展经济学家麦金农、肖等人所提出的金融抑制和排斥性分析,甘肃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弱势区域,这就决定了农村对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需求相对工业和城市而言范围不广、总量较小,而且发展层次较低,这就必然造成金融服务体系覆盖范围上的地理盲区。相较于城市居民而言,甘肃农民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传统金融低净值类的服务对象,该群体对于现代金融知识的学习能力不足,而且对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的掌握相对较晚,农民群体特别是刚刚脱贫的边缘群体更容易受到金融服务的排斥,造成其获得金融服务的水平降低[6 - 7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1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甘肃省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为255家,从业人员数为2 360 人,实收资本138.86亿元,贷款余额122.49亿元。考虑到统计口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与各地公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批准设立数量可能存在差别,甘肃省小额信贷发展状况的相应指标在西北地区和全国均处于较低或较少的水平[8 ]。

3   普惠金融助力甘肃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普惠金融发展涉及面广、部门多,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普惠金融助力甘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多策并举,立足甘肃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内外形势,综合运用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撬动、放大低成本信贷资金投放,同时持续调整优化小微贷款的投向和结构,着力解决脱贫地区和农民群体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为重要导向,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手段、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准确把握普惠金融发展和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问题,谋求新时期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对策思路[11 ]。

2022年3月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了《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12 ],提出在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方面,要充分利用基金、信托、租赁、保險等新型投融资工具,运用贴息、担保、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增量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业贷款力度,扩大投放范围、延长还贷期限、降低贷款成本。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推动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环境。鼓励银行机构推广新型数字金融产品,满足个体农民、中小企业差异化金融需求。以“农金室”建设作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口,搭建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服务载体[11 ]。因此,为发挥普惠金融的优势,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甘肃省现有的涉农贷款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力保障的长效体制机制,以解决发展资金不平衡、不充足问题为主要抓手,以超常规手段加大信贷投入,明确区分金融资源精准投放与其他应该以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支付结算、消费贷款等普惠金融之间的界限,尽快补齐全省普惠金融发展短板,不断拓宽资金扶持渠道,在防风险的前提下加大涉农贷款资金的投入,实施全省村镇特色农业产业振兴类的项目贷款,创新农村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基金,并为从事农畜产品加工、贸易的中小市场主体提供便捷的小额贷款。

在加强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农村普惠金融市场制度建设方面,适当放宽对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机构和相关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在乡镇、居民集中居住点、农业产业化片区和农产品加工点设立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的微型普惠金融服务网点,促进那些符合准入条件的社会金融资本、产业类投资资本能够在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支持有关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村镇银行、农业小额信贷公司等多种多样的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资金使用上,要根据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人才兴旺、生态兴旺等要求,将普惠性的农业农村小额信贷投放到农业产业、新型农民、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优先运用到国家或省市重点支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等项目,支持具有新时代现代发展要求的家庭农场、手工作坊和小加工、小制造领域,提高信贷资金投入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普惠性支持作用。

在普惠金融助力甘肃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优化金融环境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为此,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依托普惠金融业务的相关金融机构,锚定“三农”领域的资金需求突破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担保增信、风险补偿作用,撬动小微、创业贷款并扩大投放。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通过微博、手机终端App、微信等广泛推送普惠金融服务政策,介绍普惠金融产品,不断改善普惠金融支农和农业农村信贷环境,有效发挥普惠金融对涉农贷款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聚焦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既发挥各类财政转移支付和支农贷款等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又激活普惠金融机构在市场主体内的生活力,实现政府功能和市场作用的有效结合。农村基层地方政府要与农村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和项目合作,优化普惠金融涉农贷款配置,以地方财政资金作为基础,加入金融机构的普惠性小额信贷资金补充,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协同和互促效应,以有限的财政支农支出带动更多的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个领域,有效放大财政支农资金的倍增功能和提升乡村金融发展的获得水平。

实践证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这就会促使相关金融机构的逐步扩张,进而为增加农民能够享有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机会,最终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因此,普惠金融更好助力甘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还需要抓住县域经济这个连接城乡的中间区域,从长远战略角度统筹规划全省68个县区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功能定位、主要方向和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县城之间、县域金融机构之间、县城和相关乡镇之间的金融服务协调合作。通过积极发挥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县域,如榆中、皋兰、永登等县的典型示范作用,从实际出发,通过产业带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等,因地制宜和差异化地确定不同县域、乡镇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基础需求,以发达县域带动欠发达县域和农村的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提升农村地区和针对农民、农业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通过各种宣传、政策普及加大对农民群体的普惠金融知识推广,提高农村居民主动参与普惠金融发展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县区农村的产业特点、传统文化、民俗习惯,为农牧民提供简单易学、容易操作的普惠金融服务应用平台,加强对农村金融基础数据的采集、保存和使用,强化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合法合规管理要求,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   贺,白钦先.  数字普惠金融减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面板门槛回归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8(10):122-128.

[2] 杨伟明.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基于经济增长与创业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22(4):83-90.

[3] 高沛星,王修华.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1(4):93-102.

[4] 张国俊,周春山,许学强.  中国金融排斥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14,12(12):2299-2311.

[5] 王   婧,胡国晖.  中国普惠金融的發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金融论坛,2013(6):12-14.

[6] 何雯雯.  对甘肃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J].  北方经贸,2017(6):75-76.

[7] 李文瑞,石建平.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助力甘肃乡村振兴[J].  甘肃金融,2021(5):26-29.

[8]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 — 2020)[M/OL].  [2021-05-05]https://do wnload.csdn.net/download/qq_38412739/18400797.

[9] 姜再勇.  普惠金融的甘肃实践与思考[N].  金融时报,2018-07-02(3).

[10] 洪国霞,李   升.  变“输血”为“造血”[J].  中国邮政,2019(4):52-53.

[11] 李红霞,汤瑛芳.  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21,52(10):91-98.

[12] 甘肃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甘政发[2022]17号)[EB/OL].(2022-03-01)[2022-03-11]http://www.gansu.gov.cn/gsszf/c100054/202203/1981399.shtml.

收稿日期:2022 - 03 - 15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0CX4ZA092)。

作者简介:罗得宁(2001 — ),男,甘肃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Email:912139185@qq.com。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甘肃省三农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赞分盐镇裕牛村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