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文化“探秘”之旅

2022-07-09张艳苓

教育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冰糖葫芦山楂树探秘

张艳苓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幼儿园作为根基教育,必须努力传承并加以实践。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中心幼儿园逐步形成了“自然天成、和合共生”的园所文化,开展了种植、二十四节气、陶笛等丰富的实践课程。以大班主题课程“山楂树之恋”为例,我园尝试将美育贯穿其中,使幼儿形成文化自信。

探山楂之秘。幼儿园的山楂红了,挂在树上像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吸引了孩子们驻足与讨论。教师结合这一契机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

企企发现:“山楂红红的、圆圆的,像小灯笼。”一一的观察更加生动形象:“山楂的叶子像手掌一样‘分出来’,还有锯齿。”点点说道:“三棵山楂树的高度不一样,滑梯后面的山楂树最矮,种植园旁边的山楂树有点高,幼儿园最外面的山楂树最高。”……

在自由宽松的讨论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在自主发现、倾听他人的过程中不断碰撞想法,更新着自己对山楂的认识。

赏山楂之美。不论是散步,还是户外游戏、早入园、晚离园的时候,教师都看到有孩子站在山楂树旁,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惊奇发现。孩子们的热情不仅在同伴中相互传递,还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向父母、教师寻求更多山楂树的秘密,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分享给他人。每一次分享环节,孩子们都期待着大家肯定的语气和表情,感受着来自分享的快乐。

在寻找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关注山楂,一边拿起画笔,想要留住山楂树之美。他们不仅在室内绘画,还把小画板拿到户外写生。与此同时,教师结合孩子的兴趣开展了名师名画系列欣赏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感受形式不同的美术作品,激发创作欲望。欣赏之后,教师发现,孩子们绘画的构图、色彩和内容表现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他们从画整棵树过渡到局部展现。

悟山楂之韵。孩子们的探索还在继续,他们搜集到很多关于山楂的童謠、儿歌及古诗。以童谣《本草谣》为例,孩子们在欣赏后尝试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童谣的韵律。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着山楂之美,也帮助他们了解了山楂的药用价值。

品山楂之味。孩子们利用山楂制作了很多冰糖葫芦,希望分享给更多的人,还希望能将冰糖葫芦卖出去。可是怎样卖呢?孩子们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以前的糖葫芦售卖是在大街小巷叫卖。于是孩子们拿起画笔,充分运用想象力画出各式各样的糖葫芦图案,附上自己设计的叫卖语,热闹非凡。他们走进其他班级叫卖:“好吃的冰糖葫芦,快来买呀。2元游戏币,快尝尝吧!”通过分享冰糖葫芦,孩子们亲身体验着老北京的“叫卖文化”以及悠久的民间文化。

通过“山楂树之恋”主题课程的开展,教师深刻地感受到:课程带给孩子们的不能只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强化孩子们的文化意识与美育素养。活动中孩子们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山楂树之恋”主题课程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思考,是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面对问题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幼儿为主体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活动中跟随孩子的脚步,走近孩子的内心,适时发现教育契机,给予适宜的支持。

文化育人课程不仅作用于幼儿,还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教师的思路,使教师追随幼儿一同学习、一起成长。课程使教师意识到,活动不仅要关注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更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做铺垫,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心陪伴,静待花开。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冰糖葫芦山楂树探秘
山楂树
冰糖葫芦
秋天的山楂树
妈妈牌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
悬崖上的山楂树
魔法洞大探秘
探秘浮力
探秘“纸船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