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轰炸前,敌方来电

2022-07-09刘琦

党员文摘 2022年13期
关键词:巴勒斯坦人哈马斯加沙

刘琦

巴以冲突中被摧毁的居民楼。新华社

一年前的5月11日,加沙地区最高气温为28℃,十分舒适。67岁的贾马尔·纳斯曼边听手机,边在路边来回踱步,他是巴勒斯坦人,也是加沙Ri-maj街区一栋大楼的管理人。

就在一天前,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斋月期间产生的摩擦演变为2014年以来最严重的冲突。手机那端传来的信息也足够让大多数人绝望——不一会儿,贾马尔·纳斯曼管理的13层大楼将遭到以军轰炸,被夷为平地。

打电话过来的是正在对巴勒斯坦发动军事行动的以色列军方人员。

“你们将会在什么时候轰炸? ”贾马尔·纳斯曼问道。

“两到三小时后。”对方回答。

“你的意思是我现在应该通知每一个人,确保两到三小时之后没人在建筑里?”

“是的。听着,我们会先用无人机向建筑抛一枚小炸弹,然后是另外两次。”以方的那位人员停了一下,“之后我们将会轰炸大楼。”

三个小时后,待贾马尔·纳斯曼管理的大楼及周边几栋建筑内的居民全部撤出后,袭击开始了。果然如提前打来的电话那样,三次小型轰炸后便是一枚货真价实的导弹。被精准击中的白色大楼踉跄了一下,随即轰然倒塌,黑烟爬升至近百米高空,像是在对整个加沙地带和哈马斯示威。

那通奇怪的电话,看起来像是以色列军方有人叛国,故意向“敌人”泄密,但其实,这是他们故意为之。

短短幾秒钟,看着生活了20年的地方化为乌有,贾马尔·纳斯曼的内心似乎也被击中了。

他知道以色列为何特意把这栋大楼作为目标。对方说,监测到大楼内藏有伊斯兰抵抗运动成员的办公室。

伊斯兰抵抗运动也叫哈马斯,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并使巴勒斯坦建国。

根据以色列情报部门侦测,因为哈马斯战略性地将不少军事设施布局于居民区内,所以以方的轰炸目标难免涉及民用设施,比如民宅、学校等。

为了不伤及无辜,这才出现了开头那样的神奇场景——轰炸前,以色列军方特意打电话给业主,确保所有人员撤离袭击目标。

袭击前打电话告知“敌人”,这套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流程可以追溯到2008年。

巴勒斯坦哈马斯方面谴责以色列没有按照停火协议,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因此不愿意延长停火协议期限。以色列方面则指控哈马斯在停火期内秘密运进大量武器,并在停火期满后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导致平民死亡。

冲突一触即发。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正式发起“铸铅行动”(或称“2008巴以冲突”)。

当天上午11时30分,数十架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向提前摸清的哈马斯总部、指挥所、隧道口、火箭弹发射器等50处目标实施轰炸,仅仅30分钟后,又对哈马斯的地下武器库、发射井等60处目标发动袭击。

由于哈马斯战略性地将物资存储在公寓楼、学校、医院和清真寺等民用设施内,空袭造成不少平民死亡。这不仅使以色列受到全球舆论谴责,也首次被联合国组织点名,称其犯下了战争罪。

这给以军出了道难题:明知哈马斯是故意混入平民,难道就这样让对方得逞,放弃袭击?如果执意打击哈马斯,又如何确保不伤及无辜,以免以色列的国际声誉受损?

根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当时,以色列国家安全局决定开始执行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收集加沙地带所有住宅、办公楼、医院等建筑的业主联系方式。

如果轰炸目标为哈马斯的“绝对物资”,那么袭击前将不会进行通知;如果目标是民用住宅或设施,以军则会翻出收集到的联系方式,打电话通知业主。进行通知的以方人员还有一套话术,他们会用阿拉伯语说道:“你好吗?一切顺利吧?这里是以色列军方,我们需要轰炸你的房子,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请确保在XX时间内,所有人都远离建筑。”起初,这套对策是见效的,直到一名拒绝撤离的巴勒斯坦人出现,他没有夺门而逃,反而跑到了屋顶,对着以色列的无人机做出代表鄙视的手势。为了不被扣上杀戮平民的帽子,以军在那次行动中放弃了袭击。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这个“诀窍”在整个加沙流传开来,“如果再接到以色列的轰炸电话,就跑到屋顶示威,拒绝离开室内,这样自己的家就不会被夷为平地了”。

为了破解巴勒斯坦人的应对策略,最终,以军决定先将一种自行研发的、能够实行精准打击的小型炮弹扔到目标的屋顶,吓吓对方,然后展开真正轰炸。由于前者的爆炸威力也不容小觑,大多数人在感受到其威力后便会离开。

因为先将小炸弹扔到轰炸目标的屋顶,这项战术也被称为“敲屋顶”。为了这个战术,以色列情报人员耗费了大量精力。“我们有一份仓库、工厂和建筑物的清单。”据一位以色列情报人员介绍,这份清单详细到“知道目标位于哪一层,是什么颜色,那里有什么,空调机在哪里等等”。

渐渐地,轰炸加沙地带的民用设施,有了一套固定流程:打电话通知、预射几发炮弹、轰炸。

尽管以色列军方独创出一套特有的预警机制,但毕竟是远程操作,还是造成不少平民死伤——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位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证实,并不是所有针对民用建筑的空袭都有预警。

就算是因为轰炸预警而保住性命的人,其结果也没好到哪儿去。一栋十几层的居民楼被炸毁后,上百位住户住在哪里?医院、学校等设施被毁坏后,学生怎么继续上课?手术和治疗应该如何展开?这些都是问题。

现代战争确实正在让人,尤其是处在优势地位的人变得麻木、冷酷——杀戮不再是面对面进行的,通过几个按钮就可以捣毁一座几十公里外的建筑。无辜平民的血和泪不会再进入战士的眼中,取而代之的只是数字。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一代》)

猜你喜欢

巴勒斯坦人哈马斯加沙
以军持续空袭加沙
何以为家
哈马斯已经底牌尽出了吗
加沙街头
囚犯日
哈马斯停止向以发射火箭弹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
中国人同情苦难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