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连续歼灭战

2022-07-09杨新宇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7期
关键词:个团如皋主力

杨新宇

 苏中战役经过要图(绘图/张玲)

1946年7月13日,苏中战役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以约3.3万人的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战役历时45天,我军历经7次大的战斗,共歼敌5.3万人,史称“七战七捷”,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灵活用兵的经典战例。

战役结束后不久,毛泽东专门起草了题为《集中優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党内指示,特别提到苏中战役的“七战七捷”,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应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集中兵力的思想,后来被写入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让我们一起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1946年6月,国民党统治集团以位于鄂豫皖(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各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7月上旬,国民党军向华东解放区发动进攻。

苏中解放区是华东解放区的一部分,西临运河,东抵东海,南濒长江,北靠两淮,既是华东我军的前哨阵地和粮食基地,又毗邻南京、上海等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国民党统治集团如芒刺在背,因而将其作为内战主攻方向之一,妄图先攻占苏皖解放区,后与华中、山东解放军决战,进而占领整个山东。于是,国民党军纠集15个旅、约12万人的兵力,部署于南通、泰兴、泰州、靖江一线,计划于7月15日对我军发起进攻。

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军委曾拟定“外线出击”的战略计划,要求华中野战军兵出淮南,向大别山、安庆、浦口前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接到命令后,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等各方面情况,认真研判战争发展态势,把中央意图与苏中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向军委建议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到外线作战。

军委对此极为重视,很快作出了“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的重要指示。于是,粟裕一改以往诱敌深入、先打弱敌的战法,果断集中主力部队1师陶勇部、6师王必成部、7纵管文蔚部等15个团,将临时驻守、位置突出孤立的泰兴、宣家堡作为首战目标,先发制人,对拥有美式装备的敌军83师19旅发起打击。

7月13日,我军主力1师、6师各以5倍于敌军的兵力,对其发起远距离突袭。历经2日激战,在不到60个小时的时间内,我军全歼美式装备的敌军19旅56团、57团主力及旅山炮营3000人,缴获山炮10余门、轻重机枪200余挺及大批美式装备,狠狠打击了其骄狂气焰。

首战胜利的硝烟还未散尽,敌人得知我军主力出现在泰兴、宣家堡地区后,急令其65师进犯黄桥、49师进犯如皋,妄图东西合击。在粟裕的指挥下,我军仅以小股部队阻击黄桥、海安敌军,主力再一次出其不意,急行军秘密奔袭140多里,直插如皋以南,以4倍于敌的兵力,于7月18日拂晓,合击立足未稳的敌军49师。

面对我军主力的猛烈攻击,敌军49师师长王铁汉惊慌失措、叫苦不迭:“共军的主力不是在宣家堡、泰兴吗?怎么一下子长翅膀飞到这里啦!”

战至7月19日,我军发起总攻。当晚,敌军49师被打得落花流水,敌军师部、26旅全部被歼,敌师长王铁汉乔装成伙夫才得以逃脱。此战,我军歼敌1万余人,缴获各种口径火炮200门、轻重机枪500挺、长短枪4000余支。

战斗结束后,我军主力北撤休整。国民党军占领如皋后,又出动7个旅,从7月30日开始,以锥形攻势从南、西两面向海安进犯。

我军集中7纵在海安外围地区实施机动防御,迟滞、消耗敌人,为主力休整赢得时间。在海安防御战中,我军7纵虽从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不久,但作风顽强、机动灵活,仅以3000多人的兵力,连续防御4天,抗击敌军7个旅共5万人的轮番猛攻,杀伤3000多敌人,己方伤亡2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纪录。

我军撤出海安后,敌军争相涌进海安,纷纷谎报“战果”邀功,所报我军伤亡数字高达3万人。敌指挥官李默庵误以为“苏北共军大势已去、无力再战”,于是开始分兵,在东起海边西至扬州的300里地段摆出“一字长蛇阵”,妄图对占领区实施全面“清剿”。

这时,我军主力1师、6师已休整完毕,并得到增援,兵力战力获得了很大提高。面对敌人四处分兵的部署,我军在根据地群众的支持下,集中1师、6师和7纵等主力,远距离奔袭敌人封锁线东端、位置孤立突出的李堡等据点。

8月10日,就在敌军新7旅19团由海安开抵李堡换防,敌军105旅在李堡尚未交防之际,我军1师于当晚23时开始围攻李堡。战至8月11日早6时,敌军新7旅旅部及19团全部被歼。敌军105旅旅长金亚安率1个团固守李堡以东的杨家庄、尼姑庵。我军集中炮火实施总攻,8月11日14时,敌军即被我军歼灭,仅百余人逃脱。

敌军新7旅旅长黄伯光不知李堡守敌覆灭,仍率其21团前往接防,结果在海安以东被我军主力围攻歼灭,仅300人逃脱。李堡之战,我军仅用16个小时,就干净利索地俘敌5000余人、毙伤3000余人,打破了敌军全面“清剿”的计划。

然而,敌军不死心,开始修改“清剿”计划,试图集中兵力,巩固如(皋)黄(桥)路、如(皋)石(庄)路、通如路两侧及其据点周围地区。至于地处敌后方腹地的丁堰、林梓及东陈地区,则交给其交通警察总队和26旅残部1个营来驻守。敌交警总队虽拥有美式装备,但多是由伪军改编而来,战斗素质较差。

粟裕很快抓住了敌军兵力部署的这一薄弱环节,大胆采用“孤军深入、纵深作战”的战法,从海安、如皋东侧隐蔽南下。这一战从8月21日23时开始,战至23日18时,歼灭敌交警总队共5个大队及敌军26旅残部1个营,俘虏敌军少将副总队长熊剑东以下2000人、毙伤1500人,缴获美式十轮卡车7辆;攻克了东陈、丁堰、林梓等据点,打开了突入敌后向西作战的大门,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正当我军在丁堰、林梓与敌激战时,敌军25师于8月23日沿运河北上,进犯华中解放区淮南门户邵伯等地,我军以10纵和2军分区4团、5团迎战。

战斗打响后,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敌军在飞机、炮艇的配合下,以优势兵力连续向我军发起猛攻。我军守备部队只有新编成的6个团,依据水网湖泊地区正面狭窄的特点,各团轮番守备,连续反冲击,击退敌水陆多次进攻。战至8月26日,我军毙伤敌军2000余人,己方傷亡1000余人,顽强守住了邵伯。

此时,南线敌军丢失丁堰、林梓后,担心如皋兵力空虚被我军趁虚而入,于是急令其99旅于8月23日由黄桥增防如皋,同时又令如皋守敌西出接应。在粟裕指挥下,我军并未回师邵伯,而是“围魏救赵”,就地歼敌,策应邵伯。

8月25日中午,当敌军99旅到达分界及芹湖以西一线时,遇我军伏击,一日激战后,被我军全歼。

与此同时,从如皋西出接应的敌军在加力、谢家甸遭遇我军主力1师截击。8月26日13时,我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发起全力总攻。8月27日晨,除一部分残敌逃回如皋外,我军共俘虏敌军99旅旅长朱志席以下1.2万余人,缴获各种炮50余门、轻重机枪600挺、长短枪3500支。

战斗结束后,我军乘胜追击,迫使敌黄桥守军投降,吓得敌军25师撤回扬州。敌军对我苏中解放区的进攻被迫转为防守,苏中战役结束。

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历时45天的战斗中,我军先后取得宣泰攻坚战、如南急袭战、海安防御战、李堡进攻战、丁林攻坚战、如黄公路遭遇战、邵伯防御战这7次作战的胜利,歼敌6个旅及5个交警大队共5.3万人,超过敌军进犯总兵力的40%,史称“七战七捷”。

苏中战役是一场敌我兵力为4:1的非对称作战,战场上却一再出现国民党军被我军优势兵力围歼、全歼的场面,这和指挥员的调度运筹是分不开的。我军仅以3个团的兵力在地方部队配合下防守,而集中16个团的兵力机动作战,攻守兵力比例为8:2。后来又把增调的4个团全部派入机动作战集群,每战可以集中16至20个团的绝对优势兵力,打击一路敌人或者一部分敌人。粟裕回忆说:“由于我们手里没有预备队,只能从战场上及时转用兵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

粟裕被誉为“常胜将军”,在苏中战役中,灵活用兵是其指挥作战的一大特色。在我军兵力处于劣势时,集中力量对敌军一个目标形成优势;在我军兵力处于优势时,则同时对敌军多个目标形成压制。

而机动作战则可以能动地创造捕捉有利战机,通过机动集中兵力,通过机动打敌薄弱,通过机动达成速决。

7次战斗中,两个防御战、5个进攻战密切配合,进攻战战机的创造和捕捉各具特色,利用敌人的大意和错觉,使之丧失优势和主动,“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最终获胜。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韦英章)

猜你喜欢

个团如皋主力
什么是百团大战?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湄窖现有主力产品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纪念红军过北川82周年
当90后成为团队主力
扶贫决战,在如皋打响!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