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认证背景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2-07-08黄宝珍
丁 晶 黄宝珍
一、引言
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要办好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培养,强化老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整体上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教育部决定从2017 年期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2]师范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对各师范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作为高师院校师范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兼具理论与实践特性,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开展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学科定位不清、教学资源贫乏、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导致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课程自身的作用和未来教师职业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未能较好地体现该课程的价值,客观上影响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3]因此,坚持师范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对包括教育心理学在内的教师教育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二、混合式教学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教育心理学是高师院校师范专业的重要课程。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科教学定位不清、对研究能力不够重视、学习资源有限、教学方式与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如从学科定位上看,不管是作为专业课还是公共课的教育心理学,该课程都只有32 个学时2 学分,因而难以得到师生应有的重视。就学习资源而言,在以往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的学习资源往往极为有限,基本就是课程的教材。就教学方式而言,由于师范类学生人数很多,教学基本采用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主体性无从谈起。[4]就教学评价而言,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概念、理论等的记忆与理解,往往无法考察学生实践能力。这种教学及评价方式直接抑制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意识、学习能力的形成。
由于教育心理学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众多的学者对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展开深入的研究,对于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基本共识,并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然而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面貌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虽然从学科定位上看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师范专业学分进行了限定,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从而影响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其次,课程教师缺乏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加上课时因素,使得课程教学偏重于理论讲授而忽视了与实践的联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无从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有效激发。第三,教学改革过程中不管是教学内容的收集整理,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改革都需要任课教师时间精力的投入。而大多数高校重科研轻教学,使得教师教改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影响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使教改取得成效也难以持续。最后,教学工作作为一种智力活动有较强的个体性、专业性,不同教师长期各自负责不同课程的任课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影响教学团队的形成,建立在个人单打独斗基础上教学改革成效自然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原因,包括教育心理学在内的诸多课程教学改革即使是取得一时成效,也难以持续并大面积推广开来。那么当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否就无解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越加紧密,[5]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巨大的冲击。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在经历了翻转课堂和在线学习平台的教育改革浪潮后,已经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发展。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因而在当前受到广泛的重视。混合式教学以其高度的灵活性,为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在内的高校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二)混合式教学及其特点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指导,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呈现和运用,将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践实操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寻求两者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6]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混合式教学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一方面,混合教学模式有效的突破了单一线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固化约束,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线上学习,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无缝对接。[7]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获取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解决不同地方高校群体的资源差异性,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与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引导,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2.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式教学通过将线上独立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深度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由度,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弊病。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与老师互动交流,老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学生学习进展,而且基于线上学习的成效分析,教师也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适时采取翻转教学、小组讨论等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往往仅限于课堂,教师课上忙于讲授,下课即走,师生互动较少,而且学生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往往由于缺乏问题意识而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混合式教学加入网络学习、教学环节,师生共同形成了密切的网络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提高了互动的频率及其广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在融洽了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
4.混合式教学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形同虚设,而这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不能反馈教学过程信息,教师难以监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变化。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过程性评价,能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紧密联系起来,有效的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学空间与时间,实现全过程教学。它将不同教学方法、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整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度,倡导自由、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上述特点对于克服当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善当前教育心理课程教学效果。
三、教育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9年9 月,宁德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基于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及教师和学生自身需求与实际情况,依靠学校Spoc 网络利用超星学习通软件逐步搭建了教育心理学混合式教学平台,并连续三年在2017、2018、2019 级小学教育专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经过不断改进积累,至2021 年第三轮课程教学结束,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资源体系及教学模式。在这期间,课程教学团队在原有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学习、在线教学互动、教学效果分析,力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独立思考和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课程整体设计的改革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科学合理的课程整体设计是混合式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首先,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就认真研究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目标及其与师范生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按照师范认证的要求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突出了课程的能力目标,强调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培养师范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及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其次,重新审视教育心理学与周边学科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基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认识,将教育心理学内容确定为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大部分,舍弃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等与其他课程交叉冲突的内容,并根据总的课程目标,详细分析确定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并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把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结合起来,让课程更加紧凑。最后,对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灵活性强、互动性好、不受时空限制、适合大班上课等优点,形成了“两线三段”的混合教学模式。[8]如图1 所示
图1 “两线三段”的混合教学模式
在对教育心理学课程开展整体设计时,严格遵循师范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首先,根据学生中心的要求,力争实现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遵循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学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如课前的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的翻转课堂。其次,根据产出导向的要求,依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聚焦课程实施后学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明确了学习产出标准,同时对照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如明确能力培养课程目标,在课中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最后,根据持续改进的要求,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不断完善教育心理学课程实施方案。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次性设计,通过对课程的整体设计,每一章都进行任务点的布置,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每一章进行细分,在多轮教学中不断摸索改进,借助互联网的记忆功能,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课程内容与结构,在保证教学效果持续性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如图2 教育心理学章节任务点布置图所示,2019 级线上课程模块相对于2017 级增加实践案例、经典实验、拓展阅读等内容及学习环节。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泰勒课程教学目标模式,学校课程教学主要围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经验,组织教学经验,评价学习结果四种活动展开。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教学变成了传递教材内容的过程,极大的制约了教学和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数字化与网络化学习的发展,知识来源多样化,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资源。对混合式教学而言,这种需求更加的迫切,甚至可以说线上的课程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条件,而且线上资源要涵盖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混合式教学针对课程内容的改革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基于线下教学的需要,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结构性为依据,合理的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并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相应位置。在这方面要注意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这往往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要基于线上学习的需要,以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依据,收集整合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以便紧跟学科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这里所指的课程资源是为辅助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用于学生学习的扩展资源。不同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通常是一个个视频、音频、动画、图形/图像、文本等多种类型的或复合型的多媒体教学微课件,它既可以是内容呈现和讲解型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是用于教学评价的试题、试卷等资源,也可以是一些用于扩展学习内容范围的文献目录索引。[9]通过多轮教学,目前教育心理学线上教学平台各章节已经包含众多的课件PPT、微课、视频,动画、习题题库、在线测试卷、话题讨论、实践案例等等,并分门别类放在各级各类目录下。(见图2)
图2 教育心理学线上学习平台课程资源界面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法制约甚至决定学法。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在线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实施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命,同时教学中还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习活动的不同性质,灵活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按照前述课程设计制定的教学流程,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重构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流。教师在课前就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布置,根据教学标准和教学课时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及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明确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应该先掌握哪些知识,在线上进行布置,并要求学生先行学习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布好了任务点及课前要求,学生可以利用手机下载学习通App 在线查阅、观看和下载相关内容进行课前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10]学习过程如遇困难,可采用线上视频、生生交流、师生讨论、留言、直播等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在线的学习情况,对于不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如图3 所示。通过学生的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如图4 所示。这个问题只有一半多的学生掌握,证明这块内容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课上要重点讲解。在这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现有水平,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当堂训练为主线,构建简单课堂,打造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3 学生在线访问情况图
图4 学生测试结果图
学生可根据学习任务点的分布情况,自行选择学习策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完成线上测验,评价自主学习的效果。整个学习过程实现“碎片化”、“零存整取”。线上学习完成了,开始线下的教学,进入课堂后首先采用抢答和随机选人的方式对上节课及线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一方面巩固、深化知识,另一方面督促学生主动认真复习。课堂上还常常采用翻转课堂的策略组织学习,根据学习平台的反馈数据,针对众多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有意识地指定某一学习小组进行讲授,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教”与“学”结合。
对于重点、难点知识,一般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在教育心理学中,案例依赖于预先设定的学科内容和章节中给定点的焦点话题。理论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从实际生活中找例子讲解,学生更容易听懂也更容易理解。以随机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让学生自己也从实际生活中找一个例子来理解所学的理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解决遇到的问题。经过讨论研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来引导解决,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找到解决办法,甚至他们的方法比老师的方法还要好。
课后在学习通上布置相应的作业、试题及相应的巩固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地做一些测试,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对于作业,之前每个学期一个班只能布置1-2 次作业,每次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专门来批改作业,工作量非常大,现在可以通过线上提交作业,随时随地都可以批改学生的作业,碎片化的时间也利用起来,更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难度大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在课上还没有掌握的,可以采用线上直播、发帖和讨论答疑等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不用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定要等到老师下次上课才能问,而且时间很短,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及时反馈会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评价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评价存在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评价指标单一,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主要依靠期末的纸笔考试等。[11]即使有过程性评价也仅仅涵盖学生的出勤、作业完成量、课堂表现等方面,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平时成绩,而且受限于各自主客观条件,这样的过程性评价的主观性强,笼统抽象,难以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变化过程,因而难以真正促进学生学习。针对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我们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借助平台的自动跟踪、统计、记录功能,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线下线下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了真正基于过程评价的教学评价体系(见表1),把过程性评价的成绩纳入期末总评成绩,并且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改变一卷定分的评价方式,兼顾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这种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移动教学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的个性化、全过程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学习积极性,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改进了教学。
表1 基于过程评价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教育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效及其启示
(一)教学改革的成效
从2019 年9 月开始实施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历经三轮教学,期间不断改进教学流程,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到2022 年初逐步完善并稳定下来。通过本次教学改革,教育心理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显著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根据学习通平台反馈数据结合课后问卷调查,2019 级学生课前在课程学习上投入的平均时间达56.2 小时,平均每次课前线上学习达到3.5 小时,人均学习次数126 次。而在2019 年实施教学改革之前,曾多次抽查2016 级学生教育心理课程课前预习情况,只有不到40%的学生课前有进行预习,有预习的学生中只有约60%有在教材上留下划线、注释等预习记录。此外根据对比,实施混合式教学的2019 级学生课上玩手机、做本课程无关作业的现象比未采取混合式教学的2016 级学生大幅度下降,而课堂发言参与讨论的学生数显著增加,由此可以看出,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
2.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课程目标达成度及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有所提高
2021 年12 月,为准备师范认证材料,我们曾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近五年各门课程试卷进行整理,整理后据统计发现2019 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平均成绩为84.26 分,高于2016 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80.42 分,另外课程目标达成度2019 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为85.40%,高于2016 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83.42%。此外在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上2017 级、2018 级、2019 级学生也均高于2016级学生(见图5),虽然教师资格考试包含了较多的科目,但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合式教学提高了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图5 教师资格证考试和笔试通过率对比图
3.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积极性显著提高并获得较好的成绩
根据学院统计,2017 级、2018 级、2019 级学生相对于2016 级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片段教学赛、讲故事比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人数也有显著的增加,每届都有多人获得较好的名次(见表2),这与教改中采用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从侧面也反映了本次教改的成效。
表2 近四年教学技能赛获奖情况表
4.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较高
学校教务部门每年都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查阅近三年教育心理学课程学生评教数据发现:2019 至2021 年评教等级皆达到优秀,具体分数分别为94.5 分、93 分、94.6 分,同期其他教师教育课程皆有低于优秀的情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曾对各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更为有趣,有助于其掌握课程内容,并表示希望今后继续使用混合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满意度、接受度都较高。
5.任课教师教学素养提高,教学团队形成
本课程教学团队有4 名专任教师构成,其中3 名教师为心理学专业,并直接参与本课程授课。近三年来,四位教师均参与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赛,1 人获得一等奖,2 人获得二等奖,1 人获得优秀奖。教育心理学课程也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成员任教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分别被评选为校级金课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教育心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启示
通过实施多轮的混合式教学探索,我们对开展混合式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第一,混合式教学应重视课程整体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整体设计是混合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教学各环节能保证教学各环节的顺利实施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在课程开展课程整体设计时要重点思考线上、线下教学的比例。第二,课程资源建设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建设课程资源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呈现方式,注重对课程资源的甄别和整合,避免盲目堆砌。同时课程资源建设中要适当弱化理论,强化实践,在保持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科学性与完整性的同时,注重与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增强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第三,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混合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师生互动答疑解难,线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都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多精力投入。所以在混合式教学中,一方面专任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团队协作,合理分工才能满足混合式教学的需要。第四,教学平台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选择使用教学平台时,对自身使用需求进行分析,选择功能完善、课程资源丰富、操作简便的平台。最后,教学评价对混合式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混合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把学习引向深入,另一方面避免了线上、线下学习的脱节。
五、总结
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互补、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相互融合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能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全过程的主导作用。本次教育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也显示,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明显优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它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的角色,这些改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高师院校应充分重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适时调整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进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 年10 月28 日。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2017 年10 月26 日。
[3]钱云祥:《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 年第5 期。
[4]汪玲:《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的探究教学构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4 期。
[5][10]吴玉芹、冯玮:《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年第2 期。
[6]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年第32 期。
[7]韩艳翠:《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以税收实务为例》,《对外经贸》2022 年第1 期。
[8]刘利萍、张如云:《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办公自动化杂志》2022 年第1 期。
[9]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国大学教学》2005 年第10 期。
[11]钱云祥:《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贺州学院学报》2008 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