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 实现粮食产量品质双提升
2022-07-08山东省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嘉琪王琪昕
○山东省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常嘉琪 王琪昕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农业农村局 李英明 李春玉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变革灌溉施肥方式,加速农机装备转型升级,革新秸秆利用方法,快速处置重大病虫害,加强科企育种合作,实现粮食“绿色增产”,粮食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3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连续8年稳定在700万亩以上。
一、变革灌溉施肥方式,集成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新模式
青岛市属于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24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1%,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传统粮食生产“大水、大肥”的发展方式已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水资源贫乏长期制约着粮食产能提升。从2001年开始,农业部门聚集高校、科研、推广及研发企业等技术力量,着力开展高效节水技术协同攻关,历经10年探索与创新,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粮食生产新模式日臻完善,有效破解水资源约束瓶颈,并解决了小麦、玉米中后期追肥难的问题,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绿色增长引领性技术。截至2021年,共争取利用国家、市级资金9846万元,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区17.24万亩。目前,已在全市建成100多个示范展示基地,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以上。2018-2020年,小麦连续三年实现亩产800公斤以上;2021年夏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021.25公斤,成为全省典范。
近年来,青岛创新集成应用的“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模式”,改变了漫灌、畦灌、管灌等传统灌溉施肥方式,可实现粮田单位面积平均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减药15%以上、灌溉劳动效率提高10倍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10%以上、平均增产10%以上。
二、加速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打造智能农机无人农场新样板
青岛市注重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以智能化发展赋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有效破解了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难题,推进传统农业向精准智慧农业加速转变。2021年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0处。以青岛西寨农机专业合作社智慧农场为例,智慧农场以小麦、玉米生产种植管理为靶向,多途径开展试验研究,探索制定出标准化的智能生产管理技术路线和操作规范,为大面积普及推广提供可复制样板。目前,智慧农场内利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小麦联合收获机、播种施肥一体机等农机装备,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智能化作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配备的植保无人机每台每天作业量可达300~500亩,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应用精量播种机,降低种子使用量33%左右;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装备,实现亩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建立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方便动态实时调整生产计划。
“十三五”期间,青岛农业机械与装备加速升级换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技术与机械装备,促进了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创新发展。目前,全市农用北斗终端农机保有量已达到800多台,胡萝卜、大葱、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整地作业90%实现无人驾驶。青岛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2%,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植保无人机、农用北斗终端农机等无人农业技术体系开始建立,农业生产正由传统农业向精准智慧农业转变,五个农业区市全部完成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青岛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三、革新秸秆利用方法,创建生物多效堆肥新技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岛市聚焦蔬菜秸秆、尾菜综合利用短板,统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耕地地力保护、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种养循环、秸秆青贮等项目资金,积极开展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利用作物秸秆尾菜等农业有机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新型生物多效堆肥,在五个产粮大县开展堆肥还田10万吨,将农民使用有机肥成本从800元/亩降到200元/亩,化肥用量降低15%以上,土壤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破解了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难题,大大缓解了作物秸秆尾菜、畜禽粪便等农牧有机废弃物环境污染压力,变废为宝,探索出粮田耕地地力提升的新途径。
近年来,青岛市以农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成立青岛市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协作团队,搭建起产学研用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合作发展平台,集成了以膜覆盖堆肥为核心的引领性技术,因地制宜成功探索出“马铃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堆肥”“规模化养牛场农牧结合堆肥”“规模化养鸡场堆肥”“蔬菜尾菜+畜禽粪污堆肥”“果园废弃物堆肥”等各具技术特点的堆肥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向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四、快速处置病虫害,建立健全重大植物疫情防控长效机制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守牢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底线,做到“有病不成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2021年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防控期间,青岛市及早动员部署、及时监测预警,46个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实施全天候严密监测,出动植保技术人员1万多人次,织密监测防控网,对全部粮田进行拉网式普查。发生小麦条锈病的18个镇11万亩麦田、发生草地贪夜蛾的6个镇163亩玉米田均做到及时发现、精准防控,有效遏制了病虫情进一步发生蔓延,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筑牢绿色安全屏障。
在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中,青岛市实行“带药侦查、点杀点治”,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防控策略,实施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重大植物疫情恶性传播。目前全市已培育各类防治组织120多家,拥有植保施药机械9000余台、植保无人机1000多架,基本构筑了“地上+地下+低空”立体防控作业格局,日作业能力近70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51.6%。同时,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害虫“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理化诱控、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改变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传统方法,杜绝了滥用农药的现象,在全市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03个,绿色防控面积达520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
近年来,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评为全国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示范单位,一个县获全国“统防统治百强县”,三个县成功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青岛丰诺植保等10家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称号。
五、加强科企育种合作,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
青岛市重视种业技术创新,搭建平台加强科企育种合作。青丰种子有限公司是青岛平度市一个从乡镇农技站起步的种子企业,2016年开始,青丰种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合作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农业科技院士工作站,从此科企合作使小麦育种走上了快车道。2019年青丰种业选育的青农6号、青农7号、青农177三个小麦新品种同时通过山东省审定,与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并列成为过全省审定品种数量最多的育种单位;2020年青农1608、青农1604两个新品种通过山东省审定。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破解了小麦品种高产与优质、高产与多抗难协调的问题。目前,这些小麦良种在山东、安徽等省大面积推广利用,在青岛市每年推广100万亩以上,占到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年来,青岛市加大培育新品种成果带动产业升级。高标准规划构建“一核引领、多点突破、全域协同”的国际种都,全市具有研发育种能力的种企达30家。坚持平台思维,打造“青岛现代种业联盟”创新平台,促进资源、技术、成果等共享,加快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进程,目前已发展会员单位近70家。创新品种评价推广机制,构建起“引进试验”“多点示范”“安全评价”三级品种评价推广体系,每年引进展示示范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个以上,组织举办“田间选种,助农增收”新品种现场观摩活动20多场次,推动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实现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