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困境与解决策略探析*
2022-07-08申花
申 花
(无锡开放大学 社会教育处,江苏 无锡 214011)
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预测,到2022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6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为18.5%;到2036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至4.23亿,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上升到29.1%;到205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的峰值,人口老龄化水平增至34.8%。[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程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2]现阶段中国社会面临“未富先老”的巨大挑战——人口老龄化需要消耗巨量社会资源,“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叠加更加剧了人口红利的消解。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是通过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培育银发经济等途径构建老龄友好社会,尽量延长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动三个指标的健康时间,使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有效降低社会老龄化的不利影响。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老年教育存在课程设置困境,限制了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困境
老年教育是什么?这是老年教育的属性和内涵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老年教育属性认识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失衡现状。
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成立,起步阶段的老年教育由离退休老干部办公室主管。1999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要求民政及老龄工作机构为主负责老年教育。同年,《关于印发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规定文化部将“全面负责全国老年非学历教育工作,指导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工作”。[3]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文化教育部门要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加强领导,统一规划”。[4]2016年,《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要求开放大学广泛开展“老年教育”[5];《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6];《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组织、民政、文化、老龄部门密切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7];2019年《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要“加快终身学习立法进程”;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8]。由于《终身学习法》尚未出台,老年教育的多头管理(见表1、表2)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年教育的“百花齐放”,但因缺乏国家法律意义上赋权的、唯一的主管部门,老年教育发展缺乏整合协调能力,易形成信息和资源壁垒,造成资源浪费和课程设置失衡。
表1 无锡地区老年大学主管部门汇总
表2 老年教育不同部门统筹领导的优劣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9]因规划出台时间较晚,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多未根据分类进行调整。如无锡市老年大学分“系”设置课程,分设书法系、国画系、文史系、保健系、声舞系、器乐系、计算机系;无锡开放大学乐龄学院按声乐类、器乐类、健身类、舞蹈走秀类、书画类、生活技术类开设课程。“科学文化”“养生保健”“闲暇生活”与长期以来老年教育“康养”定位及老年人个体性需求一致,深受欢迎;“思想道德”教育多为“课前5分钟”等专题性课程或融入式教育;“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代际沟通”“生命尊严”课程设置少或空白。(见图1)现行课程设置上,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个体性课程与满足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社会性课程没有实现平衡发展。
图1 无锡开放大学乐龄学院课程类别、人次(2021春)
二、解决策略分析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报告提出终身教育理念,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参与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参与终身学习是成功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是老年人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体现。终身学习理念强调了教育对象的覆盖面和学习的延续性——覆盖人类全体,贯穿人的一生。老年教育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以老年人为对象,通过交流满足其学习需求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多形式的教育活动。老年教育是专业性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的后期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出台《终身学习法》,明确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从法律层面确立教育部门的主管地位,民政、文化、老龄等部门作为辅助部门予以密切配合,从而建立起纵向协调教育专业资源,横向融合社会优质资源的老年教育大网络,规范老年教育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老年人的教育主体地位——不仅指老年人是教学对象,更体现在老年人是教育全过程参与者和推动者,应根据其个性化与社会化需求设置课程,才能实现课程的科学化设置。
1.课程内容的决定者
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必须以老年人个性化与社会化需求为导向,实现满足老年人个体性需求的课程与满足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社会性课程平衡发展。老年人作为课程内容的决定者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满足老年人口群体化需要的文娱、康养等表现类课程;二是满足老年人积极老化、参与社会的职业教育等发展性课程。也就是说在课程建设中,其内容设置不仅要满足老年群体现实需求,更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引领老年群体需求。
2.教学过程的管理者
国外第三年龄大学多是自筹资金,由志愿者进行自下而上的管理,通过相互学习等非正式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学习选择的老年教育机构,志愿者(自助性质)是其核心。志愿者成立委员会监督管理、帮助协调学习活动的开展。国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老年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具有福利与公益属性,虽不是完全自助型的教育,但老年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参与过程管理。一是成为教师,可发挥专业特长,壮大老年教育教师队伍。(见表3)二是成为志愿者,维持教学秩序,开展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三是成为管理者,有效补充教育管理者队伍。(见表4)成为教学过程的教师、志愿者、管理者,是老年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老年人再次积极参与社会的体现。
表3 乐龄学院21年春季学期外聘教师年龄构成
表4 无锡市老年大学协会会员年龄构成
3.学习形式的选择者
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创新社区教育形式”,“探索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等模式”,“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为提升老年教育的吸引力与教学效果,应选择适应老年人学习特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体验学习等。体验学习是学习者亲自处于某种情境,与环境、教师、学习同伴,甚至自身等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认知,掌握新知识,提升新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10]常见的游学参观、社团活动都可归于体验学习。此外,“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十四五”期间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体现在老年教育中就是强化在线学习形式。一方面,通过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克服传统远程教育困难,打破教育参与者的时空限制;另一方面,放大网上资源与学习者的契合度,提升互动性、娱乐性以及灵活性等优势,在线学习必将成为老年人参与学习的新选择。与传统面授课堂学习相较,新型学习形式淡化了“教师”作用,强调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拓展作为学习主体的老年人的学习生活空间和形式。
4.学习过程的互助者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将“教育”界定为旨在引发学习,涉及某种形式的交流,有意识的活动。[11]此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引发学习”,即个人通过经历在能力(行为)上有所得(发生改变);二是“交流”,强调教育是在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或人机(媒介)之间形成的关系,可以是直接面对面的或远距离的,可以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信息交互;三是“意识性”,即这种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老年教育学习过程即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创建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主体身份,明确在团队中的地位,核心人员和边缘人员均可以从不同的水平、层次和角度构建成围绕知识的互助与合作,成为学习互助者。
5.教学效果的评价者
教学评价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鉴定、诊断和反馈作用,是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老年教育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设计,依托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鉴定,并给予价值判断和改进反馈的过程,是专业性极强的活动。设计者应以“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学习体验和效果”为基础,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架构评价体系、设计评价指标,确保老年教育的评价植根现实,真实反馈教学实际。在老年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缺乏理论研究的背景下,各老年大学多通过学员满意度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三、结语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老年教育已经成为“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从法律高度明确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明确老年人的教育主体地位,使老年人真正成为课程内容的决定者、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学习形式的选择者、学习过程的互助者、教学效果的评价者,有助于纠正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失衡问题,帮助更多老年人参与终身学习,享受终身学习,使其维持更长时间的生理、心理和行动的“健康”,有助于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