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类型特征及优化策略
2022-07-08施悦琪
施悦琪
[摘 要]对2 608名民办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学效能感、工作压力的均值分别为4.090、4.109、2.873。各维度中,职业认同、促进学生投入效能感的均值相对较低,工作保障方面压力的均值相对较高。样本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呈稳定轻松、积极胜任、激情负荷、消极焦虑四种类型,分别占比45.20%、13.30%、3.10%、38.30%。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劳务关系、年收支情况的教师群体,在职业心理状态的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办高校需更全面满足教师的职业心理需求,提供系统化的组织支持;全周期关注教师职业心理状态的类型,形成常态长效的保障体系;多角度优化教师层次结构,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心理状态;职业情感;教学效能感;工作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3-0072-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3.012
一、问题提出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健康规范发展期、质量内涵提升期和改革创新攻坚期,但民办高校教师群体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等现实问题依旧突出,亟待探索有效对策。相应地,学者们逐渐深入关注民办高校教师的群体特征,教师职业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成为新的研究主题。既有研究多从离职意愿分析、职业倦怠归因、工作压力溯源等方面入手,试图探明民办高校教师消极职业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有调查发现,职业期待高、学校办学基础弱、教师待遇差、科研能力低等,是民办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职业倦怠对教师留职意愿有负向影响,且是影响工作满意度和留职意愿正向关系的中介变量。对7 169名民办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具有不同人口属性、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特征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教齡、职务的教师,在职业压力水平上也呈现显著差异。
上述研究均表明,职业工作与发展环境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等心理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已有研究尚有探讨空间,例如:其一,多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偏重消极职业行为的心理原因溯源,未挖掘积极心理资本;其二,仅聚焦心理活动的某一方面,未讨论教师职业心理的整体性;其三,虽关注到不同教师群体的职业心理差异,未探讨职业心理的类型化特征。以上多种因素不利于向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提供精细化、有针对性的组织支持。
职业心理状态指情感、情绪、效能感、压力感、满意度等多种职业心理活动的复合表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掌握教师队伍整体的职业心理状态,是系统调适教师职业心理水平的基础。因此,本研究拟结合教师职业的角色要求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聚焦民办高校教师在职业情感、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压力三方面的心理水平,以了解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并进一步探讨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心理状态的不同类型。具体探究以下问题: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情感水平如何?教学效能感水平如何?工作压力水平如何?民办高校教师在职业情感、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压力三方面的状态呈现怎样的类型特征?具有不同背景特征的教师群体在职业心理状态的类型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与样本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获得2608份样本数据。由表1可知,所有样本中,男性教师占比39.65%,女性教师占比60.35%;青年教师占比46.70%,中年教师占比48.24%,老年教师占比5.06%;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占比6.06%,本科学历教师占比41.87%,硕士学历教师占比47.47%,博士学历教师占比4.60%;专职教师占比89.03%,兼职教师占比10.97%;年收支很不足的教师占比29.26%,不足的教师占比33.17%,持平的教师占比26.30%,富余的教师占比11.27%。
(二)变量设置
1.背景变量
。已有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学历水平等个人背景特征影响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活动。因此,本研究选取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劳务关系、年收支情况5个类别变量作为背景变量。
2.观察变量。(1)职业情感指教师工作者对自身职业产生的稳定的态度与体验,包括职业认同、职业理想、职业情怀与自我提升四个维度。职业认同指个体对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性的认同程度;职业理想指教师在本领域内自我发展的信念和目标;职业情怀指教师在评价自身职业的价值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提升指教师在职业领域内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主观意识。职业情感量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有所修订,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6,KMO值为0.970,Bartlett球面检验值显著,方差解释率达到76.68%。(2)教学效能感指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工作能力的自我判断,包括教学策略效能感、课堂管理效能感、促进学生投入效能感三个维度,分别指教师对自身设计教学活动、管理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投入三方面能力的信念、感受与自我判断。教学效能感量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有所修订,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6,KMO值为0.981,Bartlett球面检验值显著,方差解释率达到74.30%。(3)工作压力。指教师主体感知到的,来自实际职业工作的消极情绪体验,分别考察教师在职业工作中,源自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缺乏乐趣五方面的压力。工作压力量表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基础上有所修订,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9,KMO值为0.954,Bartlett球面检验值显著,方差解释率达到71.39%。
上述量表内的题项均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计分法,用数字“1—5”表示填写者认为自身情况与题项描述的符合程度,“1”表示极不符合,“5”表示极为符合。以理论中值“3”为界限,再根据分值高低划分为低水平(M<3)、一般水平(M=3)和高水平(M>3)。量表总体信度达到0.937,KMO为0.976,Bartlett球面检验值显著,总体方差解释率为73.34%。整体而言,问卷的信效度较好,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将运用SPSS21.0处理和分析数据,具体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样本民办高校教师在职业情感、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压力三方面的均值水平;再运用系统聚类法,分析样本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所呈现的类型特征;最后通过卡方检验,探究拥有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劳务关系、年收支情况等特征的教师,在职业心理状态的类型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研究发现
(一)职业心理状态的基本情况
1.职业情感。样本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情感的均值达到4.090(S=0.593),处于五点量表的“4—5较符合”之间,更接近高水平(见表2)。各维度之间,样本民办高校教师自我提升维度的均值最高,为4.228;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怀维度的均值分别为4.074和4.194;职业认同的均值最低,为3.864。进一步比较各题项的均值发现,自我提升部分的“您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4.250)”“您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4.250)”两个题项的均值最高;职业认同部分的“您对现在的待遇满意(2.800)”题项均值最低。
由上可知,样本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情感均值较高,提升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方面的意识相对较强,这与已有研究发现相契合。对广东9所民办高校教师的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自身教学知能、学术知能、教学情感和学术情感评价较高。数据表明,样本高校教师对现有工资待遇持消极态度。根据年收支数据,62.43%的样本民办高校教师处于年收支不足的情况,仅有11.30%的教师年收支富余。对上海公办、民办高校教师的比较研究也發现,公办高校年收入超8万元的教师比例为68.50%,而民办高校教师同一比例仅为7.20%。上述发现均表明,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不理想。
2.教学效能感。样本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均值为4.109(S=0.510),处于五点量表的“4—5较符合”之间,更接近高水平。各维度之间,课堂管理效能感的均值最高,为4.147,教学技能效能感的均值为4.130,促进学生投入效能感的均值相对较低,为4.050。进一步比较各题项的均值发现,教学策略效能感部分的“您能在学生困惑时提供不同解释或例子(4.220)”“您能明确表达对学生行为的期望(4.220)”两个题项,和课堂管理效能感部分的“您能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建立一套课堂规范(4.210)”题项的均值较高;促进学生投入效能感部分的“您能让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掌握专业内容(3.940)”“您能改善不及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3.970)”“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010)”三个题项的均值相对较低。
综上,样本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均值较高,教师对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信心更足,但对自身在促进学生尤其学困生更投入学习方面的影响力感知相对较差。已有研究对重庆、上海、江苏3省的6 631名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行了调查,与本研究发现不同的是,教师的教学策略效能感(3.985)均值高于课堂管理效能感(3.962)均值;相同的是,促进学生投入效能感(3.832)的均值最低。
3.工作压力。样本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均值为2.873(S=0.790),处于五点量表的“2—3较不符合”之间,更接近一般水平。各维度之间,样本民办高校教师在工作保障方面的压力均值最高,为3.305;工作负荷方面的压力均值为2.960;教学保障方面的压力均值为2.815;人际关系和工作乐趣方面的压力均值相对较低,分别为2.619和2.575。进一步比较各题项的均值发现,“您担心养老问题(3.650)”“您担心医疗保障问题(3.650)”“您感觉自己接受培训机会少(3.500)”三个题项的均值最高;“您感觉自己与学生关系不好(2.170)”“您感觉自己不喜欢学校工作(2.360)”两个题项的均值较低。
综上,样本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总体均值不高,在人际交往尤其师生关系和工作乐趣方面压力的均值较低,但教师在“养老”“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和专业能力提升机会等方面的担忧较多。与本研究发现不同的是,已有多项研究发现,民办高校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压力源主要来自组织管理、工作条件、教学改革等方面。学校样本量、所在地区、教师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
(二)职业心理状态的类型特征
教师个体在职业情感、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压力三方面的复合表现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采取系统聚类分析中的Ward聚类方法,将具有相似表现的教师个体进行聚合,得到四种类型(见图1),四种类型的差异性检验结果显著,说明聚类效果较好。
第一种状态类型为“稳定轻松型”。聚类内教师的职业情感和教学效能感的均值接近总体均值,工作压力明显低于总体均值。由此说明,稳定轻松型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学效能感处于平均水平,同时工作轻松,压力较小。数据显示,45.20%的样本民办高校教师处于“稳定轻松”状态。
第二种状态类型为“积极胜任型”。与“稳定轻松型”相同,聚类内教师的工作压力均值也明显低于总体均值。不同的是,此聚类内教师职业情感和教学效能感均值明显高出总体均值,且工作压力更小。由此可见,此类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情感投入更多,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判断良好,工作压力小,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数据显示,“积极胜任型”教师在样本民办高校教师中占比13.30%。
第三種状态类型是“激情负荷型”。与“积极胜任型”教师相同,此聚类内教师的职业情感和教学效能感均值明显高于总体均值,且在四种类型中最高,各维度的均值在4.830~4.960之间。此类教师同时承受着最大的工作压力,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工作乐趣、工作保障五方面的压力均值都高于4.800,工作负荷方面的压力均值高达4.923。由此说明,此类教师热爱自身的工作,富有激情,职业情怀和自我提升的水平较高,对自身在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和促进学生投入三方面的能力较为自信。但此类教师也处于超负荷状态,工作压力很大。数据显示,“激情负荷型”教师在样本民办高校教师中占比3.10%。
第四种状态类型为“消极焦虑型”。此聚类内教师的职业情感和教学效能感均值明显低于总体均值,而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消极焦虑型”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价值认同水平和理想信念水平不高,对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存有疑惑,并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处于消极焦虑状态。“消极焦虑型”教师在样本民办高校教师中占比38.30%。
(三)不同类型职业心理状态的群体分布差异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教师的具体特征,本研究通过卡方检验,判别职业心理状态的类型与个体背景特征的相关关系。由表3可知,样本民办高校内具有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劳务关系、年收支情况等背景特征的教师群体,在职业心理状态类型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卡方值显示,不同职业心理状态类型在学历水平方面的分布比例差异相对突出,在性别方面的分布比例差异相对微弱。
从性别特征来看,女性教师中稳定轻松型比例高于男性教师,男性教师中消极焦虑型、积极胜任型和激情负荷型的比例均高于女性教师。有研究发现民办高校男性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较低,女性教师在“希望”“韧性”“乐观”三方面得分更高。有学者认为,积极心理资本水平的差异,来源于低收入给男性教师带来的经济压力,而女性教师更容易满足。传统家庭角色分工是造成男性教师消极焦虑程度大于女性的重要原因]。男性承担“养家糊口”的角色,职业压力较大,同时事业心、职业动机、发展意愿较强。女性教师在经济方面的压力相对较小,冗杂的家庭事务较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要求较高。经济压力小与家庭责任大的共同作用,使得大部分女性教师产生追求稳定轻松的职业心态。
从年龄特征来看,青年教师中,消极焦虑型和激情负荷型占比组间最高;中年教师中,稳定轻松型教师占比组间最高;老年教师中,稳定轻松型和积极胜任型占比组间最高。总体上,呈现年龄越大,稳定轻松型和积极胜任型教师占比越高,消极焦虑型和激情负荷型教师占比越少的趋势。上述差异表明,样本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存在消极焦虑问题,中年教师存在心理动能后劲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发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具有职业期待高、自我发展意识强、工作热情高等心理特征,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福利保障不全、专业培训机会少、职称晋升空间小、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青年教师容易出现组织承诺水平下降、“中转跳槽”、职业热情回退等行为。相较而言,由于职业爬坡难度增大、晋升空间变小、家庭压力加大、继续学习要求变高,中年教师群体容易进入“职业高原期”,出现职业动机减退、职业情感削弱、学术热情不高等表现。
从学历水平来看,拥有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中,消极焦虑型教师最多,高达62.70%,组内组间均最高,积极胜任型教师占比组间最低;拥有本、硕、博三种学历的教师中,稳定轻松型教师占比最高,消极焦虑型次之,积极胜任型较少,激情负荷型最低。总体上,呈现学历越高,消极焦虑型教师占比越低,积极胜任型教师占比越高的趋势。已有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幸福感”“信任”等积极职业心理资本的水平随学历提升而提高。对民办高校教师的研究也发现,学历越高的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低,拥有专科学历的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均值低于其他教师。上述调研说明,学历水平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学历水平代表教师职业发展的专业性资本,学历越高的教师,知识与能力的专业性更强,对专业领域内主流话语体系的习得程度更高,这些均形成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比较优势,更是产生积极心理资本的重要基础。
从劳务关系来看,专职教师中,稳定轻松型教师占比最高,激情负荷型教师占比最少;兼职教师中,消极焦虑型教师占比最高,积极胜任型教师占比最低;组间比较发现,专职教师中稳定轻松型和积极胜任型的比例高于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中消极焦虑型和激情负荷型的比例高于专职教师。已有研究发现,高校兼职教师由于人事关系挂靠原单位,因而对现单位的职业情感投入较少,使命感、内驱力等心理活动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兼职教师的合同聘用周期短,教师职业身份的稳定性较弱,影响兼职教师在民办高校享受福利、服务等方面的权利。在薪资报酬、社交关系、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劣势地位,导致民办高校的兼职教师易产生消极焦虑、职业倦怠、热情退却等负面情绪。
從年收支情况来看,年收支很不足的教师中,消极焦虑型教师占比组内组间均最高;年收支不足、持平和富余的教师中,稳定轻松型占比组内最高;年收入富余的教师中,积极胜任型教师的比例占比组间最高。总体上,呈现教师年收支越富余,消极焦虑型教师占比越低,稳定轻松型教师占比越高的趋势。已有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年收入越高,情感衰竭水平越低,成就感水平越高。另有调查也发现,工资待遇是民办高校教师最希望改变的因素。年收支情况一定程度上是教师能否安心从教和专心发展的经济资本。年收支越不足,教师承受的经济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消极焦虑情绪,趋利性职业行为更多。长此以往,增加经济收入和解决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物质需求逐渐挤压职业发展方面的价值需求,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实质性的专业提升,陷入工具理性主导的恶性循环。
综上可知,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劳务关系、年收支情况等背景因素,不仅反映教师个体的人口学特征,也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职业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获得精神供给、物质资源、专业资本等支持性条件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心理状态的类型。
四、研究结论与优化策略
(一)全方位满足教师的职业心理需求,提供系统化的组织支持
样本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存在:职业认同感相对较低、对工资待遇不太满意、对促进学生投入方面的能力不自信、来自工作保障方面的压力较大、担心养老与医疗保障不到位等问题。需提供系统化的组织支持,营造良好的职业心理环境。
第一,提高教师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声誉水平,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民办高校宜积极探索弹性多元的薪酬制度,提高本校教师的职业经济地位。同时,通过举办校园优秀教师评选、名师故事传讲等活动,加强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优秀教师群体的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社会声誉,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第二,推进优秀教学经验的交流互通,助力教师提高教学效能感。民办高校宜定期组织和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知识与能力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厚积教学工作中的积极心理资本。同时,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开办教学工作坊、开发教学精品课程库等方式,多渠道促进优秀教学经验的校内传播,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能感提供组织支持。
第三,完善教师福利保障制度,增强教师社会保障方面的安全感。民办高校宜努力健全包括工伤、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制订适合民办高校教师的退休福利保障方案,缓解教师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解决有碍教师安心从教、专心发展的后顾之忧。
(二)全周期关注教师职业心理状态的类型,形成常态长效的保障体系
样本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总体上,近四成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消极状态,其中51.20%是青年教师,46.70%的中年教师处于稳定轻松状态。需有针对性加强不同群体的心理关怀,建立常态性、长效化保障体系。
第一,加强教师入职前的职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教师做好职前心理准备。民办高校宜设置职前教师心理状态测验环节,掌握教师职业心理状态的基准水平、人格特征、归因模式。重点关注教师职业心理状态的初始类型,并对不同类型教师辅以差别化的职前心理辅导,借助职前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与行为训练,帮助准教师熟悉职业环境、工作内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对象特征等,做好职前心理准备。
第二,关注新教师的心理适应情况,常态化监测不同类型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民办高校宜设立专门的心理测量与分析机构,借助心理统计分析与建模技术,加强对新教师职业心理状态及类型的动态监测、特征总结及跟踪预判,形成教师职业心理状态电子档案,提供教师管理和服务的依据。
第三,重视不同类型教师职后心理状态的问题筛查,落实调节与保障职业心理状态的配套措施。民办高校需根据不同类型教师职业心理问题和职业心理需求的差异,运用个别咨询、团体对话、经验分享、素质拓展等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组织支持。重点关注和及时化解青年教师的消极焦虑问题,激发中年教师的发展动力,不断拓展职业发展新高峰。
(三)多角度优化教师层次结构,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受个体背景特征的影响,样本民办高校教师在不同类型职业心理状态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需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扩大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
第一,完善教师性别结构,优化不同性别教师的职业发展状态。民办高校宜增加男性教师的比重,帮助男性教师调整职业心理状态,提高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同时,激发女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女性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积极投入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第二,调整教师年龄结构,激发各年龄段教师的发展动力。民办高校宜改善年龄结构“两头沉重,中间空虚”的现状,壮大中年教师队伍,夯实中流砥柱力量。同时,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内驱力,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利用知识背景优势和学习能力优势,积极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为学校长远发展蓄力。
第三,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民办高校需加强对新教师的学历重视程度,设立教师学历教育基金,探索互惠双赢的继续教育支持机制,鼓励教师定向攻读硕博士学位。同时,加大对高学历、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力度,壮大优秀教师队伍。
第四,提高专职教师比例,稳定兼职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民办高校一方面需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大对新手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壮大优质专职教师队伍储备人才;另一方面,需加强对现有兼职教师的组织关怀,探索更能提高兼职教师工作动力的人事聘用方式和工作形式,增强兼职教师的组织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平衡教师收入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民办高校一方面需构建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兼职工资、课时津贴、教龄工资等在内的基本工资体系;另一方面,需完善与工作考核挂钩的多元绩效奖励体系,拓宽不同群体教师的工资收入来源,缩小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民办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19年工作要点[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3014/201904/t20190408_377035.html,2019-04.
[2]张玲.关于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2013(01):141-142.
[3]姜顺腾,黄昶生.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09):26-30.
[4][14][28]闫丽雯,周海涛.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2):76-8.
[5]刘红梅,许百华.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107-108.
[6]赵海涛.职工职业心理状态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4-6.
[7]张意忠.论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05):56-61.
[8]王凤英.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9]Tschannen-Moran,M.,& Hoy,A.W.(2001).Teacher efficacy:Capturing an elusive construct.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7,783-805.
[10]李虹.大學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4):105-109.
[11]王义宁.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例[J].高教探索,2019(05):95-102.
[12]黄海涛.民办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特征与策略选择——基于与公办高校的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19(05):57-63.
[13]史少杰,周海涛.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6(10):44-52.
[15]蔡雁姬.广西民办高校公共课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6]张洁.民办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七)[C].2017:9.
[17][27]李力.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的差异性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60-66.
[18]靳娟,靳静毅.北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05):39-43.
[19]常晓茗.传统家庭分工与现代社会参与的对立:女性角色内冲突[D].南京农业大学,2008:21-22.
[20]汪安梅.上海民办高校师资结构之性别因素研究[J].成人教育,2013(12):76-78.
[21][25]马苏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19-25.
[22]陈洁,黄清云.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归因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63-64.
[23]陈赞赞.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失及对策探究——基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视角[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3):37-39.
[24][26]阎光才.高等学校中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表现与困顿[J].教育研究,2020(07):95-108.
[29]齐丽莉.高校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期”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教师教育,2014(02):45-50.
[30]白婧,张苗宇,贾甜甜,霍雨艳.山东省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3):15-17.
[31]王诺斯,彭绪梅,徐晗.高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04):53-65,80,112.
[32]黄小宾.高校兼职教师的角色困顿、兴起效应及优化策略[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1(02):60-66.
[33]朱燕.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43.
[34]王义宁,徐学绥.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8(01):99-105.
[35]吴广霞.中国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现状述评[J].科技视界,2020(16):104-105.
(责任编辑:许高蕊)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State, Types Trait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e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I Yueq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e survey of 2608 teache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und that the mean value of occupational emotion, teaching efficacy and work pressure were 4.090, 4.109 and 2.873 respectively. In each sub-dimension, the mean value of occupational identity (3.863) and the self-efficacy of promoting students' investment (4.050) were relatively low. The average pressure of job security (3.305) was relatively high.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states: stable and relaxed, active and competent, passion and overload, negative and anxious.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ge, educational level, labor relationship and annu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state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eet the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eachers in an all-round way, provide systematic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create a good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types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state in the whole cycle, strengthen the targeted psychological care, and form a long-term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state security system; Optimize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eachers from multiple angles, build a balanced echelon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ers in private colleges; occupational psychological state; occupational emotion; teaching efficacy; work pres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