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而来》:以“归乡者”的身份为临潭立传
2022-07-08苏晓青
苏晓青
作者: 北乔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2
定价: 6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1321778
《远道而来》的“道”,是指时空距离、历史风尘,更是指西部高原所特有的山水生态、生活情状和人文精神。因而,作者、高原和读者,形成了彼此的远道而来,又将建构另一种情感之道、审美之道和人文之道。
该书为北乔(本名朱钢)挂职甘南州临潭县委常委、副县长期间的重要收获,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文化扶贫的成果,从历史、人文、生活情状等多重路径探寻和建构新时代语境下的高原,全景式呈现西部临潭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远道而来》是一部建构西部高原之上临潭文化坐标的书。这里的临潭,是高原平常而又特别的地域个案。这里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正因为如此,《远道而来》中的临潭,也可以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一片大地。北乔以江苏人到甘南藏区高原工作生活的身份,将曾经的远方和历史的久远与当下的生活具像实现时空的叠现。文字浸染于诗意中,以朴素的气质出现,行文亲和,但又隐含深邃的隐喻和审美的诗性。在历史与当下之间展开心灵对话,厚重中激荡轻盈。作者以当下状态为坐标,体味那些久远的历史、文化在当下日常生活闪现的永恒,实现视线和灵魂上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性投射,在现实中寻觅历史或隐或显的延续与存在。在宏大的视野中,回到个体性的人,回到现实生活的日常。
高原之于作者,本是一片遥远的陌生场域,但在不断靠近的过程中,作者找到了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其中既有过往的生命印记,亦有更新拓展的生命体验。散文采用小说家笔法,又具批评家眼光,远与近不仅具象可感,而且充满思辨。读者可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种亲密的语调,让你相信作者的叙述和判断。北乔能采用多角度看同一问题,开掘思维的多个侧面来观看事物,因此他的散文常常出现平常叙事中的突转。比如,以突然的空白、偏离式的笔致、叙述上的变缓,来造成散文情绪上的升降,韵味上的陡转,读者的阅读心境也随之拓展。《远道而来》是“一个人的高原”,处处有“我”,但“我中有你”,因此也是一座可对话的高原。
《远道而来》以众多的“有意味的形式”,自觉突破了一般散文单调的陈述,似对故人介绍某些感受;措辞从容,语调轻松自然,不冷面假面怪面,不使用圣词大腔,如朋友间的絮叨。作者北乔整体建构地域文化地理个案的意图明显,用散文的方法营建了一部“临潭志”,以“归乡者”的身份为临潭立传。
这在当下的散文创作中,可谓是一种新的路径和极为重要的收获。本书没有像通常的散文集那样呈多点散发,而是有一种整体的规划和布局,很有画面感、层次感。北乔先设置布景,描绘临潭的地貌,高原的蓝天白云,群山秀水。遍布临潭的城堡和土墙,是历史的遗迹;有着江淮风韵的特色建筑,是对传统的追念。接着人事开始登场,这里的人唱着乡音婉转的洮州花儿,举办气势磅礴的万人拔河。临潭人的日常生活有茶语、酒事,有肉味和开花洋芋。红堡子里的老人守候着家族,守候着历史。从众人中又移步近景,以特写突出重点人物,有守护家人的勤劳女性,还有一个个父老乡亲……场景、人物、事件,像一部完整的剧作或小说,描绘出了临潭的全景。
《远道而来》以宏阔视野观照西部高原,以细腻笔法书写西部高原,以哲性诗意体味西部高原,点亮历史之光、纵情自然山水、状写人文情怀。既有对史料扎实细密的爬梳,也有荡开一笔对古代人事的遥想;既有对他人日常的描写叙事,也有对自我人生的回眸咀嚼。可视为以临潭为文化个案的大散文,极具哲学意味,在永恒与瞬间、遥远与当下、耸立与隐藏、鼓噪与沉默等诸多中国所特有的意象和意味中,探索或表达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类、大世界与小个人之间的关系。
本书具有文化散文、田野民俗志、自然考察手记、个人生活日记等多方面的意义。高原县份临潭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空间,给了北乔一个以梭罗、爱默生等先哲类似的方式切近地观察大自然,并在独处中不受干扰地思考自然的契机。而北乔的思绪却往往从山水延伸到历史、人文、人生,由此可见作者的自然观,是一种自然、社会、世界观相融合的整体性审美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乔的这部散文集,它超越了关于临潭、关于具體地域的书写,这部书只与文学有关,是当代文学中重新兴起的自然写作的一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