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资产配置的风险与对策
2022-07-08李思璇龚子慧刘嘉旭张梓豪张加谕
李思璇 龚子慧 刘嘉旭 张梓豪 张加谕
摘 要:随着近几年我国金融开放不断地深入推进,海外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机构和非金融类企业开始涉足QDII、QFII等海外投资领域。我国海外投资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加之外部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挑战。面对海外投资由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差异,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中国对外投资依然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我国当前依然缺少具有较高英文翻译素质的投资人才,对海外研究报告的阅读依然存在一些困难甚至翻译错误,中国式翻译等。文章将从海外资产配置的法律风险入手,从外语翻译等多方面提出规避法律风险相应的解决措施,立足雄安新区,扩大金融开放,享受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境外投资;法务风险;外语监管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5-0073-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073
1 资产配置的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居民富裕程度显著增强,居民可投资资产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也随之改变。由于我国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地产投资收益率不再可观。2015年来我国央行逐渐降低存贷款利率,加之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行,银行存款已经很难跑赢通货膨胀率。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2016年最鼎盛的时期相比已经不能相提并论了。前几年曾经风光一时的互联网融资平台甚至一度危及了百姓财富的本金安全。所以为了能够使资金得到更好的投资回报,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高净值人群已经开始寻求更优质的资产配置。海外资产配置是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1]
基于多重因素的考虑,促使我国个人投资者更加渴望对财物安全的管理,这样的背景和环境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互联网创业团队了解到金融领域的机会和挑战。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这个领域当中非常主动的安排与布局。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出现的关注海外投资配置的企业已经超过了十几家。根据东方红资产的公开信息显示,当前海外资产配置中包含很多类型的投资产品,如股、债券、地产等,部分组合中还拥有小额资金的投资项目,期限也减少为外资银行很难提供的半年等。绝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用拥有丰富的存量客户作为基础,还必须要布局大量的资产类型,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针对刚开始创业的团队而言,想要创新出更好的产品,尽量增加期限的灵活程度和产品收益,符合我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这样让产品具备良好的竞争力。
2 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2.1 对外投资面临的法律风险
当前我国的投资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了“走出去”投资的能力,但依然缺乏跨国界投资的法律思维和完善的组织形式。中国投资者对外投资还经常遇到投资项目进行到签署备忘录或者框架协议的时候才让律师或法务人员介入。这是中国投资者缺乏跨国间投资法律思维的重要体现。缺乏必要的法律咨询还体现在一些投资管理者甚至会认为法律咨询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法律咨询所产生的建议可能约束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更有甚者则认为法务人员的作用仅仅是在发生争议的时候去打官司。这样往往会引发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2]
以下是我国投资者在海外投资时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1)对所投资国家的投资法律环境缺乏了解。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有着丰富的铜和黄金等矿产资源。大多数投资者被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所吸引来该国投资,而该国的法律则规定在该国发现的原矿不能出口,必须对开采出来的矿石进行一定的加工程序后才能从该国出口,但对所有外来投资企业加征的出口关税又很高。所以投资者如果缺乏对这个国家投资环境了解就很容易造成违法行为和经济损失。(2)投资管理人对法律文件的管理混乱经常造成项目诉讼时证据不充分。我国境外投资管理人很少有能够拥有完善的法律文件和资料。或是对某一项目的文件或资料存放在不同的部门,这些文件或资料的部门配合不妥当。还有部分投资管理人丢失相关合同文件等。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无法向相关投资国家的法律部门提供充足可靠的法律文件或资料。诉讼时表现得非常被动,甚至面临败诉的风险。
2.2 对外投资管理人自身不足
海外投资的成败与公司海外投资团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有着丰富海外投资经验的团队,往往能在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衡量一个团队是否能够胜任海外投资的工作,最主要的是看在这个团队中的核心。一个团队中欠缺海外语言能力的海外投资管理人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2.2.1 无法看懂投资中的文件
在海外投资中,文献以及法律文件的阅读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而不合格的海外投资管理人会因为所投资地区海外语言能力有所欠缺,使基本的文献、法律文件阅读变成障碍,影响海外投资的进程,翻译能力极差,也会导致海外投资机会的流失甚至为公司团队带来损失。
2.2.2 翻译公司在翻译投资文件时出现纰漏
由于海外投资者缺乏成熟的海外语言能力,对于海外投资的文件、文书不能做到了然于心,在海外投资的进程中,往往会出现文件看不懂,交给国内翻译公司,翻译公司由于缺乏相关投资知识接受背景,在翻译文件时,可能会出现翻译错误从而使投资文件的理解出现偏差,进一步给对方制造交易陷阱的机会,造成投资者违约风险。
3 新时期对外投资保障策略
3.1 注重规避投资时的法律风险
在做海外资产投资的时候,首先应当对所投资国家的法律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因为法律环境是投资者投资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投资环境的好坏,决定着投资项目的收益,甚至決定投资项目的成败。因此投资者应当对所投资国家法律环境进行深入调研后,全面考虑决定是否对该国进行投资。
投资者应注重投资组织流程,增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思维,加大对法律咨询的关注度。投资的全过程应该在法律的服务下进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违约风险。
3.2 增强海外投资管理人的外语水平和翻译监督
3.2.1 我国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翻译现状
我国的翻译能力和水平依然与国际水平存在着差距,翻译错误时有发生。例如在雄安新区白洋淀景区有一段话,该段话的原意是“北宋杨延昭在此屯兵御辽。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先后40余次到白洋淀巡幸,修建了4处行宫。”[3]这段话被翻译成英文版本在旅游景区作为标识语出现,而该标识语文本出现了多处翻译错误,例如在该段中出现了“杨延昭”的英文拼写成了“Yan Yanzhao”,而正确的应是“Yang Yan zhao”,世界著名景点之一竟直译成了“one of the world famous place”,且place在这里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正确的表达应是“one of the famous world places”等常见翻译文本错误。这些错误出现在旅游景点的标识语上,这些错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雄安新区的国际形象,阻碍了雄安新区的国际形象的提升。在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相关宣传的翻译上依然存在疏漏。
3.2.2 加强海外投资外语翻译水平监督
在我国大时代背景的翻译现状下,我国投资人员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依然有些不足。复合型投资经理欠缺,有些投资经理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海外生活与科研背景。甚至读海外的研究报告不能够准确的翻译,很多时候出现中国式翻译,这就阻碍了海外投资的进程,因为只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语言就是第一考验。随着我国全球化投资进程的不断加快,翻译已成为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的工具。历经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翻译服务产业和投资经理的翻译素养已经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国际投资市场上不可轻视的新兴力量。
要想着力提升我国金融投资者海外投资的英语技能,就应当加强对翻译者素质和翻译作品质量的监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政府应做好引导和标准的制定。翻译者和翻译公司以及金融投资者应当认真对待所用英文作品的翻译,减少翻译失误所造成的法务风险,提高投资的质量和盈利水平。
3.2.3 立足雄安打造开放包容的全球投资环境
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新设立的特区,应该打造开放包容的金融环境,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通过雄安新区的金融平台对全球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投资。这样,雄安新区加强对金融从业者的素质监管就尤为重要,加强对翻译类市场的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
(1)对对外翻译语言本身的意义。监督机制针对外语误译、中国式外语、单词拼写错误现象频频发生的现象,致力于通过对外翻译语言质量监督机制纠正不尊重原语言、不能正确表达出原意的问题。正确的译法能够精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而错误的译法轻则无法正确地表达想要说明的内容,严重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对雄安新区的意义。监督机制通过对外翻译语言质量监督机制发现雄安新区在对外翻译语言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完善,有利于提高雄安新区语言翻译质量,改善对外语言环境。
(3)对被监督方的意义。监督机制通过对外翻译语言质量监督机制纠正被监督方在语言翻译中出现的错误,有利于协助被监督方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尤其对于雄安新区的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中外交流合作。然而,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更加需要通过语言这一道门槛,只有加大被监督方语言能力,海外投资企业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多的企业文化及更高的企业水平。因此,对翻译语言质量进行监督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一环。
(4)对国家的意义。监督机制是迎合国家对雄安新区成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一流城市的建设目标而生。雄安新区要成为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需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在雄安新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对外翻译的语言是中外沟通的桥梁。如果缺乏对外翻译语言监督机制,语言翻译存在问题,则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会影响国家形象。对外翻译语言监督机制对树立我国的大国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4 结论
海外投资市场蓬勃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促进下,雄安新区作为开发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必然会迎来更多的国际机遇和挑战,走好雄安新区发展道路,讲好雄安新区自己的故事,投资事业也必然离不开对外语言翻译,这将推动雄安新区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培养复合型投资人才,打造在外语能力、法律、金融方面合格的对外投资管理人,有助于我国企业在面对对外投资风险时能够更好地处理自身利益与损失的冲突,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国际风采;另一方面,我国翻译市场虽蓬勃发展,但翻译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不可忽视,这对我国投资者的海外投资是极其不利的。以雄安新区为立足点,加强对外翻译语言质量监督,有利于提高雄安新区的国际化投资能力,提高我国北方金融对外宣传形象以及国际化大国形象,因此雄安新区对外语言翻译监督机制对我国的海外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服务意义。
参考文献:
[1]邢亚楠,李娜.资产管理行业资产配置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9(4):18-21.
[2]杨璐源.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法律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1):9-10.
[3]孟雁.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风险问题探究[J].法制博览,2021(15):9-12.
[基金项目]河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关于雄安新区对外语言翻译监督机制的分析与研究” (项目编号:2021098)。
[作者简介]李思璇,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翻译监管;龚子慧,女,汉族,上海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研究方向:供应链物流;刘嘉旭,男,汉族,唐山人,重庆财经学院,本科,研究方向:风险咨询与项目管理;张加諭,男,汉族,唐山人,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金融学,河北大学工商学院金融学社主席,研究方向:商业银行与金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