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不足及优化路径
2022-07-08谢宇
谢宇
[摘 要] 扬州红色文化是党领导扬州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凝聚的宝贵文化,是支撑扬州人民矢志不渝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源泉。思政课是高职院校传承并发扬地方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阐述了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学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推动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助力高职院校做好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实效性的提升。
[关 键 词] 扬州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18-03
一、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历史、红色资源等话题深受关注。扬州红色文化是一种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有其独特的扬州地方文化魅力和深厚的现实价值。扬州红色文化作为具有扬州地区特色的思想结晶,有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影响,值得传承下去。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地方文化的融入是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学空间的实践需要。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扬州红色文化,感悟革命先烈精神,能为更好地开展“四史”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扬州红色文化更是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学的途径得到传播和弘扬,深入挖掘扬州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浸润功能和教育功能,为形成扬州红色文化体系奠定基础,以线上结合线下、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赋予扬州红色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二)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文化需要传承,课程需要创新。扬州红色文化是党团结带领扬州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扬州人民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的体现。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离不开地方红色文化的渗透。面对网络时代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思政课教学可以在地方红色文化中挖掘其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先进性和感染力,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是当前思政课教学创新突破口,更是达到教学目标、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1]。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扬州红色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体系建设改革的活力。通过探讨革命时期扬州红色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等问题,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强国的建成,离不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扬州红色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应成为扬州地区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将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学的拓展创新,更是对师生主体的文化熏陶,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一定的贡献。将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在更加深入地了解扬州地方革命历史的同时,增强两者的爱国热情和“四个自信”。通过在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扬州红色文化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助力高职院校实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标[2]。
二、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扬州红色文化具有百年历史。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存在发生变化,要求社会意识做出相应改变。如何将丰富的扬州红色文化资源有机系统地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和发展需要优先考虑的方向[3]。当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对于扬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较为重视,但扬州红色文化融入本校的思政课教学依旧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性、方式缺乏创新性、效果缺乏深入性等,亟须进行研究和解决。
(一)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自2017年升格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后,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教材的讲授,对于扬州红色文化的讲解只是偶尔作为案例提及,并未整合形成体系。同时,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旅游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是王牌特色专业,也开设了扬州地方旅游景点相关课程。但旅游专业课程对于扬州红色教育基地相关内容的介绍鲜有涉及,旅游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联系不緊密,并未体现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交互性。
(二)融入的方式缺乏创新性
当前扬州红色文化的历史资料尚未得到充分整理。扬州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距今已有一定的时间。历史记载的文字资料略显生硬,缺乏吸引力,大部分学生较难接受单纯通过阅读史料的学习途径。甚至有些外地户籍的学生对扬州红色文化从未听说过,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导致扬州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存在较大难度。同时,融入方式的单一还体现在教法层面。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忙于授课,教法简单,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极有可能出现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空谈理论、单纯说教,学生无法与教师同频共振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扬州红色文化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融入的效果缺乏探究性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依然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之下,思政课教学缺乏线下实践活动作为支撑,扬州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和学生认知程度大打折扣。同时,随着时代迅速变革,扬州红色文化如何赶上新时代,如何与更高的育人目标接轨的问题未得到全面分析与重视[4]。身处时代发展前列的学生,对新生事物较感兴趣。学生接触扬州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历史文化缺乏更新而不能感同身受。因时代性未得到充分阐释,仅靠课堂讲解,导致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会产生相应阻力,实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也会有所下降。
三、扬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化路径——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应当根据扬州历史发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优化。根据本校思政课实际教学情况及扬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给予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优化思政课课堂教学,促进红色资源开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将扬州红色文化充分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的事情,也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探索的主题。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目前专任思政课教师已达到27人,基本符合1 ∶ 400的要求。对于整个学校来说,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应高度重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巧妙地将扬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扬州红色文化与思政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红色精神,提高扬州红色文化与专业学习的契合度。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要以具体鲜活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切入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完善自身知识建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扬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将扬州不同区域的红色文化碎片有效整合,使其系统化、理论化,梳理其形成发展脉络,系统性完善知识建构,为提升思政课学理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思政课教师应当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结合学生课后反馈及时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和党史观。
在思政课教学中,理论教学是主要途径。单纯的灌输法略显单调,思政课教师可以多选择穿插红色历史故事、播放红色电影等方式,引经据典,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将扬州红色文化变成生动具体的故事,将系统化、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情感引导相统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课外时间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开始,思政课教师应当遵循教学规律,重视课堂反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思政课的实用性。同时,思政课教师应当与旅游管理学院专业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就扬州红色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授课内容相关探讨,对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良性互动。
(二)开展思政课实践活动,促进红色精神弘扬
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扬州红色文化,除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指向性,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念。针对思政课实践活动较少的情况,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依靠党团组织的引领。党团组织深入学生内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党员、团员带头参与,带动更多学生参与活动。学校需要将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扬州红色文化融入本校思政课教学的正向作用[5]。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图书馆、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扬州红色文化。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正确看待扬州红色文化,鼓励学生传承扬州红色文化。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因“生”制宜。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可开展多种体验式教学活动,对高年级学生可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历史的巨大魅力,自觉把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深深地根植于心中,让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上鲜艳的红色烙印。在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
扬州红色文化在革命历史背景下依托具体的革命人物、历史事件、英雄故居等发展推出很多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目前,扬州广陵区、江都区等地已打造红色基地50多个,例如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曹起溍故居、郭村保卫战纪念馆、许晓轩故居、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等场馆。除了场馆,一些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的创作也需要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师应当抓住扬州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高度一致的契合点,挖掘出散落在扬州各个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地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思政课教师应当与所教班级的班主任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扬州红色文化的魅力。
(三)拓宽思政课教学空间,促进红色文化发展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作为新兴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年纪尚轻,大多为“互联网原住民”。学校应当利用网络媒体便捷高效的传播速度建设学校红色网站,以构建思政育人环境。学校应当灵活整合运用教师资源,构建学生学习扬州红色文化的平台。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合力,将扬州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学习生活。同时,学校可以利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等传播载体,加大宣传扬州红色文化的力度,有助于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营造学习扬州红色文化的氛围,发挥扬州红色文化特有的感召力。同时,思政课课堂教学空间的拓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学校可设立可沉浸式体验游览红色景点的单独教学区域,通过运用先进5G及VR等科学技术,开创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既能够做到教学模式的耳目一新,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在线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遗迹,体会到扬州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
除了相关传播媒体,第二课堂的建设也是同等重要的。针对目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第二课堂开展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学校应当充分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将扬州红色文化融入相关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学习活动阵地。学校也要积极探索开发扬州红色文化相关主题的特色课程、教材,打造扬州红色文化实践品牌,建设扬州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对扬州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四)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促进红色基因传承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思政课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随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眼界的需求有所提升,思政课教师不再拘泥于课本教学,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也要相应提升。思政课教师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学会寓教于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翻转课堂”。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守土有责、课堂教学的基础能力,更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如此高的要求,需要思政课教师从内心深处能够接受扬州红色文化教育,全面提升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涵养红色文化情懷。从教师主体出发,人人争当扬州红色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将扬州红色文化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余海岗,陈志波.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4(2):125-126.
[2]叶琪瑛.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7):85.
[3]任祖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21,34(4):90-94.
[4]高美娜,王力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24(1):114.
[5]高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7):73-74.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