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以土建专业为基础的装配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2-07-08石广斌王如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4期
关键词:装配式工业化院校

石广斌 王如亮

[摘           要]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国内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内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整体上还处于发展与推广阶段,培养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安装和管理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当务之急,高职院校在培养装配式专业人才、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之中拥有广阔的舞台,以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装配化教学改革为研究方向,分析装配式建筑人才需求特点,提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土建专业;装配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97-03

“十三五”期間,在国家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下装配式建筑实现了飞速发展,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已经超过30%,提前实现了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所设定的目标。装配式建筑的高品质和低维护等优点被人民群众逐步认识和接纳;装配式建筑安装工期短、人工消耗量少的优势及其在成本和资源消耗降低、污染减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也让建筑企业由抵触、观望到全面积极参与。进入“十四五”时期,以装配式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改革将迎来加速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装配式建筑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问题相信也会在发展中得到逐步解决。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国内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装配式建筑必将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工业化和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欧洲,装配式建筑的占有率和使用率在高层住宅和大型公共建筑占比达到70%以上,工业建筑几乎达到100%,低层住宅也在30%到40%之间[1];新加坡的组屋的装配率也在80%以上。跟国外相比,国内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占有率不高且技术标准体系还未成熟,工业化程度还不够高,尤其是其成本也居高不下,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在不断探索与改进中,可以说市场潜力无限。

成本偏高、一体化集成设计程度低、大量装配式建筑构件厂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都是当前装配式建筑业界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尤其是装配式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建筑行业从业者老龄化和新生力量缺乏的大背景下,装配式生产与施工项目一线技术人才紧缺成为常态;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紧缺,甚至影响到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肩负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尤其是培养符合装配式建筑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化人才就显得十分紧迫。

一、新形势下持续进行装配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国内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普遍落后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建筑类高职院校面对装配化改革也普遍面临缺乏确定的发展路线指引、更没有体系化的装配式人才培养方案可借鉴等问题。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在装配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基本上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培养装配式专业人才、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之中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集成平台的作用,因此,建筑类职业教育的装配化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教育改革是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紧跟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方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瞄准建筑装配式头部企业,吸纳成熟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平台优势,建立技术交流渠道,建立装配式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体系,并及时接受市场反馈评估教学效果,深度参与装配式建筑带来的行业变革。高职从业者要勇于革新自我,不断变革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自我调整,去适应建筑行业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

装配式建筑的一大特点是部品构件的结构、机电、装饰一体化,也是建造过程的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这可能也是目前建筑从业者比较容易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大家普遍适应目前板块分隔、分散经营的建筑业态,习惯于在自己专注领域的“舒适圈”内,而对到来的行业变革缺乏整体认识。这种落后的思维也广泛存在于建筑职业教育领域,高职院校如不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具备建筑工业化的整体素质,也就只能被动接受变革,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意义。

装配式建造方式是传统建造方式的发展和升级,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前提是掌握传统施工工艺,装配式部件构件的生产过程包含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等通用建筑技术。培养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人才并不会与传统建筑人才冲突,只要处理好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相得益彰。在制订装配式具体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校企共同参与,使人才培养方案既能够培养传统施工专业人才,又具有装配式建筑新工艺、新技术等专业知识,两者兼顾,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建筑产业升级新需求,既能适应建筑构件的加工、装配式施工,又能适应传统施工工艺的建筑物施工。

在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建筑从业者的持续努力,大概率能摸索出一种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建筑工业化模式。装配式建筑不是新概念,但随着时代发展,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也使装配式建筑有了新的变化和特点,特别是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集成应用,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给当代的建筑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成为旁观者,只有紧跟技术发展,通过教学改革和调整,深度参与建筑工业化升级,才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也实现职业教育的价值。

二、新形势下装配式建筑的人才需求分析

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域内装配式建筑市场需要哪些人才?对人才有哪些技能要求?哪些人才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内可以得到培养?哪些人才还需要专门的培养?这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是最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建筑类高校有必要建立包括企业市场调研、毕业生调查和第三方调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收集渠道,以高校所服务的域内建筑市场为导向,及时定时汇总相关信息,及时研判把握装配式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目前,装配式建筑最需要的是高度专业化的专业技能人才、管理型人才。专业技能人员需求量大,技能要求高,装配式建筑在各个阶段的典型岗位有:在设计阶段需要结构深化设计师、信息化BIM建模人员等;在预制生产阶段需要技术员、实验员、质控员、造价员等,还有融通建造基本知识和数控编程、工业制造技术的智能制造专门人才;在安装阶段需要施工技术员、测量员、资料员等,还有吊装、焊接、灌浆、管道等特种作业技工。高级管理型人才有装配式项目管理人员,有技术标准制定、工法研究、新定额编制等高级专门研究人员,有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的全产业链高层次管理人才。

装配式大部分技术岗位基本都有通用的职业能力要求,如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建筑CAD、广联达软件、鲁班软件等。除部分岗位如智能制造需要专门培养以外,大部分岗位都在土建大类的范畴内,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培养。具体到每个岗位,其技能需求也要具体分析,比如结构深化设计师。目前装配式设计的重要性逐渐被业内认可。传统的结构设计人员,在装配式整体设计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成为各专业的接口,其角色类似传统建筑师,让结构设计师再去从事细碎的结构深化设计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人员的需求产生了。深化设计岗位成为对接设计与生产的关键岗位,既能在设计部门工作,也能在生产单位就职。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要转变观念,经过合理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完全可以胜任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岗位。而更多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预制构件产品质检员及试验员等的培养,通过现有的教学体系基本可以满足。

高职院校在做好装配式建筑人才需求调查的同时,也要站在人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比如,学生和家长对装配化的建筑有多少了解?学生愿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这个行业对他们有什么吸引力?装配式岗位职业有哪些发展潜力?能否解答这些问题,也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从业者的考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是育人,对学生的职业前途负有重要责任,人才的相关需求信息也要反馈给建筑企业。高职院校是信息沟通的桥梁,也是建筑工业化宣传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要服务于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成长上。

三、新形势下土建专业装配化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探索

弄清楚了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教学改革就有了立足点,高职院校要反思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能否满足装配化教学改革要求,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合理。各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其中装配式师资力量不均衡也是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问题。要通过师资培训、师资引进等常规方式加强师资建设。高职院校管理层要进行综合研判、顶层设计,教育从业者持续努力,尝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装配式人才特色培养之路。

现在的大多数高职类建筑教育,在内容上基本上是零散的,现浇结构和装配式都有涉及,还没有适应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建筑工业化要求,比如钢结构和预制安装工程都是传统的装配式工程,分散在不同的学科或专业中。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划分更多的是课程体系的不同,具体到单独的课程上其内容基本一致。土建专业的装配化的教学改革,其出发点应该是使本来零散的知识体系全都整合到建筑的工业化一条主线上,使原本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课程之间有了密切联系,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构建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建设上,土建类涉及装配式建筑的传统专业有建筑施工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管理等。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新版《目录》针对装配式建筑新业态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新职业设置了部分新专业:高职教育专科段,建筑材料类新增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土建施工类新增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建造技术;高职教育本科段,建筑材料类新增建筑材料智能制造,土建施工类新增智能建造工程。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独立开设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等新专业;对于一般院校在原有專业基础上开设装配式专业方向是个务实的选择,如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装配式施工方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信息化(BIM)技术方向等。江苏省在《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上提出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推动工程总承包向全产业链延伸。工程总承包企业集设计、采购、施工与安装于一体,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是最符合建筑工业化的承包模式。目前我国全面推广EPC的条件基本成熟。工程管理专业应积极应对工业化和装配化带来的变革,可以以项目管理EPC模式为主线构建教学体系。智能制造等新专业学科跨度大,涉及工业制造相关知识,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由土建专业和机械或者自动化等专业联合设立,共同建设。

在装配式教学内容改革上,按专业或者专业方向建立课程体系并不断优化,在理顺建筑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如建筑识图中的装配式识图、装配式施工中的测量技术、建筑材料中的实验与检测技术,都是重要的岗位技能基础知识。新技术如建筑信息化(BIM)技术也成为重要的建筑工业化基本技能。装配式建筑带来的装饰装修、设备安装一体化,也要求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装配式建筑通识教育中。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改革上,尝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2]。优选教材,重视理论和实操相结合。装配式教学实训设施的建设对不少高职院校来说都是不小的投入,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多管齐下长期建设。高职院校可尝试项目制教学和工学交替等方法,重视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不断丰富装配式教学资源。

与企业联系紧密的高职院校可以在专业内开设装配式定向班、订单班,建立合作培养模式。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尤其是装配式头部企业,有利于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装配式建筑头部企业是装配式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新技术和新标准的来源,也是高职院校重点合作对象。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技术实力雄厚、人才梯队健全的头部企业,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高、有独立标准体系的优势,尝试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学体系,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合格的装配式人才。高职院校也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合作编写装配式教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毕业生实习基地,共同编制技术标准体系,以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

四、结语

在建筑业持续深入转型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应该抓住机遇,主动进行装配化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要循序渐进,树立建筑工业化思维,立足实际办学条件,紧跟装配式技术的发展方向,瞄准建筑装配化带来的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人才需求,努力找出一条既能满足市场要求,又能发挥高职院校教育平台优势的特色装配式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改革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要规划切实可行的改革方向和路径。教学改革要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最新技术,多方参与,通过专业调整、内容优化、平台建设等各种手段,建立装配式教学资源库并不断完善,构建装配式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能够深度参与建筑业转型升级,助力建筑工业化,也使建筑高等职业教育紧跟时代、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浩文,周冲,黄轶群.欧洲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与启示[J].建设科技,2017(19).

[2]滕艳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要点探究[J].中国教师,2021(11).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装配式工业化院校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关于高层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浙江省为装配式建筑划分等级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