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7-08陈燕芳
陈燕芳
[摘 要] 主要研究了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现状,并对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在报读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和实习安置中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了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构建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46-03
教育部于2021年12月3日发布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强调深化进校企双元育人建设,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方案,坚持推进“产”“学”深度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些院校基于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融合育人模式,还形成了“前店后校”、职教集团等育人模式。这类融合育人模式虽然促进了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但是就当前阶段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育人的成效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文章对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现状
(一)校方与企业开展实习安置合作模式
有不少院校与企业之间基于实习安置合作模式进行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企业会结合自身经营范围与岗位生产性质等要素,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和基本要求在院校中选择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然后将对应的专业班级予以冠名并安排定向顶岗实习。基于此种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只需要安排企业师傅或岗位的技术指导人员,去往院校进行岗位就业介绍和企业文化宣讲等。校方与企业开展实习安置合作模式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几乎没有对院校投入人力、资金等,只是向校方和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而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大多是生产流水线岗位,对技术要求并不高且学生在岗位上学习的内容结构较单一[1]。因此,这种模式虽然看起来对应了供给需求导向,但是实际环境中校企合作的关系比较松散。
(二)校方与企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有部分院校会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的实施计划与方案,结合双方的育人环境与实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各个育人环节的内容设置。企业方面还会根据合作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校展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增强对接实际岗位的实训教学,学生完成所有考核后由企业直接安排到对应的岗位实习就业。校方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两者的关系比较稳定且能够有效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尤其是订单培养在此种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其作用优势。但是由于企业通常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岗位对学生进行培养与专业技能强化,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技巧存在单一性。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限制了学生实习就业岗位的选择。
(三)校方、企业与教育机构三方合作模式
校方、企业与教育机构三方合作模式相对少见,这种三方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同样是基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的,并且要同时满足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结构需要。由教育机构与院校共同负责招生、生源选择、学徒选拔、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案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与实践课程开发设计、协同双导师团队引进专业核心课程与创新等。另外,教育机构还需要安排驻校项目负责人推动合作育人的工作落实,包括向院校指派职业规划教师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联合企业安排的辅导教师构建分工明确的主体团队。然后,在日常教学管理方面由院校主导,基于订单培养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指导,营造出实习就业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提升个人能力水平。
二、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缺乏深度与广度
基于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融合的院校、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由于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各个主体达成一致的系统目标,但是各个主体之间的性质、人才培养驱动机制、合作机制、人才培养内容与方式、具体目标与效果要求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实际合作与推动人才培养建设的过程中,院校与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就平台搭建、评价考核机制、人才培养教学过程设计等,非常容易产生分歧,最后导致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平衡,如“学校热、企业冷”等现象。从促使校企合作基于现代学徒制难以实现深度合作的原因来看,企业招工困难会影响企业對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设计。一些企业希望专业人才能够快速投入工作岗位中,而往往会针对岗位需求固定教学内容,导致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的其他方面难以展开。
(二)招生与实习就业意愿不合
学生报读院校现代学徒制专业的原因会对实习就业的意愿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学生的实习就业意愿会对校企合作下进行学生实习安置产生直接影响[2]。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参加基于校企合作并融入了现代学徒制以及订单培养专业的学生,其就读意愿主要有家长选择、教师推荐,大家都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才报读。学生在报读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也是导致学习过程中和实习安置中引发人才培养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学生在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意愿不强烈,进而对实际教育教学方法与成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一些接受了融合教育模式的学生,存在对实习就业的满意度不高等情况。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对实习岗位不满意是因为实际岗位与学生当初报读选择期望存在较大落差,从而导致学生的实习意愿不强,或者在接受实习之后不愿意留岗就业等。
(三)人才培养与岗位培养目标不一致
结合实施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融合教育的院校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不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校方自行制定的,没有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标准。这就导致院校单方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出入,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保证与岗位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3]。另外,有一些企业虽然对院校提供了专业课程和教学教材等资源,但是缺乏在结合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教学资源融入岗位需求进行研发投入。所以,存在开设的课程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等情况,或者企业提供的教材仅是企业的短期培训材料。学生受训的内容片面单一、缺乏系统性,使实习就业空间狭窄,上岗适应期后续发展力不足。
(四)“双导师”任课教学分配不均
“双导师”任课教学是由院校与企业针对校企合作育人,通过程序选拔出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投入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中。一些施行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的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企业教师担任专业课程教学,或者企业教师仅担任一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双导师”任课教学分配不均的问题比较突出。由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派驻担任专业核心课教师联合教学,且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设备设施完善的院校相对较少。还有一些院校虽然在基础教学资源上得到了企业的帮助,但是对于常驻的企业任课教师,企业仅仅是指派了管理性质的人员参与到教学管理当中,或者只是安排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定期展开实践指导等。不同院校所指定的具体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各种模式均存在校企对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理解不到位、专业课程教师安排随意、难以保障专业课程质量、对学生及项目的管理容易流于形式的问题,未能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学徒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一)立足合作共赢积极开发人才培养项目
构建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保障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利益,基于实现合作共赢促进院校创新发展、学生就业保障与企业效益增长,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合作中带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不同的需求与发展目标寻求联系[4]。从院校的角度出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校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为主,在保证人才培养的同时通过推进合作育人项目发展促进学校创新发展;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希望合作育人能够保证专业人才充分满足岗位工作需要,且学生进入企业后实习就业情况要稳定,从而减少人才招聘的成本和岗前人才培训的成本,减少用人风险;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就业保障需求,还要为学生往后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包括消除就业局限性等。因此,建议校企合作在融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增加“1+X”等级证书考核制度。如此,不仅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为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拓展空间,还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理顺招生与实习就业的匹配关系
校企合作基于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展开工作,要实现学生的实习安置与留岗就业的稳定性,首先需要理顺招生与实习就业的匹配关系。学生的就业选择是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导向,而招生是校企合作的起点与前提。因此,校企合作基于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推动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联合招生促进招生与招工同步,为岗位需求提供合适生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实践方案。简单来说,校企双方联合展开招生时,最好以保证招生与就业的愿景一致为导向推进工作。而要保证招生与就业的匹配度,需要校企双方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优先开设高技术、新产业的订单式培养专业。另外,以岗位标准与就业意愿招生,不能施行“一刀切”的方式。院校要秉持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向学生阐述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具体岗位选择范围,将接受度较高的学生纳入招生范围。对于报读意愿与就业意愿不符,但是可以通过就业辅导解决学生疑问,从而调整个人就业意愿的学生,予以个人发展规划来提高其报读与就业意愿。
(三)基于目标定位准则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目标定位准则是保障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要确保人才培养与岗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可以根据目标定位准则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校企合作构建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为谁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如何通过有效的实践途径培养出专业人才,是双方合作前需要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三个主要问题[5]。基于此,建议院校考核专业人才除了以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为基准,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同样进行其综合素质的考核。人才培养方向必须以培养出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要保证学生在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是全面、协同、综合性的,而不是仅凭证书、成绩来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拒绝“死板教育”。
(四)促进“双导师”队伍内部交流与发展
在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下,校企双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推进双导师队伍建设。其一,共同制定导师选拔条件。院校选拔专业课程教师要结合课程涉及的岗位工作,并且掌握实际岗位在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等方面对人才的要求。企业选拔校企合作任课教师则需要优先从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出发,要求企业教师能够与院校教师一同进行课程结构设计、内容创新等。并且企业教师必须具有奉献精神,能服从学校的教学管理,具备一定的行业资格资质。其二,共同划分导师岗位职责。院校要为“双导师”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的具体职责划分由院校主导,通过院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商议,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基础上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划分,并具体到哪一部分的教学职责由哪一方哪几位任课教师负全责等。其三,共同制定教师团队的专业培训计划。此建议是基于推进产学研结合,由院校教师带领推动下,企业教师一同参与执教素质提升的专业化、系统化培训的制定方向,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綜上所述,高职院校构建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育人促进教学创新与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能够为培养出对接岗位的高素质实践应用型人才提供基础保障。虽然现阶段融合教育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订单培养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教育模式具有投入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陈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育双融、产教协同”订单培养协同机制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2(6):47-50.
[2]赵迎.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立德树人一体两翼”订单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1, 9(4):93-97.
[3]李俊堂,韩书娜.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三位一体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112-113.
[4]张静,潘琦睿.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科凡订单班”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2):4-5.
[5]靳丽丽,陈锦生.基于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地铁订单班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6):80-8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