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为何貌似零门槛?

2022-07-08袁岳

东方企业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门槛科创补贴

袁岳

就今年的经济形势而言,有一些地方政府面临资金困难,会对政府投资能力和支出造成一定压力,而且压力还不会小。

不过也不用担心这种情形会对市场形成很大的直接损害,因为现在新经济动力并不强,新动力源和新产业资源都很少。

我们目前看到的不少新兴产业,包括其衍生出的产业园和产业基金基本是“空心”的。如果因为经济形势减少对这种项目和产业的投资,尽管短期内会看到经济形势的萎缩和不景气,但中长期来看反而是有利的。

有些“神人”,不管原来从事什么行业,都能立刻转身投入新能源、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概念产业。为什么这些“没门槛”的新兴产业总有人源源不断地投身进去?因为只要有新鲜的名头,就可以用“新”产业招商引资,拿创新补贴、“一企一策”、国资投资的空间。这让一些创新产业看起来零门槛,只要有概念就可以谈未来。但在有限的资源里,那些做实事的、需要一定周期才能艰苦研发探索培育成长的商家,可能很难在这种轻车熟路的“新产业生态”里得到投资的机会。

过于强大的行政直接服务队伍会抵消“放管服”的改革成效,过于庞大的政府直接投资会滋生巨大的寻租空间,过于政策主导的经济驱动模式会弱化市场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过短的领导层任命和用法会激发短期政绩思维和接受创新的形式主义套路。

在我看来,很多地方的政府投资和政府补贴之手,正是分割全国统一市场、阻断产业价值链自然分布和导致某些市场主体过度依赖政府资源寄生的关键。在这样的氛围下,科创、核心技术导入、国资入股,少了严肃的气氛和敬业的心态,更像是搭台演戏。

如果外界推崇某种科技概念,各地一拥而上去投资,但也难怪地方领导会做这样的决策,有时候概念太新颖无法全方位證实;明白了概念又很难接触到真实的资源;或是能接触到的真实资源又无法拉拢,又或认同这样的名堂,花钱投钱也就有了“政策口子”……所以,政府会对一些真假难辨的科创项目进行投资和补贴。

如果现在因为经济不景气的缘故,没有这些投资和补贴了,这些地方的经济真的会垮么?基本不可能,就我所知,甚至有些地方经济的窟窿就是由于对这些科创项目的过度投资产生的。没有了它们,那些做实在事情的企业“心理平衡”,甚至可以争取相应的补贴;没有了它们,很多想卡我们脖子的西方阵营指责我们的过度补贴、体制性资源不公也少了一些根据;没有了它们,我们可以坐下来认真地反思,除了我们钟爱的新科创概念,那些实实在在为我们贡献GDP和财税的食品、地板、化工、家电、家具、服饰、材料等等产业是否可以多得一点虽然有限但实实在在的资源支持呢?少了这些支出和粗放乱投,我们的减税降费空间是不是可以更大一点了?

这样一想,有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坏事也许可以变成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实在人眼里的好事。

猜你喜欢

门槛科创补贴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石头
踩门槛 为什么不吉利?与风水又有什么关系?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门槛杂说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3 000万元支持海口灾后种植业 补种橡胶1亩补贴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