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节目受众的社会“区隔”
——基于“场域-惯习”理论下的实证研究

2022-07-07李致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节目区隔类节目

李致富,刘 伟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育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00)

中国社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显著特征是社会阶层的变化。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也存在社会不平等,即占有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较多的家庭或个人在享用体育资源上具有优先权。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直接参与体育多半会产生参与费用,亦或为参与体育活动购买的装备等消费行为。间接参与体育不用付费或者说仅需付极少的费用,这对体育节目的喜好是否也有阶层差异呢?本文将从社会分层出发对体育节目喜好进行深入解读,全面系统讨论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的群体特征。

1 “场域-惯习”理论下喜好体育节目群体特征

“场域-惯习”理论是布迪厄社会文化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场域”是指社会世界是由各种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小世界构成,社会小世界间具有自身的逻辑和客观的必然性,这种社会小世界就是社会中的各种场域。“惯习”是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社会系统,也是历史的产物,不断地随经验而改变或者进行自我调整。布迪厄所指的庞大的场域可以被分解为诸多次一级的场域。如体育分为现场观看体育比赛、体育健身、观看体育节目等。每一个次级场域在遵循它所属上一级场域整体性逻辑之时,也有着它自身的内在逻辑、法则和规律[1]。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也受到惯习的影响,大众的体育文化、社会体育基础都决定着集体选择,这体现了社会小世界的体育惯习。从体育场域和惯习的形成来看,即由社会小世界的内生而构建出来,所以稳定是常态,改变也会存在,但是这种改变不以个体的喜好而发生质变。以往在讨论社会成员群体性差异时,也通常用社会分层的方式来解释。社会分层指的是将社会成员基于他们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用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上存在的差异,区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级的过程和现象[2]。徐茜认为体育是一种人的“社会化”过程,她通过研究发现在体育参与上存在结构性特征[3]。换言之,社会阶层在体育参与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发挥这种作用的体育行为作为一种惯习长期存在,这种体育惯习影响着行动者的体育参与,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场域-惯习”理论为我们深入探讨喜爱体育节目的受众提供了宽广的理论视角。体育的直接参与已然存在社会区隔,但体育间接参与是否存在区隔,还不得而知。从“场域-惯习”理论来理解则是场域在对体育节目喜好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惯习把观看体育节目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了解谁喜欢看体育节目不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调查分析,而是在一定文化结构框架下的实然解读,利用“场域-惯习”理论分析体育节目的受众,对走向体育强国和健康战略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研究假设

“喜欢体育类节目”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也会圈定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分层体系在社会生活方式上的维度也被重新构建起来。在同一个社会里,具有同一文化资本的人通常会展现出一致的“品味”和“情调”。这主要是教育资本同其他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将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的人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稳定,同时通过对他们的文化结构维度影响塑造出惯习,最终在“场域”和“惯习”的合力下形成“区隔”。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对象的社会日常身份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职业定位法。社会学家通常理解职业差别影响社会资源和生活机会在不同地位上的不平等。迈克·萨维奇也同意布迪厄的说法:阶级区分与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相关联,公共服务领域的专业人员拥有较高的文化资本,但经济资本较低,他们往往会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参与锻炼、较少饮酒、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社区活动等。与此相反,管理人员和科层人员代表着“平庸乏味”的消费模式,包括不积极锻炼或缺乏锻炼,较少参与文化活动、偏好传统风格的居家[1]。在体育领域,人们所拥有的经济资本会影响人们参与体育的广度和深度、内容和形式。就广度而言,经济资本基础越好,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选择就越多,体育运动属于“有闲阶级”的活动,经济资本基础越好,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持续性就越强,介入体育运动的时间也就越长,在体育运动上所消耗的精力也就越多,要将体育运动作为一项生活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体育运动实践。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假设:

假设1:喜欢体育节目的阶层在人口学上存在差异;

假设2:喜欢体育节目的阶层和文化资本具有相关性;

假设3:喜欢体育节目的阶层特征中社会资本发挥有限作用;

假设4:喜欢体育类节目的阶层特征中经济资本呈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院马德勇教授主持的“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库。数据共收集2379份样本,主要为问卷网用户,经过剔除缺失值后,有效问卷2140份。

3.2 变量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对体育节目的喜爱程度,为此用问卷中“对体育节目的喜爱”作为结果变量充分而合理。本问题的选项设置为: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完全不喜欢,并进行赋值为5、4、3、2、1。

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喜爱体育节目群体的社会阶层特征,为此选择人口学特征和文化结构阶层作为自变量。

人口学特征中包括性别、年龄和区域特征。性别是社会学概念,而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充斥着“男尊女卑”的思想,造成了女性顺从与卑怯的社会心理,传统的伦理价值观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妇女的价值标准[5]。通过生活经验可以基本预测,男性比女性更为喜好参与体育活动,因而在性别上男性=1,女性=0。不同的年龄面对的社会问题、闲暇时间和社会资源上差异巨大,因而年龄也是人口学特征中不可或缺的自变量。原问卷数据中的年龄是区间分组,为了比较年龄对体育类节目喜好程度的差异性,本研究将18-30岁设定为0,30-45岁设定为1,45-60岁设定为2,60岁以上设定为3。从我国社会发展来看,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城乡各社会“场域”差异显著,继而影响城乡居民对体育节目喜好程度不一的“惯习”。原问卷中生活地区的选项共计6个,分别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子、村庄和海外地区,本研究将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设定为0,小城市设定为1,镇子和村庄设定为2,海外地区设定为3;本文所使用的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参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4 模型分析

本文因变量为体育节目喜好程度的连续变量,因而采用有序多元线性回归(ologit)来分析各社会阶层对喜好体育节目的影响。表2呈现了5个有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模型1是基础模型,包括所有的控制变量;模型2到模型4是在模型1基础上分别加上职业、教育和收入的分类变量,其中模型5为总模型,以验证社会层次对喜好节目的喜好。

表2 对体育节目喜好程度Ologit回归模型

性别和年龄是人口特征不可回避的问题。模型1显示,男性对体育节目的喜好程度是女性的2.46倍(e0.9=2.46)。体育参与的性别差异来源已久,女性形象在传媒中充斥着体育宝贝、女球迷等性别暗示,变相宣传男强女弱的扭曲价值观[5]。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喜好体育节目的性别差异分析。本次的研究发现,从模型1到模型5,性别系数变化很小,即使加入了教育、职业和收入,性别的影响系数也维持着一种均衡状态,可以看出,女性即使在和男性同等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教育资本下,喜好体育类节目的几率也不会增加。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女性的“相夫教子”“守妇道”等传统儒家思想形成了中国女性的内敛与矜持。这意味着约束中国女性收看体育类节目的喜好可能是历史文化原因。在变量年龄分析上,本研究将年龄构成划分为4个组别,根据模型1的拟合结果显示,以青年群体为参照组,退休群体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中青年群体的回归系数最为显著,为0.322(p<0.01),其次是中年群体,为0.238(p<0.05),这与体育直接参与年龄分布“U”型特征正好反向,说明在群众间观看体育节目和实际参与体育活动有互补作用。换言之,在中国中青年群体面对“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的双重挤压没有锻炼时间后,从体育锻炼转向收看体育节目。

在区域差异上,以大中城市为参照组,小城市、村庄和海外地区的回归系数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这与肖文娟研究一致,即城市居民观看体育节目的频率要高于农村地区[6]。彭大松研究认为中国社会的户籍区隔是体育参与不平等的重要原因[7]。方新普则从体育利益相关者研究出发得出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公民体育利益也有差异[8]。不难看出,体育喜好的城乡差异为外部差异,即外部公共服务供给差异而造成的区域人口的体育喜好的差异。

模型2加入了社会资本(职业)变量,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组,技术类人员最喜欢观看体育节目。王乔军等学者通过调查热衷购买体育比赛或者演出门票发现,技术人员排在办事、服务人员之后,位于第二位[9]。刘米娜通过CGSS数据发现管理人员排在第一位,其次才到中等职业地位人员[10]。本研究发现的技术人员在第一位,则可能是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时间上的客观原因,相比较现场消费他们更喜欢在家里收看体育节目。而模型5在加入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后,虽然解释系数略有下降但依然显著,说明社会资本单独对体育节目的收看起到显著影响。

模型3加入了文化资本(教育)变量,可以看出相比较对照组,在本科(专科)上系数显著。这与卢元镇体育人口率研究吻合,即拥有大学学历的人体育人口率最高[5]。而在模型5加入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后,文化资本则失去了显著性,说明文化资本通过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影响体育节目的喜好。为此,我们可以认为体育节目并非是专业类型节目,在文化资本的区隔上不大。

模型4加入了经济资本(收入)变量,经济资本在模型4和模型5上都显著,且模型5上系数变动幅度仅0.12。这与彭大松提出的收入差异是体育参与的原因结果一致[11]。这说明经济资本效用显著,换言之,群体经济收入高会提升对体育节目的收看兴趣。

5 结语

本研究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出发,通过对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的Ologit回归分析,梳理了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的群体特征。具体而言,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喜欢体育类节目的受众人口学差异较大,表明体育类节目的受众在“场域-惯习”理论下存在明显的社会区隔。这也说明社会历史文化对体育类节目的喜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社会依然存在性别不平等和区域不平等问题。第二,教育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体育节目的受众影响并非呈现完全正相关,这同样说明了体育类节目的“场域”存在界限,而“惯习”的影响也在一定的“场域”之中。但是,技术类人员和大学学历的人相比较更喜欢收看体育节目,则说明体育类节目在文化传递和节目欣赏上需要一定的情感解码。第三,经济资本对体育节目的受众影响独立且持续,说明经济因素仍然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同样也说明了经济区隔大于社会区隔和教育区隔,现阶段无论是发展体育传媒行业还是推广全民健身的前提还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节目区隔类节目
日常变奏
浅析体育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运用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
网络“晒跑”的生成逻辑及其后果:消费、身体与区隔
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创新管窥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Eleven—year—old girl stands out at the Open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