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增强MRI 联合64 排螺旋CT 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

2022-07-07张谦时光丽韩萌李怡萱孟庆良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螺旋检出率准确率

张谦,时光丽,韩萌,李怡萱,孟庆良

1. 河南省中医院 放射科(郑州,450002)

2. 河南省中医院风 湿病科(郑州,450002)

0 引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且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出现关节晨僵、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该病虽无法治愈但经规范诊治后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等并发症发生率[1]。及早采取科学方案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关键,以往多采取M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诊断,究其原因是MRI 对骨髓水肿敏感性高,但近年有研究发现CT 对RA患者的骨髓水肿敏感性较MRI 更高,但2 种方案优劣势不同[2]。将动态增强MRI 与64 排螺旋CT联合进行检查,旨在明确2 者联合诊断优势及各方案对侵蚀程度的判断,为深入了解其临床价值,遴选了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 例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基础资料

纳入研究的5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男(n=28)女(n=22)年龄自50 岁到76 岁,均值(62.61±10.25)岁,病程均值(5.52±1.61)年,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审批。

1.1.2 纳入标准

①配合程度较高;②无造影剂过敏;③无严重脏器组织损伤;④精神及心理状态正常;⑤知晓研究目前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临床资料完善;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3]。

1.1.3 排除标准

①临床资料丢失;②造影剂过敏;③ 有精神障碍;④ 患恶性肿瘤;⑤孕妇及哺乳期女性;⑥扫描图像不佳;⑦自愿退出本次研究;⑧关节发育异常;⑨ 有外伤史[4]。

1.2 方法

纳入研究的50 例患者均实施动态增强MRI 联合64 排螺旋CT 检查。

1.2.1 动态增强MRI 检查

采用GE 3.0 T 磁共振扫描仪,加用肢体关节线圈,检查时指导受检者选择仰卧位(头先进或足先进),在患者呼气末进行检测扫描,先进行常规平扫而后进行多期动态扫描进行快速三维成像技术,扫描参数:轴位扫描TR=2.6 ms、TE=1.2 ms、反转时间=5 ms、反转角度=15°、宽带=125 kHz、矩阵=272×160、机理次数=0.73、视野=36 cm×40 cm、层厚=0.44 cm、屏气时间=21 s,在平扫完成后使用MRI 双管高压注射器以2 mL/s速度自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而后使用20 mL生理盐水冲洗,并自注射后18~20 s、61~64 s、175~180 s 进行延迟扫描,扫描完毕进行图像重建处理[5]。

1.2.2 64 排螺旋CT 检查

选择660 双源64 排螺旋CT 扫描仪,患者在参与检测前20 min 口服50°~100°温开水充盈胃肠道,在检查前训练屏气呼吸要领,设置电压(129 kV)、电流(270~300 mA)、层厚(7 mm)、螺距(3 mm)等参数,检查时指导其选择仰卧位,在屏气呼吸末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窗宽、窗位,确保检测部位清晰可见,在常规平扫后以3 mL/s 速度自肘正中经注射100 mL 含碘对比剂,并在注射后15~30 s、55~60 s、150~180 s 进行延迟扫描,扫描完毕进行图像重建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不同方案检出率,包括:踝关节、跖趾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肘关节等。

(2)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案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

(3)分析不同方案对侵蚀程度的影像特征判断,MRI 骨侵蚀根据侵蚀骨占被评价骨的容积分为0~10 分,0 分为无侵蚀,1 分为0%~10%,2 分为11%~20%,3 分为21%~30%,4 分为31%~40%,5 分为41%~50%, 6 分为51%~60%, 7 分为61%~70%,8 分为71%~80%, 9 分为81%~90%, 10 分为91%~100%。T 评分方法参照 X 线简易侵蚀狭窄评分(SENS):每个关节根据有无关节侵蚀评为0 分或1 分,0 分为无侵蚀,1 分为发生侵蚀。骨侵蚀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评分[6]。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以SPSS 23.0 分析,计数资料表达方式为( ± ),实施统计学t值检验;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n(%)],实施统计学卡方(χ2)检验。两个项目经统计学分析最终可得到P<0.05(有统计差异)、P>0.05(无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统计不同方案检出率

50 例患者共检出阳性关节60 个,其中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组间对比P<0.05。不同关节两组检出率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关节两组检出率比较[n(%)]Tab. 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joints

2.2 统计不同方案准确率

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准确率为95.00%、对照组准确率为81.67%,组间对比P<0.05。两组准确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准确率比较[n(%)]Tab. 2 Comparison of accur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补英文题

2.3 分析不同方案对侵蚀程度的影像特征判断

MRI 侵蚀程度评分为(2.14±0.42)分,CT侵蚀程度评分为(0.56±0.11)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检查方案对侵蚀程度的影像特征判断,见表3。

表3 不同检查方案对侵蚀程度的影像特征判断( ± ,分)Tab. 3 Image feature judgment of erosion degree by different inspection schemes

3 讨论

RA 是以滑膜细胞及血管过度增殖为病理表现的疾病,初期以局部关节功能障碍为典型特征,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关节畸形[7]。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骨组织破坏等为病理改变,早期诊断对后期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多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但实验室检查结果所需时间较长,无法及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因此影像学检查结果成为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案[8]。

动态增强MRI 具有极强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在检查过程中可清晰显示疾病造成的滑膜炎、腱鞘炎、骨髓水肿、骨侵蚀等病变,是目前诊断RA 的主要方案[9];CT 可显示X 线无法显示的病变组织,亦可清晰显示骨侵蚀及关节狭窄情况,更好地评价RA 造成的关节病变,且该方案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清楚显示骨质破坏程度,但其对病变关节软组织肿胀程度显示不及MRI,将其与动态增强MRI 结合不仅可清晰显示病变情况,亦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为明确其临床价值,遴选50 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50 例患者共检出阳性关节60 个,检出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准确率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81.67%,对比发现观察组检出率、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可见动态增强MRI 联合64 排螺旋CT在RA 诊断中优势明显,与上述结论一致[10]。

结果显示,MRI 侵蚀程度评分为(2.14±0.42)分,CT 侵蚀程度评分为(0.56±0.11)分,P<0.05,可见MRI 在评价骨组织侵蚀程度中较CT 优势明显,通过影像学特征可为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参考。分析:CT 评估中选择SENA 量表,该方案具有耗时短、易掌握等优势,可准确评估患者侵蚀程度。MRI 根据侵蚀骨占比评价骨的容积评估,通过分级可准确掌握患者侵蚀程度,虽然该过程不可修复,但及早采取糖皮质激素和甲氨蝶呤等进行治疗可控制病情,避免其持续加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动态增强MRI 联合64 排螺旋CT 在RA 诊断中可行性较高,其中MRI 检查在判断侵蚀程度的影像特征中更具优势,可为诊断RA 疾病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螺旋检出率准确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