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环境下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
2022-07-07叶楠
叶 楠
(福州理工学院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0 引言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课堂板书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授课方式进行,以“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的考核评价比例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是以学生出勤和作业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期末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查对理论概念知识、流程公式的掌握等。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将带来重理论、轻能力、重期末、轻过程、重记忆、轻创新的诸多弊端[1]。因此,笔者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结合本校教学现状和问题,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了考核评价方式,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提出了重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1.1 基于慕课的教学安排
传递知识是传统授课的主要目标,而通过慕课则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为了研究学习者的行为轨迹与慕课成绩之间的关联性,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校慕课课程为例,课程链接为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TU-1003248002,内容包括10个章节,涵盖了160余项理论知识点,以5~15分钟的视频为时间区间,划分了逐项任务点,学生可进行简答、论述,也可参与到观看视频前中后的话题讨论里进行意见发表或测试,提供为期20周的课程开放时间。课程以19级通信工程1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样了56个样本值。
1.2 课程考核的改革及实施
为了解决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题组不断创新思路、推进改革,尝试在课程考核与评价中加大线上考核所占比例,以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现将课程总评成绩定为“平时考核(50%)+期末考核(50%)”,突出对学生全面能力的测评和综合打分,以教学规范要求为指导,记录学生成绩动态趋势统计表,将平时的学习过程随记随访,使得平时作业分解出来的每一个任务和项目知识点都能够有效统计、有效参考,下面介绍考核方案的实施流程和步骤内容[2]。
1.2.1 平时考核
课堂出勤、课堂表现、线上自测均是平时考核的重要因素,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前线上视频播放次数和在线时长、课前子单元测试题完成情况和讨论区参与情况及课后作业等。
(1)出勤:为了避免每节课点名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出现同学代替答到的现象,可采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或者慕课堂微信小程序进行签到统计,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课程时间并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
(2)课题提问: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提问阶段。课前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前序课程的复习巩固和知识掌握情况,推动学生自主复习思考;课中提问主要是指明某位学生进行回答或者同学们自告奋勇举手应答,但通常在课堂上会出现冷场情况。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采取“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中“随机点名”“发红包”等功能,让课题充满既紧张又活跃的气氛。
(3)课堂测试:主要包括慕课平台线上各环节活动的参与情况,例如,课前线上视频播放次数和在线时长、课前子单元测试题完成情况和讨论区参与情况及各单元测试及期中测试。因此,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课前在慕课平台或超星平台等在线平台上设置发布题型题量内容以及与教学配套的教程视频,依托平台数据采集和分析,更好地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规避学生存在突击学习的思想,综合了解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情况。
(4)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应当在原有基础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变革,采用多知识点结合考查的方式推陈出新,避免学生依托网上答案抄袭复制,或学生间互相抄袭复制,可以设计一些帮助思考探讨的开放创新题目,例如,按照项目式任务,让学生们分小组组队,进行项目的调研、课题的实施,报告的汇总,有余力的小组可以到实验室中进行方案的验证和实操,最后,学生们可以上台汇报小组成果,通过师生点评、生生点评进行考核。
1.2.2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主要是闭卷考试,主要考核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题型主要有客观题和计算题,为了激励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认真做作业,可以考虑在考试的时候出一些和作业题类型相似的题型,同时,为了区分一些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的水平,可以设置一些综合题[3]。
改革后的考核要求:期末总成绩=期末笔试(50%)+线上课程成绩(15%)+学习课件个数(10%)+出勤(10%)+讨论(5%)+练习分数(10%)+讨论优秀发言等加分项,具体考核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考核评价组成
1.3 慕课平台的学习行为数据分析
1.3.1 数据搜集与处理
经过一学期慕课平台的运行,平台上积累了学生们大量的学习行为数据,本文将慕课平台中学习者行为日志数据统计汇总,通过筛选去除无学习活动的无效记录,结合慕课成绩分布对学生进行分组,再利用在线SPSSAU工具得到慕课成绩分组与学习行为数据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4]。
1.3.2 课程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图1为课程考试成绩的统计。
图1 课程考试成绩统计
课程综合成绩比例相比传统教学上来说有所变动,增加了线上慕课课程的课程成绩,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慕课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同等知识水平和学习行为特征的学生,其慕课成绩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平均维度来看,慕课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仍起到了显著的帮助作用,大部分学习者慕课成绩均高于60分,所以对高校慕课学习的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表2 慕课成绩进行描述性基础指标统计分析
2 学习行为分析
2.1 相关性分析
卷面成绩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体现,以整个课程数据为表3。
表3 Pearson相关-详细格式
从表3可知,卷面成绩和视频观看时长、观看个数、参考讨论个数、课堂答题情况及出勤情况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均较小,接近于0,并且p值均大于0.05,因而说明卷面成绩和出勤、练习、讨论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强。对比慕课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如上分析并未达成一致结果,因此还需对慕课成绩和学习行为的相关性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2.2 学习行为描述性统计
根据学习者课程成绩,把学习者按成绩段进行分组。第1组G1学习者:各科课程成绩均高于80分(G1 80),第2组G2学习者:各科课程成绩均在60~80分之间(80>G2 60);第3组G3学习者:各科课程成绩均低于60分(G3<60),其分布如下几个表所示。
对G1组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4所示,G1组学习者出勤情况都满勤,课堂答题情况、观看视频数标准差均较小,可见组里的每个学生都能把测验题、视频数完成、同时,观看时长平均值为51 199.667秒,说明组里学生的确认真观看了课程视频,基本不存在拉动进度条情况。该组答题正确数为24,说明G1组学习者表现出了阶段性答题积极性,其慕课成绩均为良好以上。
表4 G1组学习行为描述性基础指标统计
表5为G2组学习者学习行为描述性统计结果,该组视频任务完成数均值为70,说明G2组中有学习者没有学习完所有课程视频,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随之越低,与之相对的观看时长却比G1组视频时长值大,可见该组存在对某些视频反复观看的情况,G2组答题情况平均值18,说明该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一般。G2组学习者平均分为72,这与整体互动环节数据对应,说明G2组中有前期学习认真但后期懈怠的学习者。
表5 G2组学习行为描述性基础指标统计
表6为G3组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G3组慕课分数平均值为49,可见这组学生整体对线上慕课课程的参与度不高,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导致丢失了这部分成绩,同时,从视频观看个数、视频观看时长来看,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差距较大,可说明该组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刷课现象,主要体现线上的互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平台即将截止时间。另外从课堂答题情况来看,G3组对讨论区的问题都没有去关注和回答,也可说明该组学生大多数没有及时完成测验,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所以在学习效果上不理想,期末卷面成绩不及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增加对该组学习者的关注。
表6 G3组学习行为描述性基础指标统计
通过三组的学习行为描述性分析,总结为自觉性强、学习高效的G1组的学习模式,学习习惯较好,能主动完成任务,但积极性逐渐减弱的G2组学习模型以及线上学习参与度不高,学习态度随意散漫的G3组学习模型。此外从统计数据上还发现,学生们的出勤情况均良好,学生们都能较好地遵守学生考勤管理制度规定;个别视频观看得多的学生卷面成绩不一定理想,但是没参与线上活动的卷面成绩绝大多数很不好,这也表明改革后的考核评价方式与传统“一考定音”的不同,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模式将不再受益。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学习行为特性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3 改革反思
我校电子信息类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贴近行业、融入企业、工学相长、注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适当选择不同案例,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促进专创融[5]。另外,还需对混合式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具体建议如下。
(1)改革考核内容。迭代传统的内容记忆方式,演进到对整体素质能力、实训技能操作的考核上,同时对考核内容进行转变,增加对创新设计实验的能力考核。
(2)转变考核目的。过程的综合性考核更能体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考核的方式应该过渡到对全过程的考核。一部分对过程性考核成绩进行评分,另一部分也以结果性考核成绩为导向来辅助过程性评价。采用先过程、再结果性考核的顺序环节,分配各50%的比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性和能动性,规避考前突击、侥幸心理的现象。
(3)多样化考核形式。对原有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方式进行改变,开展多样性的过程性考核内容,主要有课堂表现、任务项目,以及阶段性自测和线上学习统计等方面。考查形式也从可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改革,结合机考和笔试方式进行测验,采用项目调研上台汇报、头脑风暴翻转课堂等多种创新方式,多角度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结合SPOC实施开展混合式式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利用慕课学习轨迹生成的数据,结合SPSSAU统计工具,分析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情况,同时也对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的阐述。本文虽然已有对不同慕课成绩的学习者行为进行分析,但还需对其他类型课程,更多的学习行为进一步探索,完善慕课学习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