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7-07何娴妍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藏图书馆

文/何娴妍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0)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图书馆内纸质资源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服务方面也越来越关注用户需求的多元化。虽然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已采取信息化手段,对馆内信息资源及服务模式进行了优化,但是由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普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继续深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互联网技术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条件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资源大量涌入,信息的存储模式、传播路径以及应用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技术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馆内图书资源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不少高校开发了专业的馆藏数据库以及数字图书馆,使馆内资源突破时空限制,展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的高度交互性与灵活性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图书馆员不再囿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深入读者群体,主动了解读者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支持服务,促使读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2.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馆藏数字化程度低,未建立特色馆藏体系

随着网络信息的大量涌入,高校图书馆需要管理的信息体量远超以往任何时代。当前,高校图书馆内不仅有传统的纸质书籍、部分数字化的电子文献,还包括一部分用户资料、文献备案以及读者反馈,资源数量不容小觑。[1]然而,传统印刷型图书的存储量庞大,数字化的馆藏资源整体数量并不多,未能实现与馆内纸质文献同步查阅。图书馆用户不仅需要传统的纸质资源,对电子文献的需求量也逐渐提升,但由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用户无法获取所需电子资源,阅读体验感普遍较低,信息获取效率难以得到满足。

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化是建立馆藏特色数据库的基础。部分高校由于信息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深入挖掘现有图书资源,开发利用馆藏特色的效果并不显著。另外,高校图书馆普遍追求馆藏数量,而忽视图书资源质量,在引进资源的过程中,不注重资源结构的配置比例,没有对资源质量严格把关,造成引进资源凌乱而无序。读者对信息的利用率偏低,信息开发程度尚未得到显著改善,以致特色馆藏体系的建设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2 信息更新存在滞后,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资源更新速率与日俱增。然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由于无法匹配网络更新速度,往往未能有效整合本馆信息化成果与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并且囿于传统管理运作模式,图书馆的资源引进周期较长,学术信息的更新速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读者更偏向于在互联网中获取最新数据,给图书馆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在政策层面,“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建设较普通院校能获得更多政策上的倾斜。在技术层面,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图书馆在软硬件设施、服务器数量、交换机性能上都不能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图书馆匹配;自动化网络也由于配置过低无法与区域内其他高校连通,难以构建共享资源的信息平台。在信息意识层面,部分高校对信息化建设并不重视,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局部、自发地引进信息资源;更有部分高校由于利益问题主动放弃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把自身变为一座“信息孤岛”。长此以往,区域内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你有我有,你无我无”,信息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严重。[2]

2.3 信息平台功能受限,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信息需求趋于多元化。但目前,图书馆的自助设施以及信息化平台的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大部分高校的自助借还、查询设施仅展示馆藏的基本信息,缺乏读者的评价反馈,读者无法全面了解资源状况;另外,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检索手段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匹配信息资源的增加量,使得读者在检索时往往会查到许多与主题并不相关的资源,使得信息查准率大幅缩水。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信息平台尚未设置全方位开放模式,平台上的馆藏查询、图书借阅、数据库检索等功能仅限本校人员使用,社会化程度较低,信息资源整体利用程度不高。

此外,由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仍采用传统管理制度,图书馆员信息意识不高,与用户之间缺乏互动沟通。馆员只是被动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没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部分高校图书馆缺乏专业型图书管理人才,相关部门的管理者也不重视对图书馆员的日常培训和继续教育,以致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馆员往往会表现出忽视或退缩心态。长此以往,信息化建设水平将得不到提升,图书馆的长远规划也势必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3]

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推动资源数字化,形成特色馆藏

当代社会海量信息资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数字化的电子资源较之传统纸质文献不易丢失且备份方便,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读者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就是,将传统纸质文献转换为光、磁介质信息,不断完善本馆的电子资源库。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势必会长期共存。因此,图书馆应根据高校教学安排以及图书馆未来发展计划统筹兼顾,规划安排好各类型、各载体资源在馆藏中的所占比例,协调好传统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数量,依托本校专业优势与特色学科,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体系,建立高校特色数据库,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高校学术成果的传承和发展。

3.2 设计智能化信息平台,借力新媒体良性发展

建立智能化的信息平台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智能化平台的设计要求高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连通网络资源,并提供智能客服在线为用户答疑解惑,与图书馆员相互配合,形成线上线下全过程引导。与此同时,平台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建立信息检索档案,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评价不断改进推送机制,创造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新模式。

新媒体是互联网体系的重要内容。图书馆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有利于促进内容分享、读者服务以及舆论宣传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有赖于其优质的内容推送,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新媒体的成功经验,通过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为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推送信息资源。图书馆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深入到读者群体中去,了解读者的信息偏好,搜集读者关于图书馆建设的评价与反馈,开放社会大众对于图书馆的舆论监督,从而促使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3.3 推进馆藏资源共享,优化馆员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特定领域信息资源匮乏的问题,而信息共享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一方面,区域内高校可结合各馆独有的学科特色,成立“区域图书联盟”,并设计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共享馆藏资源,建立一个互惠互利的高校信息共同体。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支持校外人员通过支付一定费用来获取高校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建设成果的转化,打破高校图书馆相对独立与闭塞的窘境。

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图书馆员转变观念,树立信息意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理念,主动与用户沟通交流。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引进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更要注重对现有馆员的培养,对图书馆员开展日常培训与继续教育,不断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不同高校的馆员可以定期讨论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现高校间的“人才共享”。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工作量庞大且持续时间长的工程。高层领导、相关管理部门乃至图书馆员,都要树立高度的信息意识,对图书馆信息化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发展先进信息技术,把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藏图书馆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图书馆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