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抖音APP的社交网络成瘾控制策略
——以直播礼物打赏为案例

2022-07-07刘梦涵张楠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主播社交用户

文/刘梦涵,张楠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伴随抖音App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它带来愉悦感与便利的同时,也因沉迷于此遭到了严重的危害,尤其因打赏主播而引发的一系列网络乱象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空间秩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此,笔者认为应从多个层面出发进行控制管理。

1.抖音App社交网络成瘾的定义

社交网络是基于网络的服务,能够使个体与其他用户相连接并建立联系。[1]网络成瘾是“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2]学术界对社交网络成瘾的理解不一,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人为介入干预的疾病;也有学者认为这并不是疾病,而是影响大众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

抖音作为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而流行起来的一种社交媒体,几乎人人的手机中都有抖音App的影子。很多人经常连续数小时刷抖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刷抖音”,通过抖音与外界沟通。更有甚者,用抖音直播中的互动代替了日常的交友活动,为争当榜一大哥“散尽家财”的报道屡见不鲜。笔者参考专家对以上概念的定义及大众使用抖音App的现状,把抖音App社交网络成瘾理解为:使用者难以控制刷抖音App的欲望,刷抖音时表现为沉浸其中的状态,短时间内离开抖音会产生焦躁、不耐烦等负面状态。

2.抖音App社交网络成瘾的原因

第一,抖音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送。抖音会根据用户的个性偏好推送内容标签。比如汽车圈层用户,其抖音推荐界面的前三条推送中,会包含至少一条车圈界获赞量最高的视频。持续推送的“算法黑箱”将用户捆绑进特定圈层的“信息茧房”中,因趣缘所陷入的“沉浸式体验”状态,如巴赫金的“狂欢情结”一般上瘾。而即便对数据算法较为了解的用户,也很难逃离圈层文化构筑的“拟态环境”。

第二,抖音对用户碎片时间的预判。“碎片化时间”是指一些短小的、零碎的时间,如等电梯、排队等的时间。刷抖音正好填补了人们生活中这些不知如何处置的碎片时间。抖音大部分视频的时长都非常短,集中在10秒到1分钟,而且抖音的视频不需要提前下载,可以大大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效率。

3.抖音App社交网络成瘾的控制策略

3.1 提升自控能力,规范自身行为

大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网络成瘾行为较为突出,该群体的成瘾原因是受从众心理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正能量引导和约束,比如:通过贴标语、主题征文等活动,在大学生群体内营造一个多读书、少玩手机的氛围,让他们转变从众的对象和内容。

大学生也要提高自控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抖音来放松身心、缓解疲劳无可厚非,但要坚持适度原则。如果沉迷其中,不仅会使人精神疲劳,还会影响日常生活。严重者因直播打榜散尽家财或疲劳过度造成身体损耗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大学生可以给手机设定青少年模式,严格遵守每天刷抖音的时间,先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再刷抖音,取消关注让自己长时间沉迷其中却得不到任何收益的主播,避免抖音成为“互联网之于生活的一种新奴役”。[3]

3.2 提升平台责任意识,强化平台管理措施

第一,抖音应引导平台加强行业自律,限制直播间的打赏金额。近年来,虽然抖音对充值金额和打赏金额有着严格规定,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抖音应设置更加详细的规定,比如:在充值前增加认证环节,充值金额和单次打赏金额都应分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设置打赏冷静期,等等。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直播间,抖音也应设置相应的金额限制,对带货、聊天、舞蹈等不同直播间类型设置不同的打赏上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使用者不考虑自身情况而进行盲目打赏。

第二,抖音应监督平台完善防沉迷系统。早在2019年,抖音就在网信办指导下推出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会限制抖音使用的每日时长和内容,这是一项防止沉迷的重大举措,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少有青少年主动打开这一模式,而且此项模式只针对青少年,也不能有效规范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和成年人。因此,这一模式还有待改善,比如:只要开启认证环节,就自动开始防沉迷系统。此外,抖音还要优化对受众的推动内容,在受众兴趣的基础上,多推送一些正能量的视频,加大监察和审核力度,防止暴力、血腥等不适合受众观看的视频泄露。对于成年人,刷抖音到一定时间后,平台可跳出观看时长弹窗进行提醒。

第三,抖音应从网络直播内容和主播资质源头来加以规范。近年来,部分主播职业道德低下,时常制作低俗、不雅的内容吸引用户,甚至在直播中故意打擦边球,目的就是获得巨额打赏和礼物。这样的作品内容和主播素质,使一部分意志力差的人沦陷其中。因此,平台一方面要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对主播的培训和教育,定期考核,提高主播素质和作品质量,引导主播发布正能量、健康向上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审查制度和流程,确保流入到市场中的视频和直播内容适合大部分人群,并加大惩处力度,一旦发现有违反网络平台规则的主播,直接予以封杀,并删除其相关作品。

3.3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部分大学生沉迷抖音,在网络直播中不考虑自己现实情况进行高额打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攀比之风和虚荣心理的作怪。因此,全社会宣传主流价值观念势在必行。这种从互联网中孕育的问题正好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加以解决。一方面,抖音应呼吁创作者多创作一些宣传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多借助直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改变直播就是为了挣钱的错误思想。比如,反诈主播老陈因在抖音直播PK中宣传国家反诈App获得了极高的流量,但他并不是以获得礼物或打赏为目的的。在直播的过程中,老陈虽然没有获得高额打赏,但他向观众推广了大量的反诈骗知识,增强了观众反诈骗的能力和意识。可以说老陈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直播主播。另外,抖音应呼吁主播在直播的时候劝导大家理性消费,在自己承受范围内理性打赏,淡化榜一大哥、大姐的虚假荣誉称号。前段时间,部分著名主播在直播的时候关闭了打赏功能,专注直播内容的输出,这就体现了直播打赏乱象的整治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改变了人们拔得打赏头筹的欲望和不良习气。

3.4 发挥融媒体的权威性引领作用

在抖音App等新媒体软件盛行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重要作用。对传统媒体的重视和使用,也是控制抖音等新媒体社会网络成瘾的重要策略之一。近年来,伴随融媒体的发展与建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下沉至新媒体平台,在控制抖音社交网络成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传统媒体利用报纸、广播等向大众科普抖音App的使用功能、操作方法,同时也向大众报道了一些不正当使用抖音的案例,例如:某生因沉迷抖音导致眼镜度数快速上涨、大学未能如期毕业、家庭关系紧张;某生因操作不当,误用父母的手机为一主播高额打赏;某生因狂热喜爱抖音主播,投掷全部家财为换主播的微信号;每日受到万元打赏的美女主播,居然是男人假扮;等等。这些案例的曝光,借助融媒体整合后的权威性,可以引发新的社会议题,从而降低用户沉迷抖音和陷入直播打赏乱象的概率。

4.结语

近年来,大众沉迷抖音的问题越发凸显和严重。只有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加强抖音平台的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发挥融媒体的权威引领作用等,才能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交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主播社交用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人气』主播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我是小主播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