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

2022-07-07李灵晏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废物医疗机构贵州省

文/李灵晏

(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未按规定安全处置的医疗废物,可能会对水体、大气、土壤环境等造成污染和难以修复的生态危害,甚至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严重后果。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贵州战略,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产生的危害,贵州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加强了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工作。

1.医疗废物的危害

(1)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未安全处置的医疗废物可能污染大气、地水体、土壤等环境。露天堆放的医疗废物会释放大量氨气、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医疗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如多氯联苯、二噁英等物质均为致癌物,将通过大气循环扩散。部分医疗废物所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化学性和药物性医疗废物含有的危险化学物质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将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长,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同时威胁人类饮水安全。医疗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将破坏土壤中的微生态,降低土壤的降解能力,导致土质酸化、碱化、硬化,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2)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感染性、损伤性和病理性医疗废物中含有多种致病菌、病毒,具备极强的传染性和生物毒性。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极易引起疾病传播和相关公共卫生问题。化学性和药物性医疗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等危害特性,可直接或间接地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2.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不规范

一是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学习不足,将医疗废物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垃圾清运回收,导致院内医疗废物管理混乱,存在诸如将化学性、药物性甚至部分小块病理性医疗废物混入感染性废物,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情况等分类问题。二是医疗废物转移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未在规定时间内转移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转移交接不规范或运输车辆不规范、人和医疗废物混运等不规范等问题。

2.2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医疗废物相关企业未全覆盖纳入信息化管理。注册纳入省医废系统管理企业的数量不够,企业申报率不高,管理部门无法掌握较为准确的数据来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数据填报难度大。除贵阳市外,其他市州的信息录入方式完全依靠人工逐条录入。尤其是大型医院,医疗废物产生数据庞杂,汇总统计中容易出现错误偏差,系统信息录入压力大,容易出现错报、漏报现象。三是现行使用的省医废系统医疗废物模块相关功能不能满足管理需求,需要优化升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结合管理需求,以座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通过多方位分析研判,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探索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加强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管理为抓手,助推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

3.医疗废物管理新举措

3.1 技术助力,打造智慧综合监管新模式

医疗机构各科室借助物联网技术对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自动称量和标识,进行条码识别化,按照一袋一码进行管理。医废收运人员及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通过手持设备扫码进行相关数据的自动读取、存储和汇总,为医疗机构自身及生态环境、卫生等部门提供准确的管理数据,使医疗废物在产生、转移、贮存、处置各个环节实现数据自动记录,且均能追根溯源,有效避免医疗废物非法处置、外卖、超时贮存及数量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医疗废物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使医疗废物的监管由被动向主动进行转换。

3.2 系统升级,筑稳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化基石

升级优化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废物模块(以下简称省医废系统):一是将管理计划、出入库信息、转移联单等相关信息进行强关联,增加数据逻辑校验、数据异常告警等功能,帮助提升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减轻企业填报负担和管理部门数据审核负担;二是进一步对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转运、处置、处置后等各环节进行梳理,补足缺项,真正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可记录,可查询,可追溯。

3.3 部门联动,共推全省可追溯信息化进程

一是逐步推进医疗废物相关单位“全覆盖”纳入省固废系统管理。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建立医疗废物相关单位清单,督促相关单位按照“应填尽填”“应报尽报”的原则在系统中进行基本信息和其他数据信息的填报,并加强数据审核质控。二是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加强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沟通协作,共同起草印发通知,整合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力量,采取分级分步方式,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监管。三是加强组织培训。多部门联合组织全省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有关管理人员,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含中医类医院、妇幼保健院)医疗废物管理相关人员全覆盖开展培训,提升医疗废物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

4.取得的主要成效

4.1 医废系统注册使用率大幅提升

自推行可追溯信息化工作以来,根据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的医疗机构清单,相关管理部门有的放矢,稳步推进,医疗机构注册和条码接入量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共有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医疗机构注册率71.3%,较2020年新增约1000家,增幅约33.7%,条码接入率46.6%。全省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注册率94.5 %,条码接入率91.1%。

4.2 数据准确性稳步提升

通过医疗废物产生、转移、处置等各环节相关数据自动关联、数据异常告警等信息化手段,贵州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相关数据错报、漏报现象显著减少,准确性和一致性稳步提升。2021年1~6月,医疗废物填报产生量和转移处置量数据相差74.25%;7~8月,可追溯信息化工作初显成效,医疗废物填报产生量和转移处置量数据相差21%;9~12月,医疗废物填报产生量和转移处置量仅相差2.6%。

4.3 医疗废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利用条码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自动记录上传医疗废物在产生、转移、贮存、处置各个环节的数据,企业减轻了数据填报负担,同时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追溯性;二是通过预警告警、统计分析等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辖区内医疗废物动态信息,为管理决策和工作谋划提供数据支撑。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以省医废系统数据为依托,统一了医疗废物产生量和处置量的数据来源,为进一步精准施策提供了条件。

4.4 医疗废物管理能力逐步提升

以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管理为抓手,贵州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推进会、指导帮扶,使得全省医疗废物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是医疗废物相关单位学习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主动性增强,人员素质、思想意识、管理能力等有所提升;二是扫清了医疗废物分类、院内转运和处置后医疗废物环境监管的“盲区”,进一步提升了医疗废物环境监管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和中医药管理局等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了监管合力,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医疗废物监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5.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医疗废物管理问题,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充分利用物联网、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建立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管理体系,积极打造医疗废物智慧综合监管新模式,强化部门联动,方能不断提升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猜你喜欢

废物医疗机构贵州省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ITER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对CFETR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启示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