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2-07-07张军张建峰

华东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车辆院校

文/张军,张建峰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汽车产业碳排放是全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之一,对实现碳中和终极目标至关重要。据中汽中心估算,汽车产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7.5%。在汽车产业“新四化”大趋势下,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数字化建设等为企业“脱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汽车行业加速低碳转型提供了新动能。依托全球加速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并且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在数字化的浪潮下,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做了一些智慧交通方向的尝试和实践,包括在研发、测试等环节中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前做好相应规划,能够提高效率,大幅精简流程,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大环境下,汽车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质的变化,传统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生产研发需求。

1.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性院校车辆工程专业以知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针对此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建立培养体系。相对于理论应用型人才而言,知识应用型人才需要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包含基本的车辆结构、原理、电子控制、车用材料以及汽车加工制造工艺等。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车辆工程专业应突出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增加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相对弱化理论研究型知识。能力结构包含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因此在构建能力结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增强智能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软件编写、测试加工、先进制造工艺、电子电路等技术能力,强化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责任心与意志品质,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解决问题。

针对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车辆工程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需要从培养体系、教学设计、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进行颠覆性变革,打破传统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以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能力提升为主导开展新型培养模式。

2.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与企业需求的衔接不够紧密。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企业,为企业输送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持续地与企业对接,了解行业动态。随着汽车工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原本的结构设计类以及产品研发类人才需求大幅度降低,而对于汽车造型设计、智能网联、电子技术等类别的人才又十分渴求,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各大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因此,研究型院校应将车辆工程人才的培养转向多学科交叉的智能方向,在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新型能源的开发等多个领域进行人才培养。应用型院校则应转向产品的测试、技术应用、可行性分析、后市场的技术维护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因此,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确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需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深入剖析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

(2)行业新技术的引入力度不足。近几年汽车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针对传统能源汽车的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如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接受最新的行业技术,是目前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高校首先需要知道车企重点研发和攻克的前沿项目,其次要深入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依靠以往的人才培养体系所设置的课程项目,难以满足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培养出的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后仍然还是以传统知识来支撑工作,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缓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人才培养的转型。目前,地方民办类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师以新毕业研究生为主,部分具有企业背景的教师也不能够长期坚持在企业学习与锻炼。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应当做出转变,快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锻炼自身实践能力,掌握最新的技术技能,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指导学生,传授前沿知识与技能。

(4)学科交叉培养模式不够成熟。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不仅要包含原先的基础学科,还需要增加智能制造、软件编程、电控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人才培养环节需要多个院系多个专业交叉培养。学科交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推进得十分顺利。首先,它增加了学生的课时量;其次,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汽车专业教师所具备的能力不够,而相关其他专业教师对于汽车专业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学科交叉教学过程难以很好地衔接,容易出现就课论课的现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无太大作用。

3.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革新探索与实践

(1)校企融合技术育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是现在教育背景下的一个难题。一是单个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片面化;二是企业育人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对自己有用的人才,一旦学生改变就业方向,企业培养的成效就变得淡薄。因此,合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该是在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背景下,针对某些重要课程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例如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可以引入企业先进的设计案例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其在完成企业目标的同时获得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

(2)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一向是教学工作的难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金课是教育部近几年提出的重要举措,旨在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与应用的能力。课程改革应以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性为宗旨,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的黄金部分,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拓,提升课程的含金量。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理应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做到与时代接轨,将传统课程打造成与现代汽车技术匹配的新型课程。例如,汽车动力系统课程中不仅包含内燃机部分,还应包含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等部分内容,让学生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3+1”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目前,应用型高校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环节集中在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上。多数院校在这一环节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应付心理,没有能够抓住最后一年的培养周期。“3+1”模式最大的亮点在于前三年进行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年通过企业平台来锻炼综合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检验前三年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更能在最后锻炼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让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快速适应企业,满足企业的需要。

4.结语

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没有永远的人才,只有符合时代的人才,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势在必行。在此阶段,地方院校应抓住时代的风口,准确把握汽车技术转型的趋势,通过准确的定位,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培养出符合当前汽车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院校只有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抓住先机,也才能在人才培养环节立于根本之地。

猜你喜欢

应用型车辆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车辆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