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行性腹泻预防与治疗

2022-07-07盛继跃许德彬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流行性哺乳猪群

文│盛继跃 许德彬(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畜牧兽医站)

猪流行性腹泻最早出现在1971年的英国,农场主发现其养殖的育肥猪和架子猪出现了急性腹泻症状,而我国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发现了流行性腹泻病毒,并且在2021年发生了变异,传统疫苗对变异后的毒株保护率较低。猪流行性腹泻便在我国呈暴发性流行,猪的感染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重视该病的治疗与预防工作,要求养殖户在日常养殖中树立科学养殖意识,加强对该病的预防,降低猪流行性腹泻对养猪行业的不利影响。

一、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多发性肠道传染性病症,该病的潜伏期比较短,仅有1~2天,常发生于温度较低的寒冷季节,如冬末春初时节哺乳仔猪、保育猪及育肥猪猪群比较易感,发病率可达100%,而母猪的发病率为15%~90%,其中哺乳仔猪由于自身机体发育不完善,免疫力比较低,一旦发病会有极高的死亡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猪体内受到侵袭的部位其临近的组织和细胞均可被感染,发病猪及病愈猪是猪流行性腹泻主要的传染源,其排泄物中也会存在大量具有感染性的活病毒,还会不断污染猪场的其他区域,导致不同区域不同猪群的感染。

二、临床症状

1.仔猪患病临床表现。哺乳仔猪患病以后会出现严重的呕吐症状,呕吐物中含有黄白色黏液,之后会出现腹泻症状,排泄物呈现黄色、灰色或透明水样,从猪的肛门处不断流出,导致肛周受到严重的污染。随着病情的发展,仔猪肛门下的皮肤会发红变肿,脱水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同时眼窝下陷,走路摇晃,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一般病发后3~4天会脱水死亡。

2.成年猪患病临床表现。中型、成年猪患病后首先会出现精神不振、呕吐、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的情况,同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病率在10%~90%,如果得到及时治疗,死亡率不高。但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生也会降低猪的免疫能力,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如沙门氏菌病、嗜血杆菌病等。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发现,其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肠,小肠明显膨胀且肠壁变薄,其中充斥着大量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上的淋巴结水肿、胆囊肿大。一些病死仔猪的胃内部还存在发酵的内容物及大量黄白色凝乳块,病情较为严重的仔猪胃底部还有严重的坏死病灶。部分病猪肺部有明显的坏死病灶。

四、治疗方法

治疗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限食治疗,该治疗方法可用于猪染病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病猪症状比较轻微,养殖人员可以将猪舍内的剩余饲料、饮用水等全部清理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然后禁食2~3天即可。由于猪的食欲不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禁食期间可以给猪口服大量的液盐来避免猪出现脱水症状,这一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猪的腹泻症状,减少死亡率;二是在病猪症状较严重的时候可以通过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配合使用盐酸吗啉胍片进行治疗,一般15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每次1片,15日龄以上的猪只每次1.5片,一天3次,为了防止病猪脱水,治疗期间还需要给病猪口服补充液盐;三是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缓解腹泻,还能避免发生继发感染,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四是针对腹泻、呕吐、8~13日龄仔猪可以口服诺氟沙星及补液盐+粘杆菌素,在实际用药时需要将其加热到39℃进行滴服,4~5次/天,以确保仔猪无脱水现象,如果是14日龄以上的哺乳仔猪还可采用中药治疗,即取白头翁散50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每头滴(灌)服3~5毫升,2次/天,连服3天;五是要及时进行补液治疗,主要是因为发病后期病猪由于腹泻症状比较严重会发生严重的脱水现象,因此可以采取经腹腔注射补液的形式,一般使用的药物是250毫升葡萄糖氯化钠、10毫升氯化钾、50毫升5%碳酸钠、10毫升樟脑磺酸钠、10毫升维生素C、2毫升阿托品、50毫升地塞米松,如果发现病猪有出血的情况还应该联用维生素K1、K3,并使用环丙沙星来控制可能会发生的继发感染,当病情开始恢复后可在饲料中加入鞣酸蛋白、药用炭等涩肠吸附性药物来巩固治疗效果。

五、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猪流行性腹泻主要是受到病毒的影响,因此养殖户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不断提高生猪免疫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抵御病毒的侵袭。一是要为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障猪舍通风、透光,由于寒冷应激因素极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因此还需要在寒冷的季节做好保温工作,有条件的猪舍可以安装一些电子信息设备来保持猪舍恒温恒湿,确保猪群生长稳定;二是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猪舍中的粪便等污物,使用清水清洗,然后彻底消毒,包括猪舍墙壁、地面及相关器具等,确保猪舍环境干净,避免病原体滋生;三是要加强饲喂工作,严格按照猪群生长阶段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不断提高猪群免疫力;四是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阻止病毒传播,如在养殖场内外进行消毒,包括进出人员、车辆,再就是要禁止泔水喂猪等,全面减少病毒的传播概率,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2.重视仔猪的养护管理。哺乳仔猪极易发生流行性腹泻,因此养殖户应重视仔猪的饲养管理。一是在仔猪出生时候对其进行初乳哺育,由于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有效增强幼猪抵抗力,加强幼猪体质,从而降低流行性腹泻的发生概率;二是要针对断奶仔猪进行管理,断奶仔猪极易发生断奶应激,因此养殖户要加强对仔猪的观察,一般抵抗力较强的仔猪可先进性断奶,而抵抗力较弱、肠胃消化功能较差的仔猪要逐步断奶,避免受到应激影响;三是要科学选择饲料,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饲料,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3.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当前生猪养殖期间进行疫病预防的重要手段,在猪流行性腹泻预防中,接种疫苗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目前最常用的疫苗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流行性腹泻病灭活疫苗,免疫接种14天后便可产生免疫力,其抗体保护率可达80%以上。由于该病在寒冷季节高发,因此需在每年11月前给猪只建立起良好的免疫力,实施全群免疫接种。哺乳仔猪还需要加强对母猪的免疫工作,以便提高初生仔猪免疫力,母猪在每年9、10月进行2次免疫接种后,从11月开始对所有妊娠母猪实施产前跟胎免疫便可有效防控新生仔猪的猪流行性腹泻病,妊娠母猪初乳中有抗体,通过采食初乳的方式传递给仔猪,从而确保仔猪获得高含量的抗体。除此以外,还可通过母猪“返饲法”来急性预防,即对11月至次年3月期间分娩、临产前半个月以上的妊娠母猪或空怀母猪进行强毒人工感染,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病猪粪便或采集2~5日龄发病症状典型的小猪小肠(包括内容物)剪碎后拌在饲料里饲喂空怀或妊娠母猪,这样母猪在感染后15天便能产生抗体,并通过初乳传递给哺乳仔猪,以此大大降低仔猪的发病概率。

4.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也能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概率,因此养殖人员可以将适量抗病菌、病毒药物加入猪群饲料中,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除此以外,还可选择康复13~18天且不存在复发问题的猪群,抽取其血液制作抗凝血,为尚未感染的猪群肌内注射,仔猪注射剂量一般为4毫升/头,母猪注射剂量为20毫升/头,哺乳母猪注射剂量一般为30毫升/头,从而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5.坚持自繁自养。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坚持自繁自养,如果必须要引进猪群,应做好隔离工作并加强检疫,确认健康后再混入猪群。除此以外,还需要全进全出,从而更好地净化整个猪群,降低该病的传播概率,保障养殖场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猪流行性腹泻对仔猪的影响较大,其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养殖场的规模化发展。因此,养殖户在日常养殖中要予以重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给予治疗,降低该病的影响。除此以外,养殖户要树立科学养殖意识,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工作,做好免疫预防等,从而有效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降低其对养殖场的影响,以便进一步实现养殖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流行性哺乳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会哺乳的树
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