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释放研究

2022-07-07张凤梅蒋爱月向能军蒋昆明李振杰太志刚

关键词:微胶囊精油形貌

张凤梅,蒋爱月,向能军,蒋昆明,杨 晨,李振杰,太志刚

(1.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231;2.昆明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 言

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是从桃金娘科千层叶(Melaleucaleucadendron)中提取得到的植物精油,具有抑菌抗炎、杀虫等药理活性,其香气成分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民间常用来治疗伤风感冒、鼻炎、咳嗽和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在食品、医药和烟草方面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1-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如松油醇、松油烯、桉叶素、羟基萜烯和蒎烯等[3-4].基于其成分均为低沸点物质,挥发性较强,加温时,香气挥发量增加,容易氧化,限制了其在药品、食品和烟草方面的应用.

增强茶树精油的热稳定性,使其缓慢释放香气成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查阅文献发现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香味成分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所得产物于常温下不释放香气,加温时,化学键断裂,香气成分释放出来,如糖苷类香料前体等物质.方法二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将香味成分包裹于其中,形成微米或纳米级颗粒,如微胶囊、微球、环糊精包结物等,在常温下,香气成分得以有效保存,加温时,香气成分热运动加剧,气化,穿过高分子外壁,释放出来[5-8].其中,方法一适用于单一香味成分,方法二对混合物或单一香味成分均适用,其中微胶囊因操作简便,容易扩大化生产,在食品、药品和烟草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6].迄今为止,相关文献报道了茶树油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并研究其稳定性和释放性能,如张晓明等人[9]采用复凝聚法,以多孔淀粉为载体,将茶树精油吸附,再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控制凝聚pH值、乳化时间、包裹时间和搅拌转速等因素,成功制备了茶树精油微胶囊,还发现其热稳定性提高,在一定温度点,其单日释放率仅为0.04%,不仅保持了稳定性,还有效提高其缓释性能,又如龚圣等人[10]以甲醛和尿素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茶树油/脲醛树脂微胶囊,所制得的微胶囊载药量为45%,4 d 释放量为68%,室温条件下微胶囊释放时长可达7d.

有别于复凝聚法或原位聚合法,单凝聚法只需一种壁材,通过调控体系无机盐的浓度,使壁材析出、凝聚并发生包裹.因为仅使用一种壁材,其操作方法较复凝聚简单,控制壁材和体系内无机盐的浓度,就可调控壁材的凝聚速率,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较强,具有包埋率高、成本低、易于扩大化生产的优点[11],目前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单凝聚法成功制备微胶囊的方法[12-15].本研究团队查阅文献发现,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茶树油微胶囊的研究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拓展茶树油应用范围,本文以明胶为壁材,采用单凝聚法,结合真空冷冻干燥制备茶树油单壁微胶囊(TTEO /GE),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结构,进一步通过热重/热差(TG/DSC)和热释放气质联用(HR/GC-MS)研究其稳定性和热释放性能.以上研究将为深入探讨茶树油微胶囊的单壁包裹及其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明胶(GE,冻力200)购自山东大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茶树精油(TTEO)购自吉安市佰伦植物油有限公司,氢氧化钠、乙酸、甲醛和无水硫酸钠等试剂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有限公司.

Mettler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wn-17m精确控温高温炉(南京利德盛机械公司),t25组织捣碎机(德国IKA公司),SZCL-2控温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DOR YANG 7230G/7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渡扬精密仪器(上海)有限公司),Agilent 7890A-MS5977B气质联用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LGJ﹣10真空冷冻干燥机(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FTIR-650S红外光谱仪(赛默飞科技),TG/DSC1 型热重/ 差热综合热分析仪 (瑞士 Mettler Toledo 公司),SZX/SZ倒置光学显微镜(奥林巴斯科技),Quanta200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I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TTEO/GE微胶囊的制备及形貌观察

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 2.502 0 g GE,将其置于50 mL蒸馏水中,升温至60 ℃,浸泡10 min,使之膨胀、搅拌并溶解于水中,观察分散程度,适当延长或缩短浸泡时间,待其分散完全后保温备用,得GE溶液.精确吸取2.850 mL TTEO,将其置于GE溶液中,以 12 000~15 000 r/min的转速乳化8 min,得TTEO/GE乳剂,调节转速为500 r/min,充分搅拌,匀速,逐滴,加入10%乙酸水液,直至溶液pH为3.6,停止滴加,持续搅拌.缓慢匀速滴加20%的无水硫酸钠溶液,采用分光光度计监测溶液透光率,当透光率数值由0忽跃至80%时,停止滴加,持续搅拌15 min,取适量样品于载玻片上,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成囊情况,进一步加入10%硫酸钠溶液,搅拌3 min,迅速冷却至4 ℃,逐滴加入适量甲醛溶液(12.3 mol/L),持续搅拌10 min,使用20%氢氧化钠调节pH为8.5,搅拌30 min,过滤,用蒸馏水洗滤饼3次,将滤饼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得到TTEO/GE微胶囊.

取少量TTEO/GE微胶囊置于载玻片上,取适量水将其分散均匀,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TTEO/GE微胶囊的形貌,拍照记录.进一步使用导电双面胶将TTEO/GE微胶囊固定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平台上,去除多余TTEO/GE微胶囊.观察其形貌,SEM的仪器条件为:真空度<10 Pa,保持3~4 min,喷金时间120 s,电压5 kV,电流15 mA,样品高度9.4 mm,放大倍数5 K.

1.2.2 FTIR测试

TTEO/GE微胶囊包合效应采用FTIR光谱仪进行测试,取适量溴化钾置于研钵中,分别加入适量TTEO、TTEO/GE和GE混合研磨,压片,空白调零.仪器条件为:扫描范围 4 000 cm-1至400 cm-1,分辨率为4 cm-1,扫描3次.

1.2.3 包封率测试

TTEO/GE微胶囊包封率的测试按Toure等报道的方法进行[16],取40 mL蒸馏水置于100 mL烧杯中,将200 mg TTEO/GE微胶囊搅拌分散于其中,观察其分散状态,借助超声仪器进行分散,控制功率和时间,观察TTEO/GE微胶囊形貌,确保其破壁完全.将10 mL正己烷加入分散液中,充分混合,超声,静置萃取 5 min,以 4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出上层正己烷萃取液.重复以上操作3次,合并萃取液,定容.GC-MS测定并计算包埋率.仪器条件:HP-5MS(30 m×0.25 μm)毛细管柱,氦气为载气,流速 1 mL/min,气化室温度280 ℃,四级杆温度150 ℃,离子源温度230 ℃.柱温升温程序为:起始温度50 ℃,保持5 min,升温至280 ℃,升温速率为3 ℃/min,于280 ℃保持10 min.经分离得到的物质采用EI离子源进行全扫描检测,扫描范围45~500 amu,采集得到总离子流图.

包封率(%)= (M/MO)×100

式中:M为茶树精油在TTEO/GE微胶囊中的质量,g;MO为初始添加的茶树精油用量,g.

1.2.4 TG/DSC测试

调试仪器于800 ℃下保持10 min,排仪器内部杂质,将 12.121 9 mg TTEO/GE微胶囊置于热重坩埚内.在氮气流量为80 mL/min,起始温度为30.1 ℃,最终温度为800.5 ℃,升温速率为10 ℃/min.

1.2.5 热分解分析

于实验室自制热分解罐中加入500 mg TTEO/GE微胶囊,旋紧内盖,压紧外盖,确保分解罐密闭,打开进气阀和出气阀,使用氮气置换罐内空气,关闭进气和出气,将热分解罐置于高温炉内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00 ℃,保持5 min,打开进气阀和出气阀,进气口通入氮气,出气口置于3mL二氯甲烷吸收液中,吸收5 min,将吸收液定容至5 mL,密封保存.分别升温至100 ℃、200 ℃、300 ℃、400 ℃和500 ℃,按以上操作程序得相应吸收液.采用GC-MS测定吸收液中的化学成分,仪器条件与1.2.3一致,检索谱库版本为NIST14,面积归一化法为定量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TTEO/GE微胶囊的制备和形貌分析

因单凝聚法制备所得微胶囊为单层壁,通过调控芯壁比,即控制其壁材厚度,操作简单,便于扩大化生产[13].本研究以GE为囊材,通过加入20%无水硫酸钠以降低GE的溶解度,以促使其凝聚,包裹TTEO乳球,加入10%无水硫酸钠,避免体系中GE解聚,迅速降温,甲醛固化,洗涤,冷冻干燥,最终得到TTEO/GE微胶囊.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胶囊的形貌,如图1所示,视野中TTEO/GE微胶囊呈球形,为单层壁材,且数量较多,范围内无絮状物,此结果说明凝聚的明胶将TTEO乳球包裹完全.

图1 TTEO/GE微胶囊镜像图 Fig.1 IM picture of TTEO/GE

为进一步观察TTEO/GE微胶囊的形貌及微观尺寸,本研究采用SEM观察了TTEO/GE微胶囊的微观结构.如图2所示,可明显地看到球形TTEO/GE微胶囊,尺寸范围为10~30 μm,表面光滑,形貌完整,无褶皱,与图1相似的是,尺寸稍大的表面附着了部分小尺寸微胶囊,且微胶囊之间存在孔洞,可能是在真空冷冻干燥时形成气孔所致.

图2 茶树精油微胶囊扫描电镜图 Fig.2 SEM picture of TTEO/GE

2.2 FTIR测试

如图3所示,自上而下分别为明胶(GE)、茶树精油(TTEO)、茶树精油微胶囊(TTEO/GE)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TTEO的主要成分为蒎烯和蒈烯等,所以在 2 922 cm-1附近存在较强的不饱和C﹣H振动吸收峰,在 1 676 cm-1附近出现了不饱和碳碳双键振动吸收峰;GE的片段为肽,其结构中存在胺基、羰基和羟基,所以在 1 600 cm-1附近出现了较强的羰基吸收峰,在 3 428 cm-1处出现了较为宽的羟基和胺基吸收峰;TTEO/GE在 3 428 cm-1出现了较宽的羟基和胺基吸收峰,同时在 2 922 cm-1附近出现了较强的不饱和-C-H的吸收峰.综上分析,证明此茶树精油微胶囊制备成功.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包埋率进行了测试,通过搅拌和超声破壁后,以正己烷为萃取剂反复进行萃取,通过GC-MS对萃取液进行了测试,最终,通过计算TTEO/GE微胶囊的包封率可达83.5%.以上结果说明添加无水硫酸钠,降低GE的溶解度,促其凝聚和包裹,为防止GE再次解聚,本实验添加了无水硫酸钠稀释液以保持包封率.在此操作过程中,仅需控制无水硫酸钠的浓度和凝聚温度两个条件即可实现包裹,与复凝聚法比较,单凝聚法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操作周期短.

图3 GE、TTEO和TTEO/GE微胶囊的红外色谱图 Fig.3 The FTIR spectra of GE,TTEO and TTEO/GE

2.3 TG/DSC分析

在成功制备TTEO/GE微胶囊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其热释放性能,本研究首先进行了热重和热差测试.如图4所示,图(a)为TTEO的热重和热差曲线图,由曲线形貌判断有物质因吸热产生气体,TG曲线显示TTEO的失重范围为104.3~219.5 ℃,总失重量为83.3%,按照10 ℃/min的升温速率计算,在此范围内平均重量变化率为7.2%/min,DSC曲线显示在206~217 ℃范围内,有一个明显的吸热峰,推测在此温度范围内,TTEO的失重率最大.图(b)为TTEO/GE微胶囊的热重和热差曲线图,TG显示TTEO/GE微胶囊的失重范围为129.8~452.4℃,总失重为64.3%,平均失重速率为2.0%/min.TTEO/GE微胶囊较TTEO的失重温度范围和失重温度提高,在同等升温速率下,平均失重速率由7.2%/min降至2.0%/min,以上结果表明TTEO/GE微胶囊的热稳定性不仅增加,而且在一定升温速率下,其中的TTEO释放速率降低,有效延长了释放时间.

(a)茶树油 (b)茶树精油微胶囊注:黑线为TG,红线为DSC图4 茶树精油微胶囊和茶树精油热重、热差曲线Fig 4 TG/DSC curve of TTEO and TTEO/GE

2.4 热分解分析

通过单凝聚法制备的TTEO/GE微胶囊热失重范围增加,为进一步研究其热稳定性和热释放性,本研究测试了不同温度点释放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别于传统联机热裂解仪,本课题组研发了离线热分解罐.根据TG/DSC曲线,选取100 ℃、200 ℃、300 ℃、400 ℃和500 ℃作为释放温度,收集释放的化学成分,通过GC-MS进行测试,结果如图5和表1所示.

图5 茶树精油微胶囊在不同温度的热释放产物Fig.5 HR- GC-MS curve of TTEO/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表1 茶树精油微胶囊热裂解主要产物Tab.1 Pyrolysis product of TTEO/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100 ℃、200 ℃、300 ℃、400 ℃和500 ℃下TTEO/GE微胶囊热释放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蒈烯(Carene)、萜品烯(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和4-萜品醇(4-Terpineol)等成分,此结果与文献[3-4]报道相符,但其含量随温度升高而有明显变化.在100 ℃时,蒈烯和萜品烯的含量分别为30.18%和41.08%,没有发现4-萜品醇.当温度升高至200 ℃、300 ℃、400 ℃和500 ℃时,蒈烯含量降至20.98%~19.73%,萜品烯的含量降至33.49%~29.90%,4-萜品醇的含量升至18.62%.以上结果说明,茶树精油被明胶包裹后,蒈烯、萜品烯和4-萜品醇在200~500 ℃ 范围内均可释放,其热释放温度范围扩宽,热稳定性增强.此结论与TG/DSC测试结果一致.在100 ℃时,均释放了定量蒈烯和萜品烯,推测有部分蒈烯和萜品烯残留在TTEO/GE微胶囊的表面或缝隙中,低温释放出来.

3 结 论

通过热重分析(TG/DSC)和热缓释-气相色谱质谱(HR/GC-MS)对茶树油单壁微胶囊的稳定性和热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 本研究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TTEO/GE微胶囊,通过加入高浓度无机盐,降低体系中GE溶解度,使之凝聚成囊,从而形成单壁TTEO/GE微胶囊,操作过程简单,影响因素较少,易扩大化生产.

2) 采用过IM、SEM和FTIR对所得TTEO/GE微胶囊的形貌和包合效应进行了验证,发现TTEO/GE微胶囊为单层壁材,呈光滑球状,粒径为10~30 μm.基于成功制备TTEO/GE微胶囊基础上,通过TG/DSC和HR- GC-MS热释放行为研究,发现TTEO被明胶包裹后,其中的主要成分蒈烯、萜品烯和4-萜品醇在200~500℃范围内均可释放,相比较TTEO,TTEO/GE微胶囊的热失重速率从7.2%/min降至2.0%/min,其热释放温度范围扩宽,热释放成分不变,热稳定性增强.以上研究结果为TTEO在热加工食品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微胶囊精油形貌
水性涂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涂层自修复性能研究∗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球形三氧化钼还原产物形貌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形貌分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rs17337023 polymorphism in hypertensive gestational diabetic women: A pilot study
“最田园”的乡村形貌——守护诗意乡土
为自己调香,造一座精油芳香花园
触破式微胶囊与缓释性微胶囊制剂有何区别
嘉媚乐精油乳,开创精油护肤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