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户肉鸡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2-07-07张晓峰甘肃省通渭县陇川镇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鸡苗周龄雏鸡

文│张晓峰(甘肃省通渭县陇川镇畜牧兽医站)

近年来,我国家禽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养鸡企业,养殖户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如今鸡肉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普通食品,为各大养鸡企业及养殖专业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农户肉鸡的饲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场舍的建造

1.存在的问题。

(1)场址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一些养殖户所建的鸡场离居民区太近、并且在居民区的上风向,夏季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有些农民为了取水方便,场址太靠近水源,时间长了造成了水源的污染;有些农民因地方所限,所建的场子过于阴暗,采光效果极差。

(2)鸡舍建筑设施不合理。部分农户鸡舍简陋,规模过小,人鸡共栖,鸡场内外毫不设防,缺乏生物安全理念。没有依靠地理、风向、光照等科学合理搭建鸡棚,保温防寒设施过于简单,通风换气设备不齐全,起不到调节舍内小气候的效果。肉鸡的生产性能不能正常发挥。

2.对策。

(1)统筹兼顾,合理选址。场址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土质良好;离居民区500米以上,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能有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等污染企业,不能在交通要道旁建厂,与主要公路应不小于500米,但鸡场要有专门的道路与主干道相通;鸡场周围最好有农田、蔬菜地或果林场,这样可以利用污水灌溉肥田。

(2)建造标准化鸡舍。尽量改善舍内小气候;生产区与生活区要隔开,中间要有消毒设施和绿化带;鸡场四周要有围栏,随便不能让人进出和参观,门口要有消毒池和紫外线灯设备,进出人员和车辆一律严格消毒。

二、饲养管理方面

1.存在的问题。

(1)消毒药太单一、浓度配比太随意,消毒效果不理想。养殖户的消毒意识较强,但存在用药单一,只使用一种消毒药;浓度配比不按说明使用,太随意,不能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消毒效果不理想。

(2)鸡苗来源混乱,运输应激大。农户饲养肉鸡,雏鸡大都靠外购,购进的鸡苗非常混乱,存在同期购入多个品种,不同年龄的鸡,同时引进和饲养来自不同种鸡场的鸡苗的现象。另外,在鸡苗运输过程中,没有做好运输应激,造成鸡苗死亡,带来较大损失。

(3)饮水和开食时间不当。当前农户在育雏阶段,雏鸡饮水过迟,开食过早或过晚。雏鸡饮水过迟时,体内的一部分卵黄就得不到充分吸收,可减慢这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雏鸡开食过早会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损害,过晚则会消耗体力和营养物质,不利于雏鸡生长发育。

(4)温度控制不当,湿度掌握过于盲目。育雏第一周,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尤其在冬天,温度的掌控难以均衡。湿度过小会增加腹泻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湿度过大,会造成热效应,出现“中暑”的现象,抑制雏鸡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引发球虫病。而养殖户大多都不能对鸡舍湿度做到有效的控制。

(5)通风换气不合理,垫料清理不及时。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是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鸡的粪便能分解释放出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通风排出,积累浓度增加,极易引起雏鸡呼吸道疾病与腹水症的发生。一般鸡舍中氨气的含量以不超过15毫克/立方米(以人感觉不到明显臭气)为宜。舍内垫料使用次数过多,更换不及时,造成鸡群残次品增多,而且容易发病,增加死亡率。

(6)密度过大。农户由于地方紧张,资金有限。只建有一栋鸡舍,所有不同年龄、不同体重的鸡都饲养在一起,导致密度过大,使鸡只的生长速度参差不齐,还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加大疾病发生概率。

(7)采光不充足。农户肉鸡养殖采光多半靠自然光照,即使使用人工照明,大多数也缺乏科学依据,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合理,不但不能提高肉鸡的育肥效果,反而增大成本,减少了经济收入。

2.对策。

(1)严格进行药物配比及消毒规程。消毒前,首先清理鸡舍,清除舍所有异物,清扫地面和墙壁。最少选用两种消毒药进行交叉消毒,药物浓度一定要按说明比例配比。坚持每天对饮水器等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每两天用聚维酮碘溶液或戊二醛溶液进行地面消毒一次。尽量实行“全出全进”制,严格按消毒制度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

(2)择优选种。鸡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肉鸡的生长速度,经济效益。要选择大家认可,信誉好,疫苗接种率高的种鸡厂所提供的鸡苗。只有选择质量好的鸡苗,才能获得理想的饲养效果及经济效益。在运输途中要随时观察雏鸡的情况,如车厢内温度过高,要及时通风,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运输过程中最好不要停车,尽量减少震动。

(3)适时饮水、开食。雏鸡首次饮水可以选在孵出以后20~24小时,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粉以补充雏鸡能量。前三天饮水中最好加青霉素3000~5000国际单位/天;前十天饮温开水,以后改为一般水,要求饮新鲜洁净的水,并且水温与室温要接近一致;长途运来的雏鸡,第一天饮水中加维生素C(一般1升水中加1克)。开食一般是在饮水后3~4小时进行,也可在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最迟不超过48小时。少加勤添,大概每两小时喂一次,下次添料时,要先清理料盘中的剩料以及粪便。要时刻仔细观察鸡苗的活动状态,如发现部分鸡只开始低头寻食,就可以开食了。

(4)创造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第一周温度可控制在33℃~35℃之间,之后每周降低2℃~3℃,冬季最低降到20℃左右,夏季降至室温即可。昼夜温差不宜过大,晚上应比白天高1℃~2℃。环境湿度一般要求10日龄前,湿度保持在60%~65%,可以防止脱水,也有利于卵黄吸收,10日龄后湿度可保持在50%左右,可防止球虫病的发生。

(5)合理通风,勤换垫料。一般在中午时进行通风换气最好,可预防感冒,通风时,应避免直吹鸡群。冬季一般每小时换气3~5分钟即可。肉鸡舍粪便应及时清理,并勤换垫料。

(6)严格控制饲养密度。生产中应注意密度大的危害,在鸡舍设备情况许可时尽量降低饲养密度,这有利于采食饮水和肉鸡发育,提高体重的一致性。平养:0~2周龄,40~25只/平方米;3~5周龄,20~18只/平方米;6~8周龄,15~10只/平方米。立体笼养:0~2周龄,60~50只/平方米;3~5周龄,42~34只/平方米;6~8周龄,30~24只/平方米。

(7)适宜的光照制度。光照能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能够使其更好地采食和饮水。1~2日龄光照保持24小时;3~7日龄保持20~22小时;8~14日龄16~18小时;15~21日龄15小时,21日龄以后8~12小时为宜。为使舍内照度比较均匀,应适当降低每个灯的瓦数,而增加灯具的数量。鸡舍内安节能灯时,以8~18W为宜,不可过大。

三、药物预防方面

1.存在的问题。

(1)防疫意识差。一些养殖户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重治轻防的思想严重,防疫意识薄弱。生活区与饲养区没有明显的过渡带,外防人员和车辆的消毒措施不到位,没有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具。发现病鸡隔离不及时,没有定期的消毒制度。

(2)用药不科学,不合理。许多养殖户对抗生素盲目崇拜,认为一直添加就可防治疾病的发生,殊不知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使鸡群抵抗力降低,增强了病菌的耐药性。其有疾病时用药更加困难,为了治疗效果加大药量,不仅治不好病,而且破坏了肠道菌群的平衡,生长受到抑制,药物残留严重超标,胴体品质下降,得不偿失。

2.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疫知识。基层畜牧兽医专技人员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学习科学养禽技术和疫病防治常识,制定适合本地本场的防疫制度,增强农户对周围市县禽病流行的动态掌握。进一步提高防疫措施和防疫效果。

(2)科学用药,对症下药。广大养殖户应加强学习,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饲养水平,增强卫生防疫意识,减少对抗生素的盲目添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鸡只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准确诊断疾病,合理选择药物,根据药物说明书进行配比,有目的地对症下药,尤其雏鸡的用药量不宜过大,不然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引起中毒。肉鸡生产中可以使用中药散剂等可以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作为平时预防用药,在治疗疾病时或出栏前1个月,应少用或禁用在鸡体内残留时间过长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在休药期内不能出栏。

四、小结

随着“十四五”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畜牧产业不断壮大,也对畜禽环境提出来新要求,面对当前饲料价格的全面上涨,成本大幅增加,养殖户必须借助农村优越的生态条件,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鸡苗周龄雏鸡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鸡苗春季孵化法
毛鸡补栏高峰将至 鸡苗开启涨价模式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褐壳蛋鸡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