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产房关键点实效技术分享

2022-07-07张静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中国畜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产房泌乳母猪

文│张静(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且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为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母猪的繁殖效率与仔猪的培育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猪场的运转效率和经济收益,而产房管理则是母猪和仔猪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产房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健康发育情况,还有利于母猪后期的发情、配种和保育情况,从而提高整个养殖场的生产效益。笔者对规模化猪场内产房母猪及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的关键点进行了阐述,以供广大从业者交流、参考。

一、母猪的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的饲喂管理。母猪在妊娠后75天时,应该将饲喂量控制在1.8千克以内,因为在这一期间母猪子宫内容物的增重比较缓慢,控制好饲喂量可以避免受精卵被吸收。在母猪妊娠75~100天之间时,为母猪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应该控制好饲喂量,饲喂过多,则可能导致乳腺沉积过多的脂肪,进而影响母猪哺乳期的泌乳量,饲喂量太少又会影响乳腺的发育,同样会导致母猪哺乳期的泌乳量降低,饲喂量最好能够控制在2~2.3千克。当母猪妊娠100~112天时,胎儿开始快速生长发育,这一时期应该确保饲喂量充足,以保证母猪良好的生长情况和仔猪的初生重,最好将饲喂量控制在3~4千克/头/天。在母猪产前的1~2天时,应将饲喂量减少到原来饲喂量的1/3左右。在母猪分娩的当天则不应再饲喂,也可以只饲喂一些温麸皮水。

2.加强产前母猪的健康护理。保证妊娠母猪良好的健康情况才能使其顺利地产出仔猪,临产母猪非常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不仅会导致母猪机体内积累大量的毒素,不利于母猪的健康生长,还非常容易诱发难产及产后泌乳障碍等情况,在母猪生产前合理的饲喂可以有效预防母猪便秘的发生。其次,有些母猪的体质较弱,食欲不佳,饲养人员可以适当饲喂湿料,并配合维生素B12和矿物质等提高母猪的食欲和体质,以降低各类疾病的发生率。此外,在临产前还可以使用软刷为初产母猪或者敏感性较强的母猪轻刷背部和乳房等部位5~10分钟左右,以避免母猪在分娩过程中过于敏感而发生难产、产程过长以及拒绝哺乳仔猪的情况。

3.临产母猪进产房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应检查产房内的设施设备是否完整,供电、供水、通风等是否能够正常进行,若设备设施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保护。在母猪进入产房前,应提前将产房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首先将产房内的杂物清扫干净,使用高压水枪将产房和器具等冲刷干净,注意墙角等处也要刷洗干净,不留任何死角,待冲刷干净后可使用甲醛或者高锰酸钾等消毒制剂熏蒸3~5天,注意将产房密闭。熏蒸结束后将产房的门窗敞开通风,待产房干燥后在使用消毒制剂消毒2~3次。产房消毒结束后,应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入,并准备好接产要用的止血钳、手术剪、结扎线、纱布等工具,以及接产时要用到的碘酊、催产素和止血敏等药物,备齐并消毒处理后放置到产房内固定的位置。临产母猪在预产期4~7天时进入产房,在进入产房之前应对母猪进行体表清洗消毒,并在进入产前15天和7天时各进行一次体内外的驱虫处理,常用的体外驱虫药有敌百虫,抗体内寄生虫药物有左旋咪唑和伊维菌素等。工作人员在将临产母猪移动至产房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和耐心,避免母猪出现应激反应,切忌使用棍棒驱赶母猪,可以使用牵引板进行适当的驱赶。如果产房的地面坚固,可以在地面堆放适量的饲料引诱母猪进入产栏。

4.母猪的分娩管理。当母猪开始放乳,外阴处有清亮或者带血的黏液排出,并且出现兴奋、坐立不安以及筑窝行为时则说明将要分娩,此时可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母猪的后驱、乳房以及乳头等部位擦拭干净,并保持产床清洁,随后即可将母猪移至产床等待分娩。在分娩开始时工作人员应有规律的检查母猪,确保其整个分娩过程能够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母猪产出第1头仔猪和第2头仔猪的间隔为40分钟至1小时,从产出第3头仔猪开始,平均产仔时间为20分钟左右,若间隔1小时以上仍未见到下一头仔猪产出,但母猪存在努责的现象,则可判定为母猪难产。对于出现难产的母猪可根据实际的情况使用催产素或者人工助产,当母猪出现强烈的努责无效、眼部充血、极度兴奋、产出的仔猪覆有胎儿粪便或者仔猪干燥而无胎衣时,则应采取人工助产。在对母猪进行人工助产时一定要注意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以免造成母猪阴道或者子宫炎症。在母猪产出第3头仔猪后,可对母猪肌内注射10毫升的科特壮,以为母猪补充能力,对于胎次较多、产程较长的母猪则可在分娩结束后补充适量的能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类物质,以帮助母猪快速恢复。

5.母猪分娩后的管理。母猪刚分娩结束后的几天,其腹压突然减小,容易出现产后热、乳房炎、阴道以及子宫炎症,并且母猪的食欲会显著增强,工作人员应加强分娩后母猪的疾病预防,密切监测母猪的健康状态,逐步增加母猪的饲喂量,到产后7天时,可以加大饲喂量,令母猪自由采食,为保证母猪自身生长活动的消耗以及哺乳仔猪所需的能量等,母猪的饲喂量至少要保证7.5千克/天。此外,工作人员还应注意避免饲料发生酸变导致母猪乳房炎发生的情况,分娩过后重点关注母猪的胎衣是否全部排出,防止胎衣未排净引发母猪子宫内膜炎或者生殖道炎的情况,同时还应做好母猪的产仔数和哺乳情况的记录,为合理淘汰母猪提供参考。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

1.科学助产。仔猪出生后,工作人员立即将其脐带剪断并结扎,然后将仔猪口腔中的黏液抠出,并将仔猪全身的黏液擦干净,随后立即放入保温箱中。此时可以对仔猪进行部分疫病的超前免疫,然后即可进行仔猪剪牙、断尾、打耳号及称重等工作,应注意要及时对仔猪的伤口进行严格的消毒。若需要对仔猪进行猪瘟的超前免疫,则应在仔猪免疫结束1小时后让其吃到初乳,若不需要超前免疫的,则应尽快令仔猪吃到初乳,每头仔猪摄入100~200毫升的初乳为宜,以保证仔猪及时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应注意在仔猪进食初乳之前应先将母猪乳头内黄色的乳汁挤出4~5毫升弃掉,避免引发仔猪腹泻。

2.仔猪的寄养和乳头固定。由于母猪的产仔数量存在差异,为保证仔猪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并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对窝数量较少的仔猪进行并窝寄养处理。寄养工作应和乳头固定工作一同进行,寄养工作必须在仔猪出生后的3天内进行,乳头固定要采取“强者靠后”的原则,母猪前部的乳头泌乳能力较好,应留给体质较弱的仔猪,靠后的乳头泌乳能力较差,留给体质强壮、个头较大的仔猪,以保证在仔猪断奶时大小均匀整齐。

3.仔猪出生后的细节管理。仔猪出生后3天左右应为每头仔猪补充200毫克的铁制剂,以防仔猪发生贫血症状,同时还应注意为仔猪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在仔猪出生1周以后,则可以进行诱食工作,但在仔猪15日龄以内时,应少喂勤添,每次添加25~50克的饲料为宜,防止仔猪拱料造成浪费。到15日龄以后可以逐渐地增加饲喂量,但仍然要保持少喂勤添的原则,避免饲料被浪费或者污染,还会影响仔猪的采食。对于体质较弱、初生重较低或者受冻的仔猪应单独在保温箱中饲养,经过2~3次的治疗好转后再放回母猪身边饲养。

三、母猪的产房温度控制

产房的适宜温度应维持在18~24℃左右,虽然在冬季产房的温度较高,有利于仔猪的健康,但母猪对高温非常敏感,会对其采食量造成影响,温度太低又会导致仔猪腹泻。在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避免母猪出现热应激,对泌乳能力造成影响。仔猪刚出生时,保温箱的温度做好控制在32℃,此后每周可降低2℃左右,直到转群之前保持在26℃左右即可。

四、卫生及防控要点

养殖场应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策略,重点做好猪舍内的消毒卫生工作,尤其是母猪分娩后,一定要保持好产床的卫生,避免出现母猪生殖道炎症或者乳房炎等疾病。同时猪舍内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且每周至少对圈舍消毒2~3次,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并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避免过多的有毒有害气体刺激母猪和仔猪的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疾病。根据当地的防疫要求以及本场实际的养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有针对性的预防各类疫病的发生。

五、小结

综上所述,产房是提高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繁殖效率的重要环节,产房管理既包括母猪的管理,又包括仔猪的管理,把握好猪场产房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加强母猪和仔猪的健康护理,做好卫生及疫病防控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养殖场内仔猪的成活率和母猪的繁殖效率,从而促进规模化猪场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产房泌乳母猪
荷斯坦牛头胎患隐性乳房炎次数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对2胎体细胞评分的影响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哈萨克马泌乳曲线的拟合研究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