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西北莲田养殖中华绒螯蟹试验

2022-07-07朱小发

中国水产 2022年6期
关键词:河蟹种养莲子

文/朱小发

我国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的增养殖类型主要为湖泊(自然水域)放流、围网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闽西北地区莲田面积约有8万亩,发展莲蟹综合种养具有潜在规模效应、生态优势及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莲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福建省建宁县在2019年~2021年持续开展了莲蟹综合种养试验。本文以2021年养殖情况为例,介绍了该模式下放养规格和密度对河蟹成品规格、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以期挖掘莲蟹综合种养潜力,为相关地区发展莲蟹综合种养模式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条件

试验点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进水方便、保水性能好。试验莲田共6块,均为长方形、东西长,每块田面积0.75亩左右。距田埂0.5m内侧四周挖环沟,环沟宽0.8m,深度0.6m以上,环沟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12%。加高加宽田埂,埂高0.6m,埂面宽0.5m。

(二)防逃设施

在田埂内侧用防逃硬塑料薄膜做倒檐,进排水口设160mm PVC管,管口安装20目筛绢。

(三)消毒施肥

2月27日注水,田面水位控制在2cm~3cm,生石灰化水全田泼洒,使用量为200g/m。3d后排水,保持环沟水位0.2m~0.3m,在环沟内施熟透的有机肥100kg/亩。

(四)水草种植

3月10日在环沟内扦插伊乐藻,亩扦插21kg,间距为1m×0.8m;4月4日于环沟及周边种植轮叶黑藻,亩扦插20kg;9月初移植水葫芦,投放量40kg/亩。

(五)莲藕移栽

3月25日,保持田面水位2cm~3cm,整理田面,清理杂草,施有机肥200kg/亩;4月3日,移栽莲藕,品种选择“建选35号”,用藕量120株/亩~130株/亩。

(六)蟹种放养

3月5日,每块莲田放养鳙鱼6尾,规格为500g/尾。4月18日放养活动敏捷、大小均匀的河蟹蟹种。蟹种经适应性调节、3%食盐水消毒3min~5min后投放在浅水区。蟹种按不同养殖规格分为A、B、C组,放养情况见表1,蟹种按不同养殖密度分为D、E、F组,放养情况见表2。

表1 不同放养规格河蟹的放养与收获情况

表2 不同放养密度河蟹的放养与收获情况

(七)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使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具体成分为:粗蛋白质≥40%、粗脂肪≥4%、粗纤维≤5%、粗灰分≤16%、水分≤12%、总磷≥0.5%、赖氨酸≥2%;植物性饲料为玉米、小麦、黄豆等。

(2)投喂数量:4月~6月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3%~6%,7月~11月份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4%~5%。实际投喂量以次日无残饵为宜,阴雨天、脱壳期少投或不投。

(3)投喂方法:4月~5月饲料投喂在环沟及环沟靠近田埂的浅水区,每天08:00~09:00、17:00~18:00各投喂1次。6月~11月饲料投喂在环沟附近,每天18:00~18:30投喂1次。

2.施加追肥

在莲子的立叶期、始花期、盛花期及采摘中后期分6次追肥,以复合肥或莲专用肥为主,每15d左右施用一次,苗期适当少施、花果期适当多施。

3.水位控制

投放蟹种后,逐步提高莲田水位,保持在5cm以上,芒种前后提升至0.2m~0.3m,小暑到立秋保持在0.4m~0.5m,莲子收获完毕后,尽量保持最高水位0.5m。

4.水质调节

以黄绿色的水色为佳,每20d泼洒生石灰,用量为20g/m;若水色老化,加大换注新水,并适当配施复合肥。7月~9月份加大换注水量,高温期间每月定期使用有益菌。种养殖期间,注意河蟹脱壳期注水、水体溶解氧、补钙等控制与处理,确保水体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体pH值7.5~7.8。

5.植物处理

环沟及附近水草不足时,应适时补充,及时处理荷叶过密与枯叶问题。

6.日常巡查

每日巡田1次~2次,检查田埂、进水口、防逃设施等,梅雨季节及暴雨等闷热天气要增加巡田次数,防止溃埂、出现漏洞而导致河蟹逃逸,做好试验日志记录。

7.敌、病害防控

莲病害以生物防控为主,整个养殖期病害较少。河蟹的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等采用国标渔药预防和治疗。通过布设防鸟网、地笼等,防止白鹭、水老鼠、水蛇等生物对河蟹的侵害。

8.收获时间

2021年7月6日~10月16日采收莲子,2021年9月16日~11月10日捕获河蟹。

二、结果

(一)河蟹的产量、成活率与个体规格

如图1所示,A、B、C组产量分别为21.1kg/亩、31.1kg/亩、27.9kg/亩,成活率分别为45.8%、56.3%、48.1%,个体规格≥110g分别占该组产量的66%、78%、72%。如图2所示,D、E、F组亩产量分别为17.1kg/亩、28.8kg/亩、28kg/亩,成活率分别为46.5%、54.3%、44.5%,个体规格≥110g分别占该组产量的71.6%、77.8%、70.9%。在不同放养规格下,A、B、C组中B组的单位产量最高,C组单位产量次之,A组单位产量最低;在不同放养密度下,D、E、F组中E组的单位产量最高,F组单位产量次之,D组单位产量最低。

图1 不同放养规格河蟹的产量与成活率

图2 不同放养密度河蟹的产量与成活率

A、B、C、D、E、F各组鳙鱼收获平均规格2.1kg/尾,产量14.6kg/亩~16.2kg/亩。

(二)莲子产量

试验A、B、C组亩产量为75kg/亩~76kg/亩,D、E、F组产量分别为76kg/亩~77kg/亩。一般莲田种植莲子产量69kg/亩~72kg/亩,平均产量为70kg/亩。

(三)经济效益

试验各组亩投入、河蟹产值、莲子产值、总产值、利润、投入产出比见表3。A、B、C、D、E、F组亩河蟹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24.1%、32.5%、29.7%,20.5%、30.8%、29.4%。

表3 各组投入与产出效益情况

三、小结与分析

(一)不同组别河蟹产量、成活率分析

试验A、B、C组设计放养不同规格蟹种,结果显示,河蟹成活率B组最高,且B组的单位产量及大于110g所占的比例也最高,A组由于放养规格最小,试验结束平均规格较小,加上成活率不高,从而影响了单位河蟹产量。

试验D、E、F组设计放养不同密度蟹种,成活率最高的E组单位产量28.8kg及大于110g所占的比例也最高。一般甲壳动物的生长受密度的影响较大,密度低时,个体生长较快,密度高时则生长减缓。由于河蟹的生物学特殊性,即生长过程伴随着脱壳,密度过大会加剧个体间竞争,出现残杀现象,从而影响成活率。

(二)试验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莲蟹综合种养模式作为建宁县农业综合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结合美丽乡村观光、生态农业观光、金饶山旅游、红色之旅等,促进了当地交通运输、餐饮旅游、人文风尚、莲蟹加工等产业融合,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社会效益凸显。

2.生态效益

莲蟹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立体共生模式,能净化水质,缓解水环境生态压力。河蟹的活动能疏松土壤,有效改善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养分合理吸收利用。此模式可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提升种养生物的品质,确保种养动植物的产品安全,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3.经济效益

各组利润5800元/亩~6800元/亩,投入产出比1:2.67~1:2.83,经济效益良好。放养不同蟹种规格的B组、不同密度的E组,其单位河蟹产值、河蟹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净利润等在相应分组中经济效益较高。据调查,建宁县一般莲田种植成本为2240元/亩,产量70kg/亩,产值6300元/亩,利润4060元/亩,投入产出比1:2.81。本试验下莲蟹综合种养效益增加了1780元/亩~2780元/亩,起到较好的增收作用。

试验表明,在闽西北莲蟹综合种养中,河蟹放养规格掌握在17g/只左右、亩放养量450只~480只,并适当提早投放蟹种,加强种养殖管理提高河蟹成活率,河蟹成品个体规格将增大,河蟹产量将相应提高,经济效益将显著增长。

猜你喜欢

河蟹种养莲子
万州区科技助农效果明显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吃东西,长学问
莲子飞上天
袁善楚
煮不烂的莲子不好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