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隐喻性
2022-07-07刘大业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刘大业,曹 诺(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
“八大山人”(1626—1705年),姓朱,名耷,原名朱统筌,号雪个,江西南昌人,与髡残、弘仁、石涛并称为“清初四僧”。四位画家总体的风格延续了文人画,文人画注重其中的笔墨意趣,诗书画相结合,用以抒发内心情感。“八大山人”和石涛为明王室宗裔,髡残与弘仁则以忠于明的遗民自居。明亡以后,朱耷不甘心臣服新朝,便遁入空门,成为僧人,以诗文书画宣泄幽愤、抒发情怀。在四位画家中,“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尤为突出。明朝末期,著名画家徐渭的格图法打破了传统的形式,开创了潇逸的笔法,其笔法淋漓尽致,跃于纸面,而他所倡导的自由、不拘小节的艺术风格,积极地影响着“八大山人”的艺术人生。
一、“八大山人”绘画风格形成的背景
“八大山人”朱耷是朱权的第十六子也是朱元璋的第九代孙,他这一生经历了诸多坎坷,先是从小失去亲人,没有体会过母爱,因此“八大山人”性格比较孤僻、冷漠、内向;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书画世家,他自身的天赋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天资聪颖,八岁就能作诗。后因怀才不遇,出家为僧,另怀有深切的国破家亡之痛,这些际遇为他后来成为一名绘画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少年时他即是一个希望建功立业的人,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抱负。明末清初的战火葬送了“八大山人”的前程,家国的不幸让他遭遇一身的坎坷,心中满怀幽愤,变得性格孤僻、行为怪异,这些遭遇使朱耷成长为一位充满孤高悲愤气质的艺术家,他将国破家亡之痛落于诗文书画,发泄胸中积郁,故而画中时常流露出愤懑和郁结不平之气,笔墨间饱含着忧国情怀。“八大山人”是一位性格孤僻怪诞的画家,他依靠自己心性的真善揭示世界的大美,阐发着艺术的本质。他传统而又现代,极古而又极新,其作品是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峰,他是中国画现代化的开山鼻祖。
二、“八大山人”绘画风格的特点
朱耷艺术生涯中的主要成就在绘画方面,尤其是花鸟画,诗文书法其次。他以自己卓越的实验才能把中国画推向了空前高度。自文人画产生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地位愈见提高,画风也日渐占据画坛的主流。“八大山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有所超越,他所绘的花、鱼、鸟形象单纯,造型夸张,构图奇绝,笔法雄健让人一睹惊叹。他的绘画风格主要以大写意为主,也继承了前人的一些风格。技法多为泼墨法,他热衷于在画中抒发自己的心境与境遇。他的一生漂泊动荡,国破家亡带给他的经历丰富了他的画作情感。他通过画面中的花鸟山水等来抒发自己的心境,表现那不屈不挠、傲岸的态度,所以在他的画面中能看到花的形态动势十分奇怪,鸟的神情也是奇特无比。“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有所超越,他的绘画具有鲜明的个性语言,画面形式怪异又独特,他的独特绘画语言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种综合体现,尤其是他隐喻性的艺术风格已经形成符号化。他的绘画作品构图与布局也与众不同,他喜好利用大片的空白塑造出空间感,所以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到大片的留白,这便是前人所说的“计白当黑”。然后他还会充分利用落款、题字、盖章等在画面中达到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效果。“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乃至整个世界上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他的签名如他的人一样极具个性,人们形容他为“哭之笑之”,也可以理解成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他的鸟和鱼多翻白眼,他的树上粗下细,他的石头上大下小,让人都感觉到很怪异。很多人把他的这种奇怪理解成是他对人生际遇、对统治者的不满。他善用拟人的手法表达意境,在绘画对象中寄托胸中的情感,他画的鸟、鱼、石、河、松及山山水水都极具象征性的主观色彩,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朱耷的山水画作品,常常让观者产生冷漠孤傲、只可远观的感觉,但他的笔墨却又是感性的。抛开理性而言,他的绘画作品不拘小节,不循常理,用笔自由奔放,笔墨间透露出画家的一种潇洒和奔放。山水画中石头的形态千奇百怪,怪石嶙峋超出了常态,他的主观意识塑造了他的独特风格。“八大山人”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花鸟画史上更是独树一帜。
三、“八大山人”早年与晚年代表性作品分析
“八大山人”绘画生涯中第一个重要时期是他出家为僧的这段时间,在这一时期,其作品多为蔬果、花卉、松梅一类的题材,形式以卷册为多。此时的他已经从传统和生活的感受中开始把握住属于自己的艺术主题,即以简单的笔墨、符号化的图示、夸张的造型来传达内心复杂的情绪。朱耷的画取法自然,笔墨简练而独具新意。他作画主张“省”,通常只画一石或一鸟,虽寥寥数笔,但神情兼备。朱耷的花鸟画善于以物抒情,将物象人格化,从而寄托自己的情感,主观色彩浓厚。晚年他才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作画。为躲避清廷的迫害,他常住在道观或寺庙中,《孤禽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整幅画仅在中下方描绘了一只水鸟,这只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空,缩颈拱背,白眼向天,表现出一副孤傲的姿态,落款为“八大山人”。朱耷以此抒发他对世俗的不满,画家将“八大山人”这四个字连在一起写,很像是哭之笑之,想来他也有以此表达人生境遇感悟之意。
“八大山人”绘画生涯的第二个重要时期为晚年时期。《河上花图》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佳作。朱耷以写意画见长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闻名,这幅画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罕见的一幅长卷。自古以来,荷花都是文人喜爱的一种花卉。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高洁。在《河上花图》中,朱耷以形态各异的荷花来诠释自己的一生。这幅画传达出了朱耷的心声。画面上景致变幻多样,令人目不暇接。画家用泼墨法描绘了荷花与荷叶,同时展现出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富有层次感。朱耷在描绘荷花花瓣时喜用细笔,一笔勾勒成型,在画墨叶时又喜用大写意的方式来体现荷叶的相映成趣,表现出画家用墨浓淡自如、刚柔并济的绘画风格。
《河上花图》全卷以荷花为主,小溪、小草、兰竹点缀其间。画面中荷花采用了大写意的画法,并通过浓墨、淡墨的区别,使荷花、荷叶生动自然。画面中描绘了姿态各异的荷花,表现出夏日的自然风情。“八大山人”的绘画多以原物寄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寓意,把物象人格化了,画的前半部分表现的是荷花竞放充满了生机,画的后半部分为孤柳下垂,斜映在水面,表达出“八大山人”的落寞心情。这幅画表达了他的情绪,是他晚年比较杰出的一幅作品。从《河上花图》自题诗中不难看出,朱耷对自己一生的不幸境遇与晚年心态的集中概括。
“河上花,一千叶,六郎买醉无休歇,万转千回丁六娘,直到牵牛望河北,欲雨巫山翠盖斜,片云卷去昆明黑。”诗句用六郎买醉、万转千回等一连串绝妙比喻来形容荷花的妩媚和婀娜。后半段充斥着各种典故和禅道,同时用荷花、荷叶、莲子作为意象来隐喻自己的人生,不免令人感叹朱耷的才情。画卷中所描绘的荷花其实就是他人生的写照。画卷中的荷花梗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斜、有的卧,荷叶或伸、或卷、或浓、或淡,荷花也呈现开、合、露、藏的多端变化,不同姿态的荷花象征着朱耷不同的人生境遇。卷首的荷花从河水中跃出,看起来动力十足,朱耷通过此处来隐喻自己年轻时充满斗志与抱负的心态,是充满了热情与激情的。之后画面中出现了悬崖峭壁上夹缝生长的荷花枝,仿佛遇到了挫折而弯下了腰。此段画面寓意着国破家亡等突发变故带给朱耷的沉痛打击,他也自此开启了颠沛流离的一生。随着画面的延伸,出现的乱石把荷花渐渐残败的样子衬托出来,仿佛是在体现朱耷中年后的人生。画面最后,土坡上已不见荷花的身影,仅有星星点点的兰草和竹叶,象征着朱耷晚年的境遇和心态,处处可见隐喻。画家在这张画中画荷咏荷,笔墨酣畅,气势磅礴,构图疏密得当,余味无穷。
“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一部分继承了徐渭的自由之风,他根据自身的境遇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画法。大写意技法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对象,即景色,通过奇特的造型时期进行夸张变形。其以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与愤懑的性格特点,这种创作极具主观意识,从而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八大山人”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意思是说画中的墨点就像是我的泪,甚至比墨点还要多,我画的山水,仍是明朝的江山而不是如今的,可这江山早已不是我的家,清军南下打破了一切,我的画就留给后世揣摩我的心情吧,那是我对故国的怀念。杈椰树是老树枯枝,老树乃王侯,枯枝是王孙。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他这一生的遭遇和他个人的绘画风格特点。他将这一生中的情感寓于自己的画中,抒发了心中的苦闷与悲伤。这句话仿佛是一个线索,我们从中真正地理解了这位画家的心境及其艺术魅力。“八大山人”的艺术感染力区别于许多文人画,创造出了一片独属于他的新天地,打破了大众对前人花鸟画的固有印象,创造出了极其生动又特别的艺术风格,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创作成为继徐渭后又一文人画的高峰,值得后世深入研究与探索。
八大山人《鱼》
八大山人《孤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