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教师,教学似生活
2022-07-07何东霖
何东霖
摘 要:从高中语文的立场出发,教师要避免以狭隘的眼光看待语文课程,将其视为学生背诵语文知识、理解文章思想的学科。立足新时代的教育背景,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以新的视角看待语文课程,有效借助生活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限度地帮助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感受生活气息,挖掘生活的内涵和意义,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共鸣,从而真正得到文章中真善美的感化,进而拥有健全人格。此外,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拥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还能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有效结合
前言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应明确时代的发展需求,塑造“生活与语文无法分离”的思想观念。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一观念,促使学生能真正在课本学习中解放出来,根据现实生活学会如何应用语文知识与技能,让课堂中时刻散发着生活的气息。以教学《论趣》这篇文章为例,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课程中成语、哲理语句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掌握小品文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达知识、讲解文章,还要根据现实生活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最大程度体会生活中的“趣”。
一、借助生活化教学法,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这门课程在生活中不仅是一种良好的“调味剂”,更是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途径[1]。所以,教师应采取一些“接地气”的教学手段,将现实社会中的生活故事与语文课文结合,适当地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比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角色演绎教学,帮助学生重现故事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演绎中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廉颇,当我听到蔺相如的爱国言论时,是否能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改正中提升,做到负荆请罪?”、“如果因为我犯下的错误伤害了亲近的人,我是否能有勇气弥补?”在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思想将会得到升华,进而真正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从而进入到最佳的学习境界中。
二、选取生活化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生活是教学的资源支撑,也是主要的教学源泉[2]。如果教学和生活脱离,教学将会成为“无本之木”,其作用、价值将会逐渐消失。所以,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地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挖掘更多的语文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链接,促使教学生活化得到顺利开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更多高质量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让学生更好地钻研语文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共同观看《中国成语大会》,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逐渐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汉字的奇妙之处,帮助学生奠定语文学习基础。随后,教师可以将一些趣闻引入到课堂中,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等能力。与学生共同讨论“淘宝购物”的话题,针对当前互联网购物的利和弊进行研讨,以此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相互交流《长津湖》的观后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以上这些资源的利用,不仅加深了生活与教学的关系,还能激活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程。
三、设计生活化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教学目标是教学环节的“指向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指导[3]。所以,要想让高中语文与生活化教学思想结合,则需要教师立足现实生活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让生活与高中语文课程的关系更加亲密,让生活真正走进语文世界。在此,教师要创新思想,树立“生活中处处蕴含着语文”的信念,将其落实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脱离教材束缚,从教材拓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中,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
比如,《背影》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伟大的父爱。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避免生硬、机械,而是要结合生活细节,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父亲形象,引导学生分享“我与父亲”之前的感人事情,让父亲真正登上语文的“舞台”。这样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课堂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回家为父亲做一些小事,让学生意识到父爱的伟大。以上过程不仅将教学延伸到了生活中,还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结论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教学思想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不仅能让语文课程重新回归生活,还能让教学内容、目标、任务等与生活的距离更近,促使学生能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深刻的体会生活细节,在生活中逐渐领悟“语文”这门课程,吸取更多的营养成分,进而拥有较强的学习、写作、阅读、理解等能力。另一方面,生活化语文课堂的开展,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真善美,在其熏陶、感染下,形成热爱、珍惜生活的良好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更加珍惜当前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參考文献
[1]张云杰.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三读三写三评”的实践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37-40.
[2]杨柳.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J]. 华夏教师,2020,(18):13-14.
[3]娄鑫. 生活有源 下笔有言——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选材及布局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