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2022-07-07王菲

民族文汇 2022年40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王菲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展开基本素质的培养,此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数学基础,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基于此,文章联系教学实际,重点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当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之后,便有助于其对数学知識展开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由此能够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重要的作用[1]。显而易见,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完善与丰富,通过对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高效提升。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相对较为浅显简单,是依据小学生的能力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特点而设计的内容,其中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判断理解、运算、推理等内容,通过判读问题、分析问题等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及时掌握,并能正确使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点,推动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究,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使得学习效果明显加强。开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有利于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此外,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目标和模式,符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带动学生展开思考

数学知识源自鲜活的现实生活之中,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应当善于搜集和整理各类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的素材,并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采取生活化的提问形式引发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发散性思维的锻炼,久而久之,将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框架得以完善。

举例而言,在带领学生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向班级学生提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大家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就寝?”并结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是什么,为什么我看不见?”由此便会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其必然十分关心教师后续的讲解内容,如此便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提供了契机。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最重要的便是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借助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总结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与此同时,促使学生从抽象概念以及具体图形这两个方面共同入手来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3]。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切记不能为学生简单介绍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如长方形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周长公式的记忆,这样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应该告诉学生哪些物品属于长方形,鼓励学生运用尺子来测量长方形物品的四个边长,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接下来教师要做的便是为学生总结这些规律。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总结出长方形的特性。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数学知识将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变成学生能够生动形象感知到的具体图形,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对其性质展开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新课改背景之下,合作学习成为比较受教师青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启发,通过集思广益,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如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能否通过已学知识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为了便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师准备了圆柱形容器、圆锥形容器,这些容器有底和高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并将想法付诸行动,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其发散思维、探究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四)依据学生实际生活,掌握知识学习方法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较多的地方都能够运用到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如此便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完成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简易方程”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学校计划带领学生到郊外进行郊游,但现在学校能提供的车辆是有限的,所以计划将学生分三次送至郊外。其中,第一次上车的学生比总数的1/3还要多100个,第二次上车的学生比总数的1/2要少120个,而第三次上车的学生则只剩下320个。那么请问本次郊游一共有多少位学生参加呢?在进行这一问题的解决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且有意识地对学生展开方程思维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在问题分析与解答时便会有清晰的思路,进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丰富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尽可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徐洪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10):41.

[2]涂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幻画报,2020(10):78.

[3]潘海宏.刍议培育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29):108-109.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