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7-07吴平夏
吴平夏
摘 要: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水平不同,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英语教师结合新时期小学生的差异性展开分层教学,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应有的进步与提升。教师通过多元化、趣味化、生动化的分层教学方式也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让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高质量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显著的积极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能够就此塑造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等。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切不可忽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主要体现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速度,文本理解能力等等。这也就意味着,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拥有全面的把握,能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认知特点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后逐个对其进行分层定位。基于不同的学习层次,为其匹配不同的教学方式,既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全面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情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组
英语属于学生的第二语言,虽然学习第二语言受到天赋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因素占比很小,无论学生的英语基础和阅读能力处在何种水平,只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学习机会,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掌握阅读课程要点,所以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的速度上,而非学习的智慧。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基于小学生英语基础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性,教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所要开启的第一个程序,就是落实学情分析工作,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组,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分层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常态化运用,另一方面也能为阅读教学效率的顺利提升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同时根据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而构建完整的分层指标体系,初步将学生划分为英语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其次,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组建英语阅读学习小组,根据分层名单将学生分为5-6人为一单位的小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安排均衡,这样不但可以發挥英语学优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引领作用,也能调动中等生和学困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促进全体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同步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科学分层分组之后,只需在班级内公布分组名单即可,尽量不要公布分层名单,以免引发英语学困生的自卑心理,给分层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二、以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实现教学内容分层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服务于教育领域,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分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能收到显著教学成效。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分层。首先,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并编组,然后制订与各层次相匹配的教学内容。针对A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注重课内知识的扩展,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摄取,强化学生创造能力。针对B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C组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以英语四年级上册How many为教学案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how many来进行询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A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超市、农场、果园以及动物园等,让学生走进情境中,感受数量的多少与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询问:“How many chickens on the farm?How many tigers in the zoo?”通过这种常见的询问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也锻炼了语言能力,丰富了语言知识的运用与感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英语,最终实现学以致用。针对B组学生,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且将thirteen、fourteen、fifteen等灵活运用到对话中。针对C组学生,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howmany的意思,并独立完成课本对话的朗读。
三、进行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智慧以及教学能力。在当前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兼顾课堂的整体效果,还要以客观的态度正确认知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既要深入讲解基础知识,也要结合不同的学习需求有所提升和拓展。所以,在组织分层授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使问题和任务呈现出不同的难度,这样学生才能够结合个人能力自主挑选、解答和完成。
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Whose dog is it?”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将学生分为A层、B层、C层,然后再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对应的英语阅读能力,对阅读活动进行不同难度的设计。对于C层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弱,可以设计角色扮演,学生在阅读前可以自主挑选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文本内容,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低,而趣味性相对较高,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文本讲解之后,可以设计续写、扩写文本等任务,既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也能够帮助他们复习巩固之前所学习到的新词语、新句式。针对这一任务具备一定的难度,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尝试其中,具体的呈现则选择B层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来说,可以为其布置复述文本内容的任务,这一任务不仅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是考验他们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理解越是深入、透彻,概述起来就越是准确、精炼,同时,对阅读文本的概述也是对这类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有效锻炼。可见,可以将课堂活动设计成为不同的难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有效保障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还能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
结束语
总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分层设计是一项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学情为基础,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等落实同步分层,更要保障科学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彻底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才能够形成学生的自主化锻炼,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良好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以及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姚盛.小学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15):91-92.
[2]吕卫霞.小学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与思索[J].小学教学设计,2019(09):10-12.
[3]黄平.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