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绥阳县退耕还林还草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7-07程欢欢任朋朋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林业产业退耕还林

程欢欢 任朋朋

摘 要 贵州省绥阳县始终坚持“两山论”发展理念,持续巩固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增加绿色植被造林面积,提高人居環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全面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落地落实、取得成效。为给绥阳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分析了贵州省绥阳县退耕还林现状和存在问题(如地类现状难退耕、群众意见难消解、技术薄弱、劳动力缺乏等),提出了责任系统化、布局合理化、技术常态化、退耕产业化等对策。

关键词 退耕还林;林业产业;贵州省绥阳县

中图分类号:S7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45

贵州省绥阳县以山区为主,县内虽有相对丰富的矿产、森林、旅游等自然生态资源,以及城乡核心交通区位优势,但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加之石漠化严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实施较为缓慢[1]。近年来,贵州省绥阳县为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分步实施”的原则,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任务安排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水库周围、河流两岸、公路沿线、景区周围。在工程任务的具体安排上,注重规模效益,集中连片实施。在林种结构规划时,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2-4]。绥阳县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有利机遇,落实推广“退耕+生态+产业+农户”模式,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

1  现状

根据森林资源数据统计显示,绥阳县林地总面积为166 401.6 hm2,详见表1。绥阳县森林覆盖率59.29%。截至目前,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789万hm2,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共计实施3.293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0.533万hm2,包括经济林140 hm2、生态林0.519万hm2;荒山荒地造林(含封山育林)2.76万hm2,已于2011年经国家局检查验收通过;其中成林面积3.2万hm2,占总计划任务面积的96.6%。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累计1.495万hm2,包括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0.155万hm2,2016年新一轮退耕还林0.333万hm2,2017年新一轮退耕还林0.533万hm2,2020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有0.474万hm2。

2020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中有25°以上坡耕地0.428万hm2,15°~25°重要水源地460 hm2,涉及经济林0.467万hm2,生态林73.333 hm2。项目建设用苗采用1~2年生的容器苗、1年生的实生苗和1年生的扦插苗。项目区涉及绥阳县13个乡镇43个行政村,区划小班3 133个。其中用材林73.333 hm2,树种为杉木,区划小班75个;经济林0.467万hm2,其中金银花0.315万hm2,茶353.333 hm2,方竹280 hm2,花椒20 hm2,盐肤木0.087万hm2,区划小班3 058个。退耕还林项目涉及2.43万户农家,9.71万人。

2  主要成效

2.1  加快国土绿化进程

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789万hm2,绥阳县退耕还林成效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已从2015年的51.34%提高到2021年的59.29%。有效改善了绥阳县生态环境,维护了国土生态安全,加快了生态屏障建设步伐。林草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有效遏制了石漠化的扩散,大面积水土流失得到遏制,人居环境也得到改善,为构筑绥阳县生态屏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2.2  增加退耕农户收入

退耕还林的最终社会效益目标在于减贫致富。绥阳县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以来有效调整了农地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取消了生态林和经济林比例的限制,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转变,进而对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产生重大影响,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涉及绥阳县2.43万户农家,共计9.71万人次,在保障项目稳健实施的同时以退耕补贴的形式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例如,洋川街道办事处团山村100 hm2鹰嘴蜜桃基地、黄杨镇天坪村140 hm2花椒基地等均已进入初产期。鹰嘴蜜桃初果期每667 m2产量可达400~500 kg,按5元·kg-1计,农户可收入8 000~10 000元,进入盛产期后鹰嘴蜜桃每667 m2产量可达1 500~2 000 kg。鲜花椒每667 m2产量可达500~600 kg,干花椒每667 m2产量鲜椒可达150~250 kg,按2.5元·kg-1计,农户收入在1 500~2 500元,经济效益明显。退耕农户在享受国家政策性资金补助的同时,还能释放富余劳动力,从事其他生产经济活动,多元增收,农村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3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绥阳县积极探索林药、林茶、林果、林蜂等多种结合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一批农林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退耕地林产品总产值及综合效益迅速增长,有效促进农业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草食畜牧业、木竹原材料基地产业、木本粮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精品水果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产业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依托公司、合作社、大户等带动,保障“种得下、能成林、有效益”,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了后劲,林业产业得到持续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绥阳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总体进度较为迟缓,其中,上一轮退耕还林任务已全部完成,存在部分验收不合格小班需补植补造。2020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目前已完成植苗0.137万hm2,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难题。

1)202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难度大,25°以上的陡坡耕地面积依然大,加之石漠化严重,见效慢,收益低,农户意愿随之降低。

2)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绥阳县可用于退耕还林的“三调”耕地图斑面积1.748万hm2,因绥阳县为非贫困县,全县108个行政村只有46个贫困村可进行退耕还林。在退耕还林图斑调查核实过程中发现可用于退耕还林的“三调”耕地图斑零星、破碎、分散,全县0.474万hm2,退耕还林图斑达到3 133个,各工程乡镇政府、老百姓意见较大,反映强烈,实施难度大。

3)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的农户大部分都是“老、幼、病、残”,严重缺乏劳动力,部分退耕还林图斑退耕后抚育管护不到位,导致部分图斑造林不见林。

4)林业技术力量薄弱,近年来因新进技术人才较少,原有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加之茶叶、金银花等产业原由农业部门管理,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在茶叶、金银花技术方面力量较为薄弱,导致栽植技术不到位,成林见效慢。

4  对策

4.1  提高重视度,压实责任

1)针对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绥阳县由县林业局牵头,县发改、县财政、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成立工作小组,明确任务清单,确保每个图斑都有人包保,严格目标责任管理,由县发展改革局负责综合协调,县财政局负责资金划拨和监管,县自然资源局提供最新耕地图斑、县林业局负责作业设计,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林业局共同进行技术指导,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及各乡镇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退耕合力,齐抓共管,及时解决退耕还林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顺利完成。

2)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突出民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针对退耕农户开展退耕还林政策及《森林法》宣传,有效发挥乡镇林业站对退耕还林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大量安置护林警示牌、标语,提高农户的自觉性和生态保护意识。切实做到“退耕者知退耕、造好耕、用好林,脱贫困”。

4.2  科学合理布局,完善项目体系

绥阳县各乡镇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科学合理的布局有利于高效退耕成林。1)优化树种选择。绥阳县要坚持海拔1 200 m以上退耕以方竹为主,1 000 m以上选择金银花树种,800~1 000 m以黄金茶为主。根据方竹、黄金茶都不耐强光照射特点,慎重选择向阳坡树种。黄柏、厚朴、五倍子寄主盐肤木等适应的海拔区间较为广泛,可作为替代树种。在不够集中连片、立地条件较差或缺少产业从业人员、不适宜产业发展的地方,主要选择杉树、柏树、刺槐等生态树种。2)严格规范苗木采购程序。退耕还林苗木采购实行分块负责,经果林苗木由各镇乡政府自行开展招投标采购,生态林苗木由县林业局统一采购。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招投标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立足现有苗圃场,本着就近就地解决的原则,由县林业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苗木进行强化监管,加大种苗执法的力度,把好质量关,确保合格苗木上山。3)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要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把质量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在工程造林中,要统一标准,规范化种植,要大力推行“五子”下地的办法,即“一套技术班子、一张图子、一把尺子、一根绳子、一种苗子”。对整地、植树、造后抚育管护等工作要加大质量监督、质量验收的力度,做到规范操作,环环把关,努力提高成活率、保存率,做到造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见效一片。

4.3  强化督促调度,跟进技术指导培训

由绥阳县林业局成立工作督查组和技术指导组。督查组负责对各乡镇退耕还林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实行周调度,按时销号,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抓好退耕还林的管护工作,动态性跟踪检查,抓好补植补造工作,更要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聘请培植经济林的专家、教授对林业系统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块,对广大退耕农户进行现场培训、技术指导,提升退耕农户产业抚育管护技术。加强苗木栽植合格率。技术指导组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各乡镇退耕还林工程植苗、管护的技术指导,提高退耕还林科技含量,科学种树、管理、施肥,增加造林成活率,提高造林質量。同时,在13个乡镇成立相应的督查组负责本辖区的方竹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整改工作,抢抓造林有利时机,做好补植补造工作。后期抚育管护不到位的,要督促退耕农户及造林实施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加强后期经营管理,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营造林和退耕还林的整改工作,切实保证工程建设成效。

4.4  加强产业融合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绥阳县被誉为“中国金银花之乡”,林业资源较丰富,金银花、方竹、五倍子等分布较广、品相较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结合绥阳县农村产业革命,坚持以短养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金佛山方竹、金银花、黄金茶和中药材等特色高效林农产业,开展林药、林茶、林蜂、林鸡等种养模式。在高效利用林地资源的同时,既能促进农户短期增收,又能以耕代抚,降低抚育成本。以利益联结推动长效发展,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目前,绥阳县内有较为成熟的方竹加工企业4家、金银花企业20家、合作社15家,建成初加工厂40余家,为绥阳县特色林农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洪林.新时期绥阳县林业发展研究[J].南方农业,2014,8(12):104-106.

[2]  王丽.赫章县新一轮退耕还林现状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8(7):191-192.

[3]  刘安贵,毛强,刘翔.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13):94-95.

[4]  黄杰龙,邓桢柱,王立群.新一轮退耕还林对贫困山区农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1,41(4):378-386.

收稿日期:2022-02-15

作者简介:程欢欢(1993—),女,贵州遵义人,硕士,从事退耕还林及林业产业发展等研究。E-mail:513396976@qq.com。

猜你喜欢

林业产业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