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辣椒产业改革发展成效及对策建议

2022-07-07付浩夏忠敏张小明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改革发展成效贵州省

付浩 夏忠敏 张小明

摘 要 辣椒是贵州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因此促进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简介贵州省辣椒产业近年来在顶层设计、科技支撑、产能提升、市场营销、产业融资等方面的改革发展举措,总结取得的系列成效(壮大了产业规模,形成了合理产业布局,推进了标准化生产规范,提升了加工生产能力,构建了现代商贸市场体系,提升了“贵椒”品牌影响力,提高了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助力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分析当前贵州辣椒产业发展中存在规模化基地占比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品牌影响力较弱、融资困难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育繁推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化基地打造,积极推动加工集群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市场体系,大力推进优势品牌建设,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支持”等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辣椒;改革发展;成效;问题;建议;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18

辣椒是贵州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2019年贵州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将辣椒作为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重点推进,专门成立了辣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辣椒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年)》、年度实施方案及资金保障、人才保障等措施,创新发展途径,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为一体的辣椒产业发展格局,逐步打通了制约瓶颈,推进辣椒产业做大做强[1]。通过改革发展,转变传统发展思路,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小辣椒”渐成“大气候”,推动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单一产业向三产融合的历史性变化,已逐渐成为助农增收的“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

1  主要做法

1.1  抓实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产业发展

贵州省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上下联动,大力发展辣椒产业。省级成立了由省领导领衔推进的“省辣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省辣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组建了以院士为顾问的辣椒产业专家团队,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全省辣椒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三年推进方案”和年度方案,明确了打造“一城、两市场、三基地、四中心”目标,全力推进辣椒品种、种植、加工、流通、市场、品牌等全链条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3]。市、县两级参照省级做法建立领导领衔推进制度和工作专班,形成了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齐心协力推进全省辣椒产业的良好格局[4],实现了由涉农部门“单打独斗”“独力难支”向全省上下同心戮力、党委政府多部门“群策群力”的局面转变,推动辣椒产业进入了高位推进、高速发展、高效增收的快车道。

1.2  强化科技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品种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解决贵州省辣椒品种多乱杂,把“换种工程”作为提升贵州辣椒品质和品牌形象的抓手,打造“生态贵椒”。围绕重点产区,主推“遵椒”“遵辣”“黔辣”等特色优势品种,稳定提升辣椒品质,产值也得到较大提高[3],比如遵义市实施朝天椒“换种工程”后,效益显著提升,收入提高20%以上。抓住集中育苗关键点,大力建设集中育苗设施设备,利用烟草育苗大棚和原有大棚设施改造、新建育苗大棚等方式,穴盘育苗与漂浮育苗并举,推动育苗从原来的杂乱无章到集中有序。加强新品种引进、鉴选工作,建设辣椒种质资源库,加强品种培育提纯,为产业发展储备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来自全国各地的辣椒新优品种,通过组织专家评选出适宜贵州省生产推广的新优品种20余个,累计推广应用26.67余万hm²,重点县主栽自选品种占比达80%以上。同时,围绕贵州省辣椒产业种植现状,重点打造黔北—黔东北加工型辣椒产区、黔西北加工型辣椒产区、黔南—黔东南鲜食辣椒产区、黔中鲜食辣椒产区和南部河谷鲜食辣椒产区的“五区”产业布局[1],实现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建设省、市、县三级示范点,带动了辣椒产业标准化种植水平的提升[3]。

1.3  加大产能提升,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为解决经营主体小散弱的问题,围绕遵义、贵阳、毕节、安顺等重点产区,加快打造加工产业集群,三年累计投入辣椒产业发展资金4.8亿元,支持贵三红、麻江明洋、秀辣天下等企业加工设施设备工艺升级改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充分利用贵州朝天椒集群项目契机,重点支持南山婆等45家龙头企业实施加工技术改造、扩能转型升级,产能平均提升10%以上,逐步成为全省辣椒产业发展各环节“领头羊”和主力军,引领全省300余家辣椒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引进德庄、翠宏、刘一手等151家国内优强食品企业进驻贵州发展基地、投资建厂,三年累计签约项目193个,签约金额90.8亿元,强力带动辣椒食品加工业和销售。推动成立省辣椒产业协会,打造产销联合体,全省已有200余家企业入会抱团发展,凝聚企业向心力,提升发展硬实力,促进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1.4  加强市场营销,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为提升“贵椒”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場占有率,坚持主导省内市场、抢占省外市场,推动订单化销售,在省内推进辣椒产品进机关、进食堂等“七进”行动[4],搭建产品体验店,在省外开设辣椒销售档口,利用东西部合作和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在重庆、成都、广州、上海等地开展推介会,让贵州辣椒得到各地市民的喜爱,纷纷点赞“生态贵椒”。举办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指导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升级改造,推动干辣椒价格指数上线运行,推进辣椒期货交割库建设,有效提升贵州辣椒的行业地位,降低市场风险。大力宣传辣椒产业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亮点成效、辣椒产业发展突出成绩、“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品质优势和丰富的品种优势等,“生态贵椒·香辣天下”“香辣协调·品味温醇”成为网络搜索热点词,得到各方点赞,有效提升贵州省辣椒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了贵州辣椒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1.5  抓实产业融资,缓解企业发展资金短缺困境

产业发展,最大助力是资金保障。为解决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综合运用财政资金、产业基金、金融服务、政策性保险等手段,撬动社会各方资金注入辣椒产业发展,对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进行了有效探索。各级积极投入财政资金,推进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工升级改造、市场流通等,促进产业发展逐步壮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其中从贵州省级辣椒专项资金安排4 100万元建立“贵椒贷”资金池,探索产业融资新途径,开通申报“直通车”,推进金融资金落实落地,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大力推广辣椒自然灾害险和目标价格险,探索气象指数险,实现“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丰收有订单,受灾有保险”的保障机制。

1.6  强化利益联结,促进椒农稳定增收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充分发揮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合作社的带动作用[5],完善保护价订单农业、返租倒包等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返还等联结体系,充分发挥企业“龙头”作用,通过合作社这个“龙身”联结,带动广大农户这个“龙尾”,舞活辣椒产业化经营整条大龙,让老百姓收入租金、薪金和股金,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形成多元化协调、有效、可持续的助农惠民模式。在脱贫攻坚决战之年,聚焦12个贫困县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资源集聚效应,强力推进辣椒产业扶贫,引导贵州万盛源公司、贵州秀辣天下公司等40家企业到12个贫困县发展辣椒产业,全部实行订单种植。同时,从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 000万元,重点用于12个贫困县辣椒集中育苗、品种优化、加工升级、贷款贴息、政策保险等,特别是对政策性保险农民自缴部分进行全额补贴,实现12个贫困县5.3万hm2辣椒自然灾害险全覆盖,带动农户22.88万户89万人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万户29万人,为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  发展成效

2.1  壮大了产业规模

2021年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为38.07万hm2,产量达787万t,产值271亿元,分别较2018年增长26.05%、38.31%、46.49%(见表1),产加销均位列全国第一,发展成为全国唯一达到33.3万hm2以上的省份。全省辣椒种植面积超过0.33万hm2的有35个县(市、区),超过0.67万hm2的有20个县(市、区),其中遵义市播州区种植面积达到2.6万hm2,位居全国县域种植面积首位。

2.2  形成了合理产业布局

围绕播州、绥阳、大方、福泉等辣椒产业重点县,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本形成了“两带五区”格局,各产区实现了差异化发展,既发挥了南北不同地理的气候优势,又实现了全省辣椒市场周年供应,生产布局更加合理。贵州朝天椒获批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之一,推进北部辣椒调味品加工产业中心、黔中辣椒食品加工产业中心和黔东南酸汤系列辣椒加工产业中心建设,初步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一体化发展。

2.3  推进了标准化生产规范

为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产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整合了各方科技力量,强力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在种苗上,实现了良种基本全覆盖;大力推进“良种工程”,主推“遵椒”“遵辣”“黔椒”“黔辣”等特色优势品种。2021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良种覆盖率达100%,集中育苗率近80%,重点产区主推品种占比达80%以上,分别较2018年底增长30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见表2)。在基地上,打造了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已建设省、市、县三级示范点490个、集中育苗点1 394个,建成能排能灌、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规模化、标准化基地6 239个、13.67万hm2,分别较2018年的3 829个、7.87万hm2增长62.9%、73.7%。抓住国家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契机,在黔北、黔中扩大加工型良种辣椒种植规模达20万hm2以上,满足黔北、黔中、黔东南等加工集群原料需求。在种植上,制定了标准化生产规程。研究制定《贵州省辣椒种植技术指导意见》《贵州省辣椒根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贵州辣椒干》等一系列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为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2.4  提升了加工生产能力

通过千企改造、集群项目建设,支持加工企业设备装备提升、扩能升级,研发新产品,延伸加工产业链,推动贵州省辣椒加工业快速发展。冷库和烘干设施得到快速建设,2021年全省有烘干线623条,日烘干能力1.17万t,烘干能力大幅度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达到85%,较2018年底提升20个百分点。重点加工企业311家,较2018年底的210家增长48.1%,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增加6家;省级龙头企业57家,增加24家;市级龙头企业97家,增加33家(见表3);高成长性企业2家,“老干妈”公司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辣椒加工有9大系列70多种产品,从以油辣椒、辣椒干、辣椒面、发酵辣椒等为主的系列调味品,扩大到适应年轻人消费需求的香辣脆、辣椒冰淇淋、辣椒巧克力等为辅的休闲食品,加工产品类型逐步多样化。2021年全省辣椒加工产值156亿元,较2018年底的110亿元增长41.8%,加工转化率达77%。

2.5  构建了现代商贸市场体系

全省形成了以“中国辣椒城”为中心,以播州、新蒲、绥阳等县(区)的重要产地乡镇集市为纽带的辣椒集散市场,以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北部农产品物流园、黔南都匀黔匀和农产品物流园、毕节七星关区黔西北农产品物流园等为核心的辣椒物流交易专业市场。销售队伍逐步壮大,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共培育辣椒经纪人6 000余人、销售主体2 100余个,在省外农批市场设立贵州辣椒分销档口106个,在省内开设农村产业革命体验店,推动线上线下交易,全省辣椒远销川渝湘、珠三角、长三角及海外市场等108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交易额达到800亿元,较2018年底的650亿元增长23.1%,其中“老干妈”年销售额达到54亿元,实现从传统的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引领全省辣椒产业高效发展。省部共建的全国唯一国家级辣椒市场落户遵义,持续发布中国干辣椒系列价格指数(遵义朝天椒、新一代、三樱椒和印度椒),为辣椒行业发挥了“晴雨表”“风向标”“避雷针”作用,逐步打造全国辣椒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产品交易中心,“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的格局正在形成。

2.6  提升了“贵椒”品牌影响力

多层次多维度推进贵州辣椒品牌建设,品牌体系初步形成。创建“生态贵椒”“贵椒骄”等省级公共品牌,“生态贵椒·香辣天下”宣传主题在央视等媒体黄金时段滚动播放,进一步提升了“贵椒”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每年成功举办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实现“互联网+辣博会”永不落幕。推出《迷你香》等20首辣椒主题歌唱响贵州辣椒,出版的《辣在贵州》全方位宣传“生态贵椒”,不断提升贵州辣椒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发布“遵义朝天椒”“大方皱椒”“花溪辣椒”等区域品牌,“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品质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2020年由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选的全国十大名椒中,遵义朝天椒位居榜首,大方皱椒位列第三;2021年由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牵头评选活动中,新蒲新区(位居榜首)、播州区荣获“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称号,老干妈、贵三红、南山婆、遵辣、卓椒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品牌”荣誉称号。

2.7  提高了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建设完善保存能力1万份的贵州辣椒种质资源库,成立辣椒院士工作站、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辣椒发酵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辣椒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等,选育“黔辣”“黔椒”等系列辣椒新品种183个,提纯复壮认定地方优良品种31个,引进筛选品种120个,保存优良种质资源3 500余份。制修订《贵州辣椒干》等地方标准、生产规程9项,申报辣椒机械打孔定植等发明专利20件,出版《辣椒产业发展实用指南》等书籍3册,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省农业丰收奖4项,培养辣椒三区人才4 000余人。

2.8  助力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全省上下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利益联结的实现路径更加清晰和完善,传统自给自足、提篮小卖的生产经营方式,正加速转变为龙头带动下的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红利共享模式,贫困农民的增收机制逐步稳固,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更加牢靠,辣椒已成为适宜种植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农民信心越来越足。带动农民增收户数由2018年底的123万户增加到2021年的148万户,增长率20%;其中建档立卡户由2018年底的20万户增长到2021年的25万户,增长率24%;农民人均年增收额由2018年底的1 895元提高到2021年的2 200元,增长率19%;新增就业岗位2万余个(见表4)。助农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务工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作出了贡献。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化基地占比小,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贵州境内多为山地,土地破碎,2021年3.33 hm2以上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共13.67万hm2,仅占全省辣椒种植面积的35.90%。水利灌溉和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两品一标”认证少。单品规模化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期货交易条件。

3.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标准化加工水平不高

贵州现有重点龙头企业偏少,整体规模还不强,业内老干妈一家独大,多数辣椒加工企业的产值在2 000万元以下,整体带动能力仍较弱。糟辣椒、辣椒酱等众多传统加工制品仍以小作坊形式生产,设施设备和加工工艺比较落后,制约加工水平提档升级。

3.3  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生态贵椒”公共品牌塑造、推广、营销上与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有差距,地方品牌、企业品牌打造力度不够,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加工企业有好品质、缺少好品牌,省内有名气、省外打不响,难以有效实现转型升级。

3.4  融资问题仍然存在

多数辣椒企业生物性资产较多,固定资产较少,难以提供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条件,金融创新产品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使得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育繁推体系建设

重点选育具有地方香辣特色、抗逆抗病性强、优质丰产辣椒新品种,引进鉴选一批适宜贵州生态气候条件,适于加工、鲜食的特色辣椒品种。持续推进“换种工程”,“十四五”时期推动集中育苗率提高到90%以上,重点产区主推品种的占比继续稳定在80%以上。建立省市县三级育苗体系,打造1~3个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育苗中心,建设一批集约化商品苗繁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定向育苗,提高生产能力,实现种苗一体化。

4.2  加强标准化基地打造

建设相对集中连片标准化基地,完善机耕道、生产便道、水利灌溉、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集约化育苗、山地农机、预冷、烘干等设施设备,建成能排能灌、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16.67万hm2以上,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6]。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椒-稻-菜”“椒-菜-菜”“椒-菌-菜”等高效接茬模式,使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投入品,在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实现绿色生产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强化环境与耕地保护,推广应用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措施及绿色高效接茬模式,从源头上保障“生态贵椒”产品质量安全。

4.3  积极推动加工集群建设

围绕“打造世界辣椒加工基地”的定位,充分利用贵州朝天椒集群项目,加大辣椒制品加工研发力度,开展辣椒原料基地、辣椒风味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業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推进产品质量结构升级,规范辣椒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促进小微企业提档升级[7]。支持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发符合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升贵州省辣椒产品附加值,重点建设黔北辣椒食品中心、黔中辣椒调味品中心、黔东南酸汤中心。

4.4  加快构建完善市场体系

持续高质量举办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通过“辣博会”促进产销衔接,提高“贵椒”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建设播州、新蒲、绥阳、都匀等县(区)的重要辣椒产地市场,打造市级辣椒集散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依托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解决辣椒产业中种、产、储、运、銷、测、融等问题,不断完善辣椒指数体系,运行好现有中国干辣椒系列价格指数,充分发挥指数对基地建设、加工销售、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作用,建成全国辣椒定价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积极配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辣椒期货交割库,构建中国辣椒交易中心,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市场网络体系。

4.5  大力推进优势品牌建设

积极打造“生态贵椒”省级公共品牌,加快“遵义朝天椒”“大方皱椒”等区域品牌的培育,支持“辣三娘”“南山婆”等企业品牌建设,提高贵州辣椒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贵州辣椒优质优价,促进贵州辣椒高质量发展[8]。

4.6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支持

持续推进金融创新,疏通“贵椒贷”等受阻环节,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动辣椒企业生物性资产抵押担保、仓单质押、订单抵押、保单抵押等融资模式[9]。加强与财政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组织辣椒企业申报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方案,力争农业基金项目早日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  金晶,张小明,付浩.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北方园艺,2021(21):152-156.

[2]  牟玉梅,毛妃凤,张绍刚.贵州省辣椒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20(2):10-12.

[3]  赵勇军,吴传娟.上半年贵州省辣椒产业实现产销两旺[N].贵州日报,2019-07-27(08).

[4]  刘悦.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N].贵州日报,2019-09-23(03).

[5]  郑文海.福建省农业龙头企业集团产业化经营发展策略[J].经济师,2010(1):212-214.

[6]  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J].农技服务,2018,35(1):16-18.

[7]  黄道梅,魏江霖,吴世焕.贵州省辣椒加工业发展现状解析[J].中国调味品,2019(10):187-189.

[8]  施若,韩雯.贵州辣椒产业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0(9):29-30.

[9]  彭思云,谢挺,罗燚.中国“辣椒硅谷”的现状、问题及裂变发展战略[J].蔬菜,2018(7):27-33.

收稿日期:2022-02-27

作者简介:付浩(1990—),男,贵州遵义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 fhao005@163.com。

*为通信作者,E-mail: 1060920820@qq.com。

猜你喜欢

改革发展成效贵州省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解析与思路
基于全面收费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及改革研究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