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任务群驱动下,为经典诵读打造沉浸式氛围场

2022-07-07张俊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初中语文

张俊

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与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理念。经典诵读的课堂就是要注重情境和氛围的营造,结合教材中任务群的设置,教师为学生搭建桥梁,引领其在经典诵读中获取沉浸式体验,培养诵读经典的兴趣,收获情感的熏陶和美好的感受。

关键词:初中语文;任务群;经典诵读;沉浸式教学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刷新了对课程理念的诠释,其中第二点“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说到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同时第四点“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笔者在进行“初中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探索中发现,用任务群为经典诵读打造沉浸式氛围场,通过沉浸式教学更能收到诵读的突出效果。

在新课标引领下,语文课程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其中和经典诵读密切相关的尤以第二层面——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為显要。在初中经典诵读教学中采用沉浸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中,从而收获良好的阅读体验。

那么在任务群的驱动下,如何用沉浸式教学为经典诵读打造适合的氛围场呢?

一、沉浸式朗诵

大量的研究表明,沉浸式朗诵可以让学生深入文章,与作者进行跨时空交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完善阅读学习认知。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是有关“四季美景”“人间亲情”的任务群,都是经典散文。王荣生教授提出,散文阅读重点在于“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体认作者个性化的情思”,那么教师在指导诵读时,不仅要事先研究散文的主要内容、主旨情感等,还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朗诵方法,引导学生保有浓厚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笔者结合学生的朗诵习惯精选了诵读示范播放给学生聆听。比如演播艺术家、播音指导任志宏朗读的《春》,浑厚的音质给人温暖和煦的感觉;“为你诵读”APP中诵读导师王苏朗读的《秋天的怀念》版,感人肺腑。课上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配乐营造氛围,指导学生朗诵除了要注重抑扬顿挫之外,更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作者,体会文字中那时那地的心情。笔者同时录制学生的朗诵视频,便于进行回看点评和后期展示,这样,学生主动朗诵的欲望会变得更加强烈。

有听有读有评,有示范有指导有体验,在这样的沉浸式氛围场中,情深意切的散文自然而然会通过声音感动情感纯真的孩子们,也就培养了孩子们的感知和共情能力,更能从初中经典诵读教学伊始就帮助他们以积极自主的姿态进入阅读情境,从而更有效地分析品味文本,体会经典散文的魅力和情感。

二、沉浸式演绎

在经典戏剧文学方面,沉浸式教学更能发挥作用。九年级戏剧主题的活动探究任务群,“准备与排练”环节活动性、综合性最强。可采用让学生“做中学”的沉浸式体验学习,让学生在剧本围读和演读的动态学习中体验静态文本,了解戏剧知识,形成学习成果。

教学时,笔者在教材以外,挑选了《威尼斯商人》中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法庭审判”选段举行围读会,收效显著!分组围读中,引导孩子们潜心琢磨人物语言,体会冲突矛盾背后作者的立场和剧作的深刻内涵。尤其在对夏洛克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们各种观点呈现和交战,有的更是例举出本剧的时代背景,高声为夏洛克辩护。课堂形成了“对话场效应”的良好氛围场,让学生自主发展,发掘自身潜力,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并通过合作学习让他们学会倾听与思考,有效应对剧本理解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从而智慧地解决。

围读会后结合本单元“演出与评议”的任务要求,对学生进行搜集资料、剧组分工、说戏与排练的指导,并要求“导演”尝试写导演手记,“演员”尝试写演员日记,剧务尝试写舞台设计或剧务记录。在排练、看剧、写手记中学生沉浸其中,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分享,最后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有助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最终指向丰富的社会人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沉浸式创作

九年级上册现代经典诗歌的活动探究任务群,有三个活动设计——自主欣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教学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切实地让学生展开诵读活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潜心会文、切己体察,把握诗歌意蕴。尤其是“尝试创作”环节,笔者举行了一次主题创作比赛——结合中秋节、校庆20周年、新中国70周年华诞,自选其一进行诗歌创作。作品中,无论是模仿余光中《乡愁》的意象法创作,还是学习穆旦《我看》每节换韵的创作,亦或是参照艾青《我爱这土地》结合校庆活动创作的“本土化”的《我爱这校园》,等等,都能看到学生智慧的光芒在闪耀,感受到学生爱国爱家爱校的真挚情怀在涌动。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来说,学好经典文学作品,需要在任务群的驱动下,借助沉浸式教学为经典诵读打造氛围场,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经典,体会经典的魅力和情感。在沉浸之中领会、感悟,在沉浸之中辨析、探索,在沉浸之中深入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沉浸式”教学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

[4]李海荣.沉浸式阅读更出彩[J]: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20,(9).

[5]王丽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53.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