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势欹侧 笔力千钧

2022-07-07尹莉莉

现代艺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金农书法

尹莉莉

金农的书法匠心独运,精妙入神,隶、楷、行俱精。隶书中的“漆书”,更富创造性,苍古奇逸,魄力沉雄,在帖学盛行的时代,他能独辟蹊径,创立“漆书”新格,真可谓是书坛豪杰。

金农(1687-1763),系布衣学士,为“扬州八怪”之首,博学多才,善诗词,精鉴赏,喜收藏。弱冠于何焯处从学,乾隆元年经推荐赴京应博学鸿辞科之选,未中,遂周游四方,后寄居揚州,以卖字画为生,至衰老穷困而死。嗜奇好古尤喜金石文字,精鉴赏,收汉唐金石拓本数百种,凡古书画过目即辨真伪。金农自称其书为“漆书”。他特别喜欢浓墨,他作品的墨色,乌里发亮,据说他的墨是亲自监工定制的,因此,他的书法乌黑如漆,并非言过。但是,他所谓的漆书,更应从笔法上理解,他的书法,隶不隶,楷不楷,用楷法写隶。方笔是他书法的最大特色,他的方笔,方得像现代的油画扁笔刷出来的。由于他不讲究笔法,就干脆把自己的书法起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名称。他的漆书拙朴古茂,方正的笔划,方正的结构,像小木片搭配起来一样,这种充满天真稚气童趣而又淳厚苍老的书法,同样是对馆阁体的叛逆。历来书法巧媚易学,古拙难成,金农的漆书自成一格,亘古无双。

金农漆书的独特性

元明清以来,书家长期游目骋怀于传统的二王书风之间,金农“漆书”的出现犹如耀眼的强光划空而过,实在令人耳目一新。金农的书法,兼擅隶、真、行三体,而以隶书成就最高,他晚年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漆书”确系惊世骇俗之举。在不无担心之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中国传统书法的主要审美内容之一的线条,在他的 “漆书”里表现出一种视而不见,漠然置之的态度。他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线条进行了各个击破,如“鼠尾”的撇画冲破了线条形态上的沉着和运动带来的力量。横画也在金农书法中变得扁平,节奏感本来取决于运动的快慢和用笔提安顿挫的交替变化。我们又无法指责金农的“漆书”失去了书法美,它虽具有美术化的倾向,但它又不完全如是。“漆书”让我们领略了金农既不与古为徒,更不与时人为伍,独来独往,一意孤行的艺术道路,让我们觉得他走到悬崖的边缘,却又不会掉入深谷的超常本领。

从现存的金农隶书来看,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入京举博学鸿词科前,此时的隶书灵润流畅扁平朴实,其艺术天平明显地倾斜于含蓄稚拙,有如乡间田野嬉戏的天真无邪的童娃,既得野逸之趣,又绝不放肆,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模拟性创作时期。第二时期为五十岁后,应试未中,漫游四方,寻访碑版刻石,此后书风大变,这一时期为开拓性创作阶段。此时的书法“以拙学妍,以重为巧”,重按轻挑,引而不发,在凝重的浓笔中,爆发出几乎让人难以想象的力量,使我们仿佛体味到,这位终生落魄、怀才不遇的艺术家,既有满腔的压抑但仍然有着生生不息的激情。到晚年冬心“漆书”达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艺术峰巅,结体由扁平变化为长方,用墨由浓重变得简淡,笔画由紧凑变得萧散,其艺术心态发生了嬗变,疏淡古雅,清静无为,归于质朴。

金农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在隶书上,间或也书写楷、行书,如《消寒诗序册》(楷书),从局部看,形体大小悬殊,东倒西歪,颇为失态,有如幼童学步,天真可爱。但从整体分析却另是一番景象:和谐、畅达、千变万化而归于自然。这成功之作源于他揉合变通,古法创新的艺术意趣和抒情扬理的艺术思考。他的行书则是隶书与真书合而为一的草写体,他在行书上没有下过太多的功夫,可能只是偶尔习过古人碑帖,他以自成法度的结体与“漆书”的用笔影响着他的行书,尽管许多偏旁简化草化,但其结构的拙态和涩行运笔仍不失为真书范畴。

金农的书法匠心独运,精妙入神,隶、楷、行俱精。隶书中的“漆书”,更富创造性,苍古奇逸,魄力沉雄,在帖学盛行的时代,他能独辟蹊径,创立“漆书”新格,真可谓是书坛豪杰。 金农“漆书”册,乾隆黄织锦面裱本,纸本,乌丝栏格,共十九面,每面纵31.5厘米,横32厘米,录陈仲子等人佚事。题款:“乾隆十四年岁在己巳五月十有五日,稽留山民金农书。”钤朱文印“金衣印信”,肖形印“龙虎丁卯”。签为来楚生先生所题。此书册共五百四十三字,通篇气势雄浑,有一气呵成之势,笔画横粗竖细,棱角分明,用笔犀利挺劲,正锋、侧锋兼施,起笔收笔处着意直切成形,颇有楷书之味。字形以方长为主,但贵有长短参差,大小错综变化,“贱、子、拂、薪、哉”等字的长笔,凝练道劲,果断灵动,使通篇充满活趣。此书墨色极浓,以拙为妍,以重为拙,计白当黑,常常以浓黑的墨色与字间空白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尤显精神。册页因字多且小,写“漆书”结体易平板,笔势颇难展开,但金农有深厚的汉碑功底,高旷的襟怀,精深的学养,故书时能心手相应,不板不涩,时显精彩。金农的“漆书”体势欹侧、笔力千钧,前人传说是截去毫端来刷写的,观此原迹,其起落笔均丰富多变且有锋芒,横画也粗细不一,尤为明显的是第十五页的“者”字长撇,下重笔后提收,至末部细若游丝,却圆劲有力,以截毫之笔是难达到如此细微自然的效果。

金农的挚友郑燮赠金农诗早曰:“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不须论骨髓,谁得学其皮!”可谓是对金农书法艺术的最高最恰当的评价。

突兀感:金农“漆书”

漆书无疑具有美术化的倾向,但它又不完全如是。金农本人对古韵拙趣的深厚理解,使他选择这样一条险径但却不甘沉沦为美术字。在扁笔横扫的动作中,我们还是略窥微妙的提按意识——这是一种书法特有的非装饰心理——但又是潜伏在装饰外形表层之下的。此外,线条之间的避让也使人对他的结构审美不敢轻视。平衡而非平正,书法艺术结构的金科玉律在此中仍然受到应有的尊重。

由是,金农的古拙趣味仍然为后人所理解;只不过这是一种太容易使人迷惑的趣味现象。之所以会如此,我想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世替风移,众多的风格类型皆已为前贤染指,要想在大家如林的夹缝中求生存,意料之中的变革显然缺乏吸引力;而石破天惊的反叛却能收一鸣惊人之效。如果能有深厚的笔墨技巧功底,则在一鸣惊人之后的饶有余韵,亦不失为大家风范。其二是金农嗜古成癖,以他那艺术家的偏激(这是必然的)再加上古拙的趣味,变生出出人意外的新形式也不足为怪。至少,在众多的历代名作笼罩下,漆书的出现有如耀眼的强光划空而过,但又不失其书法美的本质规定。

猜你喜欢

金农书法
清 金农 录书节录相鹤经轴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印象派画家」金农
书法欣赏
12316金农热线助力“星火燎原”计划
书法类
金农热线为农日夜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