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的守正创新
2022-07-07赵迪刘欣
赵迪 刘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发展戏曲文化关系到精神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戏曲演出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就在于舞台监督。与此同时对舞台监督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从宋元南戏到明清传奇戏曲经过了几百年来的积累和发展。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戏曲文化。戏曲演出舞台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途径,舞台监督对提高戏曲演出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下戏曲演出舞台监督工作现状加以分析,探讨在戏曲演出舞台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发展戏曲文化关系到精神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戏曲演出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就在于舞台监督。与此同时,对舞台监督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舞台监督在后台把控全局且贯穿戏曲演出舞台的全过程,使戏曲演出能够在现代化技术以及监督管理工作的协助之下,更加有秩序、有质量地展现给观众。另一方面,对舞台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专业能力、综合协调组织能力等都关系到整个演出的质量和效果。
目前,舞台监督人才匮乏,多为幕后人员转行或者以师带徒的传统模式进行,缺乏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规范性与实际操作能力也相乏欠缺。舞台管理离不开舞台监督,也需要专业的舞台监督。新形势下,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的需求对舞台监督职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舞台监督管理不仅需要建设完善的硬件设施,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内部软件建设。文化市场的逐步发展促进了现代舞台艺术的繁荣,舞台监督在未来必然会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二、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也逐步加大对戏曲文化事业的投入,各类剧院剧团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然而在戏曲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戏曲演出舞台监督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影响舞台监督行业的长远发展。
(一)戏曲演出舞台监督守正创新精神不够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中提到的,已成为戏曲行业发展的重要遵循。新时代创作优秀的作品也离不开有创新精神的舞台监督。以前的戏曲演出是运用简陋的舞台和工具进行,受众体范围较小,因此舞台效果更多的是依靠戏曲演员们来呈现,那个时候的舞台监督工作就显得不是很有必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的受众群体更多、范围更广,对戏曲演出的舞台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一些较为传统的思想影响,也存在着对舞台监督工作不够重视、不去创新的问题,甚至還存在着想要依靠戏曲演出艺术家来带动舞台氛围,但弱化了戏曲的吸引力,不利于戏曲文化在新媒体上的传播。
(二)戏曲演出舞台监督从业者专业性不够
由于戏曲的传统性和特殊性,当前非常缺少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的专业人员。目前戏曲演出舞台监督人员少数是艺术专业相关方面的,多数则是经常参与剧院工作的一些如道具、服装、剧务等幕后人员。这些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导致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较低。依靠以老带新的方式或者自己的探索理解来学习舞台监督知识,舞台监督者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来带徒弟,所以带出来的徒弟也都参次不齐,这就导致现如今各地的戏曲演出舞台监督工作不尽相同。而舞台监督者的工作能力也仅限于完成基本的工作内容,面对演出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提供专业的解决方式,不能在舞台上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因此,舞台监督从业者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三)对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时候,大家对舞台监督的认知都停留在“催场”上,认为其工作内容只是简单的提示演员何时出场、何时退场。然而,今天的舞台已由初级、高级发展到全面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舞台,基本形成了舞台规模化、程序化,灯光、音响、舞台道具也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如果还是认为舞台监督就是“催场”,忽视现代舞台调度、职能划分、现场临时问题、上下场无缝链接、机械人工的协调配合等职能,可能会导致舞台效果呈现出各种瑕疵,如演员已经表演完毕,但背景音乐和舞台灯光还停留着的;演员的情绪已经升华到高潮,而背景音乐和舞台道具却没有实时的呈现,从而影响演员的舞台表现力。舞台演出的过程繁琐,要经过多个部门协作配合才能完成,而舞台监督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监督控制等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把控好各个环节才能确保演出顺利呈现。
三、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的问题策略
(一)规范化培养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的专业人才
目前戏曲演出舞台监督人才的缺乏,导致戏曲演出舞台的效果不佳,为提升戏曲演出舞台管理水平,发挥舞台监督的价值作用,需落实舞台监督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分析新时代下戏曲演出的舞台发展方向,加大对舞台监督管理这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按照现实需求情况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同时也要进一步精细化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提供相应专业性选择,逐步改善现阶段舞台监督人才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可加大对这一方面教师队伍的支持力度,学校可采取聘请的方式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舞台监督专业人员来校授课,使舞台监督师资力量得到稳定提升,从而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同时还应该积极选拔和引进有工作经验的戏曲演出舞台监督行业人才,扩大舞台监督人才队伍的梯队性建设。
(二)创新化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理念
习总书记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革中开新局。在新时代下,我们可以运用新的演出形式来呈现戏曲文化,使观众能够感受戏曲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愿意去关注戏曲文化。要想呈现出一场效果好、质量高的戏曲演出,就应重视舞台监督管理,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舞台监督必须是一个能全方位了解、掌控现代舞台技能的现场指挥官,不仅需要提醒演员何时进场、何时退场,更应具备掌握整个演出制作流程的能力,包括人员、道具、灯光、音响、演出场地方位、消防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应制定一个全面的、完善的舞台监督责任制,细化工作条例,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责任,配备完整的岗位人员,统一观念、了解熟悉工作环境,掌握舞台工具操作使用,演出结束总结制度,才能真正完美正确适应未来舞台艺术发展的需要。同时,戏曲演出舞台监督应立足于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工作,了解当代观众对戏曲舞台文化的需求方向,深入研究戏曲演出、舞台演出的传播形式,不断优化原有的工作理念与方法,以实现对舞台监督人员的创新化管理。
(三)强化戏曲演出舞台监督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2020年文旅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見》指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然而近两年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很多戏曲演出被迫中止,导致优秀的戏曲作品无法登上舞台。因此,在文化与科技良好融合的新时代趋势下,我们应顺应戏曲网络生态的发展,充分借助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发展新媒体技术,打通戏曲展播通道、创新传播方式,使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让戏曲文化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实现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型和创新性发展。一是加强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融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云剧场”直播,打破线下剧院受座位数和区域位置限制的局限,进一步拓宽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促进传统戏曲的有效传播。这样,它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也给观众带来了对戏曲艺术的生动理解。二是培养舞台监督者的大数据应用技术,优化剧目创作。提高技术人才的新媒体技能和媒体素养,通过专业的技术操作,让数字技术穿插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从而提升艺术作品的吸引力。
(四)清晰化戏曲演出舞台监督的职业
目前,我国舞台监督行业还处于较小的发展阶段,且不太注重舞台管理的专业性,对舞台监督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就相对较少,从而舞台监督的工作机会也较少。因此,舞台监督工作需要有更多相对应的市场作为基础支撑,需要有对口的剧院作为人才的需求窗口,明确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从而增加社会需求和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戏曲演出舞台监督人员也要对自己的岗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具备核心意识和大局意识,结合自身的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与创新建设,戏曲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戏曲演出舞台监督逐步成为戏曲演出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舞台监督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更要具备核心意识和全局意识,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戏曲演出舞台监督应当与时代同行,契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需求,加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促进戏曲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守正”不是“守旧”,“守正”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恪守正道、坚守戏曲艺术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舞台监督作为确保戏曲演出最终呈现效果的关键一环,更应该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背景下观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不断提高创新性与统筹调度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发挥戏曲作为我国“土生土长”艺术形式的先天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