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春成小说《夜晚的潜水艇》的现实意义
2022-07-07李焓梦
李焓梦
2021年,陈春成凭借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斩获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在此之前,陈春成因陆续在豆瓣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已经拥有了大量读者。他的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在2020年出版之后,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收益,更收获了业内源源不断的好评。在《夜晚的潜水艇》中,陈春成以大胆奇崛的艺术想象力呈现了一位天才少年至纯至美之梦,但在他平静的叙述中,少年亲手将梦打破,曾经闪耀着光亮的身影便隐匿在时代的喧嚣之中。
该小说采用“中国套盒式”叙事结构,在第一层故事里博尔赫斯向海中丢入一枚硬币,硬币跌进涛声中便不知所踪;第二层的事件为一位疯狂崇拜博尔赫斯的澳洲富商,买下当时最先进的潜艇,并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试图打捞起博尔赫斯当年抛入海中的那枚硬币;第三层主要叙述了知名画家陈透纳追忆早年生活的一篇散文中的内容。这三部分看似联系不大,实则互相呼应,并因指向同一主题而成为共生共构的联合体。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内容的分析,挖掘作品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继而探讨一个值得当代青年人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少年梦之幻灭
这部作品的第三层是文本的主体,在这一部分,作者抛开知名画家陈透纳这一社会身份,以“我”的叙事视角缓缓呈现了他成长过程中细腻、敏感的内心体验。“我”是一个在幻想世界中任意驰骋的快乐少年,“我”不仅有超强的联想力,对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异常敏感,而且在“我”的身上还会发生奇妙的“联觉”。比如:看到美术课本上印着的山水画,“我”便仿佛置身其中,甚至可以沿着木桥游历一番;睡梦中“我”在莫奈的睡莲花瓣间遨游,醒来之后能闻见枕边有淡淡幽香;听到母亲弹奏的莫扎特,“我”已经坐着热气球飞进了银河里……对于“我”来说,幻想中的世界比现实更加美妙,“我”一旦沉浸,便可以在任意空间里飞行。随着“我”的想象力越来越强,“我”制造了一艘潜水艇,每晚通过幻想就能从自己的房间抵达海洋世界,进行海底探险。“我”在一次航海冒险中拯救了一艘被珊瑚卡住的潜艇,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通过录像带的存在证实了确有其事,“当幻想足够细致逼真,就可以成为另一种真实”,年少的“我”乐于做一个沉溺其中的梦境体验者,却未曾想到这幻想的另一头就通向真实。
然而,这个在幻想中快乐自由的少年面临着很深的困扰。初中时因为“我”在课上胡思乱想,老师经常与“我”的父母沟通,但因为年幼,“我”并不十分懂得其中的利弊。直到高二时“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一天晚上放学回家后“我”发现父母在等待着“我”,那天“我第一次发现父母老了很多”。父母当晚向“我”倾诉了他们的忧虑,并表示只希望“我”未来能有安稳的生活。“我”不想让父母难过,从此便下定决心放下那些虚无的幻想,于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梦便由“我”亲手打破了。
一个贪玩的少年终于开始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那晚“我第一次尝到什么是焦虑”,“我”发生了改变:在梦里“我”没有再进入海底世界探险,第二天当“我”开始试图专心听课时,即使这种突然的转变让“我”并不习惯,但一想到“那晚他们憔悴的面容和疲惫的声音已刻进我脑中,我做不到那样自欺欺人。同高考相比,去马里亚纳海沟探险实在是太无关紧要的事了。我不忍心再让他们难过。我要争气”。此时的“我”本着为未来考虑的想法,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业上,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无法在保证课业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住头脑中奇妙的想象力,后来“我”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结了婚,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童年曾拥有过的那种因沉浸在奇妙想象中而获得的快乐,却永远消失了。
二、非凡才华之消逝
世俗意义上,陈透纳拥有令人羡慕的生活,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在合适的时机结婚生子,平日里还有时间去休假旅游,日子过得安稳舒适。但在内心深处他却十分想念往日的梦境,他认为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些幻想是世间最大的快乐,一旦拥有它,那些世俗人眼里所谓的成就都变得微不足道。学生时代他为了将所有注意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早已放弃了想象力,成年之后他想要再次重温海洋世界的美梦,却在一次醉酒之后看到自己的潜水艇被舍弃于深海之中,他无法再次发动这艘曾经承载着他非凡才华的潜水艇,他的想象力已经“飞出了银河系,再也回不来了”。他只能提笔勾勒出记忆中的画面来疗愈自己,这些画作让他实现了世俗意义的成功,而他清楚地明白:“我余生成就的所谓事业,不过是火焰熄灭后升起的几缕青烟罢了。”少年时的他拥有非凡的才华,可是当时他无法用它来成就任何一种事业。他放弃了,结果便是永远的失去。可原本的那个天才少年远远不止于此,若他能一直保持这份惊人的才华,凭借他的想象力,他一定能在这个人世间获得更大的成就,那才是属于他的,可能关乎社会乃至人类命运的,真正意义上的一番事业。这份伟大才华的消逝,实在令人悲叹。
如今社会“内卷”现象严重,年轻人时刻面临着大大小小的竞争,学习时要争取优异的成绩,工作时要努力奋斗,不断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当目标一旦达成,又会在心中暗下决心,期许更高处。小说里写到,高考、就业、结婚、买房这些事,就像一个接一个灼热的陨石坠落在“我”面前,“我”一想到要去努力完成这些事,不仅不会让“我”倍感希望,而且也不會给予“我”一种安全感,满怀一腔热血去应对下一阶段的考验,还会使“我”心中充满了焦虑和压力,甚至满腹疑虑,怀疑生活的真正意义,否认自己生存的价值,久而久之,“我”逐渐对生活失望。裹挟于这种社会“内卷”之中的人更像是在生存而非在生活,人对于生活的解读方式因而变得单一,思考力成为了奢侈品,“我的脑中再也不会伸出藤蔓,成了一个普通的脑袋了”。在作品结尾,象征着人类思考力的那枚硬币又被抛入海中,曾经闪耀的智慧之光消匿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连陈透纳也发出感慨,“我”当时无法凭借所拥有的才华取得现实社会当中事业上的成功。作者借助知名画家陈透纳的人生经历呈现了当代青年的群体性创伤:当代人追求物质享受时,往往会忽略自身的精神追求。一个曾具有天才般想象力的少年消失了,这不只是陈透纳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楚,也令千万读者扼腕叹息。
三、精神自由之渴求
《夜晚的潜水艇》中,澳洲富商为了向博尔赫斯致敬,买下潜艇、组建专业的团队去找几十年前被博尔赫斯抛入海里的硬币;陈透纳年少时有丰富的想象力,便设计出一艘潜水艇,直接在房间里进行海洋探险。无论是主人公陈透纳还是那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澳洲富商,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行为举动表现对于个体精神自由的强烈向往和执着追求。然而,在追寻这份自由的同时,他们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阻碍:富商将自己全部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其中,一次次克服海洋考察中的困难,可最终还是难逃一场海难;陈透纳由于终日沉浸在幻想世界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他不得不让想象力脱离了自己。作品中陈春成营造了子宫式的密闭空间,让主人公得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打造的潜水艇的内部结构与家里二楼一样,床头板是潜水艇内部的显示屏,枕头上的图案是机动按钮,台灯是操纵柄,卧室里全是流动的海水……在卧室中的“我”,“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这是一个密闭又可靠的空间,是使“我”可以暂时脱离现实世界,得以休憩的灵魂寄居所,就像人类生命的孕育之地—子宫,在这里任何外力都不能轻而易举地侵入,人不会被世俗之事打扰,从而获得恬静、安稳的酣眠,主人公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飞越万水千山。主人公“对于密闭空间的迷恋”,无疑是当代青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当代人内心极度渴求一个休憩之所,承载自己无处安放的灵魂。
从这一角度看,陈透纳是一个“建立在人文主义传统之上,有无限可能的主体形象”。我们仿佛可以透过文字听到他低声的哭诉:“我的潜水艇。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这份深切悲哀也暴露出当代人“漂泊无依的精神状况与时代症候”。
在陈春成笔下,社会历史与现实只是人生舞台之上的一块幕布,作为人类诞生的背景而存在,其意义由个体生命决定,在作品当中,每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和自由精神的人才是故事永恒的主角,也只有人诞生、成长,主角的故事逐渐发展,幕布才能发挥其作用。作者并不是漠视时代背景,他在讲述一位幻想少年为了适应社会规则而失去想象力,甚至失去自我时,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个体的生存境况和内心经验,进而反映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文学上一种向内转的趋势,而且展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
这部作品暴露出了很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实问题—当代青年人应该努力去葆有精神上的自由。对于青年人来说,生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拥有令人艳羡的事业和家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如果人失去了真正的才华和思想,那将成为一生的遗憾。五四先驱高举科学与民主两大旗帜,在20世纪的中国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一代青年为民族复兴事业出谋划策,当时社会显示一片盎然生机,这都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敢于抨击腐朽的封建制度,宣扬个性解放,解放了青年人的思想,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给青年人寄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青年人若没有开阔的眼界和活跃的创造力,没有自由的精神与灵魂,没有活泼勇敢的生命,是无法为民族、为国家带来希望的。“‘族力’和‘国力’的建构不仅仅依靠强壮的肉体,还有强大的思想力”,张扬“自由之精神”,只有这样,民族精神才能屹立不倒,國家才能日益强盛。如果青年人只耽于物质追求,精神世界又极度空虚单调,那么整个民族将会永失生机与活力,毫无前进的可能。
陈春成对人精神内在难题的呈现,显示了人道主义的回归。作品中知名画家陈透纳在生命尽头仍在为自己消逝的才华哀悼,陈春成在此亮出自己鲜明的文学态度,彰显着文学作品对现实的警醒意义,也促使当代人思考自身的精神处境和生存价值。在当今时代下,精神自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青年人应该努力去获得生命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实现人生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