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谱新篇 推动青少年事业实现新发展
2022-07-07团青海省委
团青海省委始终聚焦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作用,教育引领全省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强化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团组织、青联、学联学生会、少先队组织和团属青年社会组织作用,通过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和各类主题团队日活动,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5年来,累计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各类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7万余场次,覆盖600余万人次。
优化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全过程,充分发挥先进青年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并选树表彰“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青海青年文明号”等优秀青年个人和先进集体典型,通过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和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活动等方式,集中展现新时代青海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引导广大青年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省广大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化文化引领。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青年爱国思想,创作推出各类优秀文化产品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推动青年文化工作创新发展,引领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深化“青海省青少年文化艺术节”“青海省大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青少年文化活动,打造青年文化品牌活动。成立省内首个青少年研究机构“青海省青少年研究中心”,编辑出版《青海青少年研究》期刊,加强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紧密围绕建党100周年、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宣传任务,分众化创作生产原创战疫歌曲MV《等你们归来》《感谢有你》等视频、动漫、H5、图文网络文化产品59部,各类短视频788部。
完善促进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坚持党管青年原则,精准聚焦青年普遍性发展权益,把握青年工作重点,强化青年工作顶层设计,推动构建促进全省青年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青海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出台以来,通过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青年发展统计监测评估机制“三项机制”,强化青年工作专家委员会建设、推动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出台青年发展配套制度“三个保障”,突出青年发展11个重点领域和13项重点工程“两个重点”,持续推进《规划》纵深实施。
完善青年就业见习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 聚焦提供就业帮扶和提升社会化能力,强化就业观指导、加强三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全力打造“返家乡”“扬帆计划”“千校万岗”“三下乡”、黄河流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实践活动品牌。5年来,全省累计建立省州县三级见习基地667个。提供“千校万岗” “扬帆计划”等实习、就业岗位88550个。组建省校院三级“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950余支,参与人数达1.2万余人次。
完善关爱帮扶青少年工作機制。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围绕青年立体化、多元化、差异化的利益诉求,聚焦“困难青年、弱势青年、边缘青年、问题青年”,以“十找”为主要路径,依托“青海希望工程”“青年志愿服务”“青年创业就业”“青少年权益维护”等共青团特色品牌工作,持续巩固深化希望工程“五大工程”“12355青春护航行动”“暖冬行动”等共青团关爱帮扶工作品牌项目,深入开展济困助学、青年志愿服务、中高考减压“阳光行动”等活动,不断提高服务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5年来,青海希望工程共筹措公益助学金3481.2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3931名。共青团“暖冬行动”累计筹集价值3800万元的物资,送出“爱心包裹”近6.5万余个。
完善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青年创新创业创优全流程服务体系,建成了以青海青年创业园为龙头,各地创业就业服务站为辐射的青海青年创业就业综合服务体系。青海青年创业园累计孵化企业1000余家,带动就业近万人。着力提升“创青春”“振兴杯”“挑战杯”等品牌赛事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5年累计举办省级、市州级等各类创业大赛50余场,累计吸引2185个创业项目、5900余名创业青年参赛。着力加大青年创业金融扶持力度和培训力度。5年累计发放各类青年创业贷款32128万元,投入培训资金540余万元,培训创业青年1471人次。
强化青少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通过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团队课,制作推出具有青海省情特点、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读本14套、创建共青团绿色课堂实践学校10所,推动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实施《共青团青海省委五级生态文明青年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充分发挥213支省州县乡村五级生态志愿服务队伍、60支“河小青”志愿者队伍、300余支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作用,开展“河小青净滩行动”、争当“环保小卫士”等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吸引5万名青少年参与。巩固深化共青团生态环保工作品牌,推动打造“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等特色品牌活动5个。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设团属绿化项目3.1万亩。
深化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为引领,结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广泛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具有青年特点、共青团特色的青少年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1万场次,引导青年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打造“青春建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品牌,先后投入380余万元经费,逐步形成“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点强面广、全面进步”的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累计建成省州县三级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300余个,寺庙“青年之家”20个。深入实施青海青年交流计划,累计覆盖8个市州、43个县区、82所学校、10.5万名青少年,进一步推动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优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扎实推进《共青团青海省委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落实落细,积极助力“五个振兴”。通过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导师服务进基层活动”,实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培养工程、“青海省大学生青春设计师”培养计划等,组织发动全省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截至目前,近千名大学生积极参与“青海省大学生青春设计师”培养计划。累计发放“省青年农牧业创业金融扶持专项计划”经费4300余万元。
改革机制不断完善。以《共青团青海省委改革方案》为统领,统筹推进青联、学联、少先队、中学共青团、高校共青团等领域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集成性。试点实施县域共青团改革,在9个试点县建立党委牵頭、省市县三级团委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团干部来源多元化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突破,改革成效初步彰显。统筹推进青联、学联、少先队改革,青联社团基础工作、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建设等取得新进展,青联组织有效覆盖不断扩大,学联学生会改革不断深化,社区少工委建设不断加强。全力推进群团协同化改革,群团工作合力进一步汇聚,试点开展“社区青春行动”,团青组织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坚持巩固传统领域团建,扩大“两新”领域团组织覆盖,推动行业系统团工委建设。深化“一专一站两联”工作,推动团的代表和委员更好履职,建立团代表联络站45个,实现县域全覆盖。扎实推进“团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整理整顿软弱涣散团组织,团支部对标定级开展率达94%。深入实施“青年之家”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全省团的各级委员会建设,全省共建设“青年之家”305个。
队伍建设持续优化。着力优化代表大会和委员会人员结构,青海省第十四次团代会召开后,省级设立3个专门委员会。团代表、委员、常务委员中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和委员占比分别达到81.43%、63.33%和38.46%,县级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基本形成专挂兼相结合的队伍结构,团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省、市、县三级团的领导机关干部配备率、干部在岗率、班子配备率均在85%以上。